第一章 留下深刻第一印象的心理操縱術

這一章將要介紹的是如何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給予好印象之後,要如何強化此印象,如果已令對方產生了不良印象,則在分手之前該如何使其轉變為好印象的心理戰術。

所謂「記憶聯合」乃是記憶術的一種,它是將想要記住的事與其他事連在一起的一種記憶方法。面對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利用此法將能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比方說:若你姓陳,在初次介紹你自己時,你只單純地說一個「陳」字,那麼只會將很少的印象留在對方腦海里,因為姓陳的人有數十萬,你又怎能希望別人對你有深刻的印象呢?因此,建議你最好在姓名之外再加上一些較易記憶的詞語。如你說你是「做室內裝潢的」對方馬上就會記起是「室內裝潢的陳先生」有人的姓氏比較特殊,所以比較能予人較深刻的印象;但儘管如此,也應在姓氏外附加一些較簡單而順口的詞語,以助於對方的記憶。一位小學校長在第一次和新同學見面時總會如是說:「我姓章,『文章』的『章』、章魚的『章』,不是『紙張』的『張』,也不是『髒亂』的『臟』。」

這樣反覆地說明有很大的效果,同學們以後在走廊上碰見這位校長時,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會立刻清楚而正確地喊出:「章老師,您好」等話語。

初次會面就遲到,是禮貌上的問題,不用說當然是要絕對避免的。但是,人都會偶爾估計錯誤或疏忽大意。

在現實中,總會有在重要的初次會面時遲到的情況。此時我們越是認清了自己犯了禮儀上的基本規則,就越感覺到此事的重大,從而也就更焦躁。

但是,剛一坐在座位上就馬上慌慌張張地打招呼及道歉,並說出辯解的言詞,這種做法並不恰當。當然,即使不是在初次見面的場合,啰啰嗦嗦地說出一段近似辯解的話也是很不好的,都會顯露出沒有自信的樣子。

本來對方或許會想早一點進入主題而不希望聽那些辯解。

更何況在初次見面的場合中,對方與自己之間尚未建立彼此的了解,如果憑空說出辯解的話,並要求對方的寬容,反而會給人厚顏無恥的印象。

如果對於自己沒有遵守禮儀的基本規則而造成的不禮貌真的感到很抱歉的話,那麼暫且不要急著辯解,而應首先考慮對方的立場與方便,結果反而能讓對方的情緒轉好,進而也對自己的解釋有所助益。

先不要辯解,而誠心誠意地為自己的遲到道歉,然後詢問對方是否因自己的遲到而必須改變他的計畫,以及還剩多少時間等,很有技巧地進行應該做的工作,這也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而做的考慮。

就如有人所指出的,有的人竟出乎意料地對「道歉」顯示了弱的一面。與其辯解,提出理由使自己正當化,倒不如誠心誠意地道歉,這樣更能使人接受,從而達到自己「恢複失地」的目的。

有一次,一位想研究才能開發的人來找他的內行的朋友。他奉了公司的命令要設計一項人才培養計畫,但因是外行所以感到困難,因而前來請教朋友。朋友依據基本的理論給予了他建議。但是之後他卻談起自己的理論來了。總之,他像是要推銷自己的樣子。若真是如此的話,最初他說「想請你聽聽我的意見」就好了,而用不著在最初時說是來虛心討教的。這顯然是虛偽,令朋友產生不快之感。

不論是誰,與人會面時都是有目的的,然而,為了達成目的,一般人往往會全力以赴,努力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很多人都會像上面的例子一般的首尾不能一貫。如果在會面之後令對方感到你是言行不一的人,或是使人印象淡薄的人,那麼你所期待的目的就不能達成了。至此,如何讓人在對你尚未有任何印象的時候,對你的某一方面產生印象?我們的建議是:最好在會面之前就事先想好自己的推銷要點。

一位商人外出的時候,他的妻子代替他處理電話和接待來訪的客人。有趣的是,妻子本身似乎沒有意識到,當商人回家之後她向他報告時,即使都是初次見面的對象,商人聽起來的感覺卻因人之不同而有微妙的差異。

「那個人好像非常急於請人幫忙的樣子」;「那個人講話的口氣不太好,好像是沖著你來的」等等,都在妻子的語調中流露出來。經過妻子主觀意識作用而產生的第一印象,大大地影響商人的判斷。

正因此,在這一方面頗有心得的推銷員在訪問客戶時,首先都要努力使最初出來的人產生好印象。若是能令最初出來應對的人有好印象,也就會令你要見的最後的對象有好印象。

在開始面談時,問清楚到幾點為止,或幾分鐘的時間,觀察此行為的心理是將面談導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是禮儀上的心理戰術。

例如,剛開始與人會面、寒暄之後,就問「今天我們談到何時您較方便呢?」

或者,在面談時,問「只要分鐘,可能的話,能給我分鐘的時間嗎?」

如此對方會感到你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方便,進而產生良好印象。

特別是安排短時間的面談時,也可以將手錶取下置於桌上以示關切。

不論是誰,在心底都希望他人認為自己非常忙碌。

這是因為一般人都有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的心理,因此即使在面談時,也會因對方有「承蒙您珍惜寶貴的時間」的認識而感到滿足。若能得到這種滿足,即使談話比預定的時間稍稍延長,也不會感到痛苦。像這種情形是很平常的。

卓越的推銷員能在只見過一次面,或是兩三分鐘之內即能將對方的名字正確而無誤地記牢。在他們的生活里,對於一個數年前僅有一面之交的人,偶爾在街上巧遇,亦能正確迅速地喊出其名,而令對方傻眼之類的事,是屢見不鮮的。

但在他們善用推銷技巧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努力過程,在此不一一贅述。只介紹一個比較簡單而又適合一般大眾的方法——在談話中,儘可能地將對方的名字應用於其中。若你和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推銷員談話,你馬上會發現:他們對於一個初次謀面的人是絕不用「你」、「科長」、「先生」、「小姐」之類的代名詞的,即使是使用頭銜或尊敬的詞語時,也必是加上其姓氏的。如:「王科長,請問您府上哪兒啊?」「李教授的書,不論有幾本我都會拜讀的。」

如上所述,在談話中頻頻使用對方的姓名,一則可以加深自己對眼前人物的印象;二來也會讓對方產生較親切的感覺。

各位一定都見過:音樂會或舞台表演結束時,演出者會面向觀眾,頻頻地更換角度與視線,嘴裡說著:謝謝!謝謝!觀眾也因其道謝而欣喜,大家熱烈地拍手叫好,直至落幕後仍未停止。為何觀眾的情緒會如此地高昂呢?不容諱言,歌者的表現定是可圈可點的,但其最後致謝時的動作與聲音,更是使得觀眾覺得歌手彷彿就是向自己答謝。所以,這也可說是演出的技巧吧!

我們平時說「謝謝」時,通常是基於禮貌而說的,但是,若你想要表達一種內心的感謝時,單只說「謝謝」無論如何是略嫌單薄的。你必須配合你的表情與聲調,就好像舞台上的歌手,必須讓每一位觀眾都感覺到:他在和我道謝呢!所以,平常道謝時要注意,最好能加上對方的名字,「某某先生,謝謝」就給人「我是和『你』道謝」的感覺,而不是其他人。以上的解釋應該很容易讓讀者了解道謝時加上對方名字的效果了吧!

曾經有這麼一個趣談:伊莉莎白女王來日本NHK訪問時,負責招待她的NHK理事長野村忠夫做了一件頗令人深思的事。在他見到女王之前,曾經考慮了很久,就是如何招待這位嘉賓。於是一些有關女王的生活點滴映入他的腦海。他想到了女王的愛犬牡賓狗,淺淺的微笑馬上浮現在他多日來愁眉不展的臉上。當日,他系的領帶的圖案上有一個和女王愛犬同種的狗,因此,女王在一見他時,即主動而熱烈地迎上來和他握手。

兩個從未謀面的人初次會面時,若能稍微用心地想法子縮短兩人的距離,定會引起對方的好感。如上述例子中,野村就是在事先去收集對方的各項情報,進而細細地過濾,判斷出對方的好惡。但是,並不是每個初見者的資料我們都能掌握得到,在此情況下,最低限度也該知道對方的年齡、性別、職業,再想盡辦法引起對方的興趣。中年以上的人,鮮有不關心健康的;年輕的家庭主婦,鮮有不關心孩子教育的。一位先生常常會在超市內和初見者熱烈地交談,究其主因,乃由於他總是牽著愛犬一道去。寵物是一般人所共同關心的,所以,他借一隻小狗,無形中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不少。

若是碰上一個不太了解的人,即應儘可能地找話題,新聞、日常瑣事、書籍,都是很好的話題。尤其是到對方家中訪問時,更應用最短時間給對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絕大多數人在面對初識者時,常會覺得對方對自己尚無任何成見,而欲以頭腦敏捷、富幽默感、具責任心的姿態來應對。但若一味地講令人咋舌與吃驚的話,反而容易產生不實及誇張的反效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