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方寸之間 別有洞天——鼻煙壺(上)

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鼻煙壺是出現的門類最晚的一種,它品種齊全。為什麼說鼻煙壺出現的最晚呢?是因為鼻煙這個形式就非常晚。

晚明的時候鼻煙是作為貢品進入中國的,我們原來是不吸煙的,我們人類染上吸煙的這個習慣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遠,只有幾百年的時間。鼻煙跟我們後來吸食的煙捲是有明顯地不同的,它這個不同表現在很多方面。我們今天把香煙和鼻煙比較一下呢,還可以看出吸煙據醫生講百害而無一利,你不僅危害自己還危害大家危害環境。所以現在各國包括我們政府都積極在禁煙。但鼻煙呢,它是不燃燒的,它是經過陳化、密封、加入藥材,比如麝香。它是直接只個人吸食不會污染環境。

鼻煙有很多種味道,過去說鼻煙大概有五種味道。第一種是酸,第二種是膻,第三種是糊,第四種是豆,第五種是甜。就是它大概有這麼五種味道。實際上還可能又酸又甜,還有各種味道相配。

鼻煙是有各種味道的,它的功能呢,第一個功能是解乏,鼻煙是可以解乏的;第二個功能是去疾,就是解除病苦,比如感冒、發燒,小病小災的,用鼻煙是可以治療的;第三個功能是可以療傷,比如它有活血的功能。

關於鼻煙藥用的記載,古籍上非常多,《紅樓夢》里就有這樣明確的記載。《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晴雯著了風寒,吃了兩天葯不見好,這時「寶玉便命麝月:』取鼻煙來,給他嗅些,痛打幾個嚏噴,就通了關竊。『麝月果真去取了一個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一個扁盒來……寶玉道:』嗅些,走了氣就不好了。『睛雯聽說,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樣,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覺鼻中 一股酸辣透入囟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嚏噴,眼淚鼻涕登時齊流」。鼻涕眼淚都流出來了,感冒就快好了。

這裡提供了一些信息,比如裝鼻煙的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扁盒,金星玻璃是什麼呢?乾隆朝一種時髦的玻璃器,紅褐色,裡面閃著金星,又稱"溫都里那石"。聽著就是個外來的名字,很怪。溫都里那石在乾隆六年的時候就出現了,一般的史籍是這樣記載,僅乾隆一朝有。故宮裡現存"溫都里那石"就是金星玻璃的器皿大概40多件,數量不是很多。

最早的鼻煙相傳是義大利人利瑪竇帶入萬曆一朝進獻給皇帝。史書上這麼相傳但也不一定,因為最早的記載往往是不清楚的,是後人補記的,不是當時確切的記載。

明末有一個人叫張介賓,他寫過一部書叫《景岳全書》。書中說:「煙草自古未聞,近自我萬曆時出於閩、廣之間,後自吳、楚地土皆種之。 張介賓本身是個醫生所以他這種可治病的植物記載應該說比較準確的。他說煙草這個東西,在萬曆以前是沒有的,從萬曆以後從福建、廣東引進,後來像湖北、江蘇才有種植。

西方人把鼻煙進貢給萬曆皇帝的時候是裝入一個瓶裝的容器中。玻璃瓶裡頭裝著鼻煙直接進貢。他這個包裝有大小兩種包裝,大包裝一般可以裝兩斤,小包裝一般都是半斤。這種玻璃瓶一般是方的,有大的有小的上面描著金花,玻璃瓶描金。我們今天看西方有很多酒瓶子上還保留這種風格,就是透明的玻璃瓶上描金。所以這叫鼻煙瓶,俗稱大金花、小金花。這是鼻煙第一次進入中國時候的狀況。

中國人呢在使用這個鼻煙盒的時候呢,他發現它有缺點,中國人很細心。第一個缺點:易翻撒,我們都有這種經驗越小的盒子,尤其扣得緊的時候,你開蓋的時候,稍一不注意就扣掉了。好容易皇上賜一盒鼻煙盒回去想吸,扣得又緊一摳,扣地上了,它有這個缺點。第二個缺點:易吹散,當時吸食鼻煙的人,很多時候是在室外。比如牧民他在草原上累了坐下來想吸吸煙,把這盒一打開一陣風颳去半盒很心疼。。第三個缺點:易散味,寶玉不就說了嗎,"走了氣 就不好了"什麼叫走了氣呢?就是這味散了,盒蓋大你一打開一會兒味道就不足了,這是它的缺點。

中國人馬上就把這個缺點給換掉,說這缺點我克服掉,我換一個容器不就完了嗎。就拿了很小的小瓶,把它裝進去,上述的缺點立刻就沒有了。我開蓋的時候不可能全扣撒了,也不可能被除數風吹走,味道保持相對來說就好很多。中國人就發明了這麼一個小的瓶狀物。但跟著問題就出現了,名稱,我們每一個新物種的出現,首先要命名,這東西叫什麼。那很簡單了,裝在小瓶里鼻煙瓶。問題是有大鼻煙瓶在前,大金花、小金花就是鼻煙瓶。在這裡很容易發生誤會,比如說,皇上說:"賞鼻煙瓶二斤"這行,拿一大瓶來了。如果皇上說:"賞一鼻煙瓶",大臣就犯難了,底下的太監們說是給一大瓶還是給一小瓶?弄不清楚,也不好意思問皇上,說您好說賞一瓶是多大的瓶啊?容易混淆。在這種情況下呢,中國人開始把它改名就叫壺,它不能胡改,古人命名一定要有依據要有本。我們的壺在漢代以前是沒有流的,我們講陶瓷的時候專門講過,漢代以前的壺,就是哪兒進哪兒出。西晉以後開始有嘴是不通的,東晉以後這個孔就通掉了。到了唐、宋那壺就非常成型,大進小出,這是壺的概念。那麼唐宋以後壺的概念深深影響了中國人,因為它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文化了。這個文化很深切影響到中國人,我們就把以前的壺的概念給丟掉了,鼻煙壺把這個概念重新拾起來說這就叫壺,有本可依。我們今天殘留的痕迹大家也知道,比如過去我們打熱水的那叫暖壺,這就是保留了殘留了過去古意,所以暖壺又稱暖瓶。有的大人說打兩壺開水,暖壺也說暖瓶、暖水瓶。今天使用的比較少了,我們今天商場里去買的,都是電動暖壺,裝上水一按,水就出來了,但有在我小時候,在(二十世經)八十年代以前,大部分中國人使用的盛熱水的東西就叫暖壺。這就是殘留古漢字的本意。

什麼時候開始有鼻煙壺呢?第一個說法是清末民國初年,有一個人叫趙汝珍,他寫的是《古玩指南》。《古玩指南》上是這麼說的,他說:鼻煙初入中華時 並無另行特別使用之煙壺 遂多利用舊日藥瓶以盛鼻煙 ——趙汝珍《古玩指南》 他認為鼻煙壺最早是用小藥瓶,從那兒生髮過來的,這個道理成立。我們剛一開始說了,看到人家的盒不好使,我們找個小藥瓶儲存上鼻煙開始使用這個道理是成立的。第二個說法呢就是在康熙中期的時候,皇宮裡的造辦處開始設琺琅作、金玉作、玻璃廠,由他們開始製造就是說鼻煙壺是在康熙中期開始製造。

以上這兩種說法呢,前者是出於情理之中後者是出於史料,史料記載明確。但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有學者開始注意,有一種銅的鼻煙壺上面都寫著是順治的年款,都早於這個說法,早於康熙這個說法。這種銅鼻煙壺過去不重視,沒有人重視,後來有人發現多了就開始把這個鼻煙壺排隊。我們見過最早的有順治元年,那就是1644年清朝入關那一年就開始造這個銅製的鼻煙壺了。當順治的銅製鼻煙壺出現以後,我們就進行過排隊,一排隊這事兒就清楚了。

第一銅質鼻煙壺的銅製跟明末清初的其它銅工藝品的銅質是相符合的都是一種黃銅稍微早一點比如明代晚期的銅,往往偏聽偏信紅,這時候的銅偏黃。所以它的質地相同。第二呢是它上面有一個煙碟兒我們知道這個鼻煙,有時候講究的吸食方法還應該備有一個煙碟兒把鼻煙倒在上面,然後拿出來吸。不講究就直接擱鼻子上了。這個煙碟兒跟這個壺成為一體,表明了它攜帶方便。就是直接扣到這上面然後使用。表明它是一個鼻煙壺的雛形。第三呢這種銅鼻煙壺往往上面刻有龍紋,雲龍紋。我們講青花的時候講順治這一個章節,講過順治的龍紋有一個典型的特徵是一身三現,這個壺的紋飾也都是一身三現。跟當時瓷器的橫向聯繫是一致的。第四呢是它的款識的書寫的方法,它雖然是刻出來的字,但是它跟當時瓷器書寫的方法是一致的,書寫的文字風格非常相近。第五呢就是銅製的鼻煙壺較之後來的陶瓷的、玉器的、玻璃的等到等它結實,不易打碎,它這個原始狀態非常好。我們都知道東西越做越精,一開始是講究堅固,不過分強調美麗。當你強調美麗的時候,堅固有時候就會被忽略掉。

我們通過順治鼻煙壺的這個排隊,就有這樣一個感悟:當對一件文物不甚了解的時候,不能妄下結論。我們必須通過文物標型學的特徵排隊,橫向比較用證據來說話。我後來就碰見過若干個銅製鼻煙壺程榮章造的陸續買過好幾個,當時都非常便宜。這些年已經被社會被世界公認的這是中國最早的鼻煙壺,所以價格也一直在攀升。

有銅的鼻煙壺,那金屬里最好的材料是什麼呢?是銀是金,銀鼻煙壺也有少量的出現,金的就更少了。清代有這樣的記載:」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做得金胎琺琅時時報喜、歲歲平安鼻煙壺一對。「當時做成了兩件金胎鼻煙壺,圖案也很清楚:」時時報喜「是喜鵲;」歲歲平安「是鵪鶉。

20世紀80年代我去香港的時候,碰見過若干個金鼻煙壺,純金的,你一拿就壓手,分量非常大。可以上稱約,有多重看得清清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