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玉的標準是什麼,古人已經做了總結了,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是玉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這個標準一直影響到今天。什麼叫仁、義、智、勇、潔?怎麼去理解呢?感覺比較抽象。那麼,玉具象的一面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玉的最表象的東西,第一個就是顏色。古人對玉的顏色的記載比較多了,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今天想起來,玉好象沒有這些顏色。誰看到過紅色的玉、藍色的玉?其實古人所指可能跟今天有所不同,當時對玉的概念比較寬泛。比如古人說的"紅玉"可能是紅瑪瑙,"綠玉"可能是綠松石,"藍玉"可能是青金石。今天說玉的顏色,相對來說都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首推白玉、青玉、黃玉,包括青白玉,就是青色和白色之間;再就是碧玉、墨玉;還有花玉,也就是一塊玉上有多種顏色。

當看到各種顏色的實實在在的玉,我們的評判標準在哪裡呢?這個標準沒有人定過,就是感覺,這事就虛了。比如說白玉,多白為白?這個界限定在哪兒?對於剛入門的人非常困難,那我們只好拿生活中的能夠熟悉的領域去比較。再比如墨玉,還是這個問題,多黑是黑?最黑的東西一定是煤,死黑一團。但真正的墨玉,在強光下能夠打入一定的深度,它不是死黑一團。玉要的就是這個感覺,需要接觸玉的人一點一滴慢慢地去體會。

我碰到過很多人對白玉的感受最強烈。為了買到上等白玉的玉件或者玉材料,他們身上老帶著一個標準器去比較。但從玉器收藏本身來講,切忌比較。過去有句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手裡有一個標準的白玉,再跟另外一個比較,肯定不是深了就是淺了,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一塊上等的材料,往往會把大部分玉比下去。有時候你覺得一塊玉真不錯,很白很潤,但把另外一塊拿出來一比,這塊的顏色頓時就顯得灰了,顏色就不好看了。你一動搖,可能就錯過了一個機會。

過去商家有一些技術手段,能使玉顯得更白。比如他會在玉下面的襯上下功夫。如果用白綾子、白綢子為襯,玉的白就顯不出來了;一定要用黑色的襯。黑色的襯有很多種,使哪種材料也有講究。一定要用能吸光的材料,不反光,會顯得白玉特別好。過去有人不懂,用黑金絲絨,這種材料在光線下是反光的,比較起來,白玉就顯得不如在黑絨上好。

要對玉有所了解,首先就要知道玉的產地。中國有多少地方產玉呢?現在有據可查的中國產玉的地方至少有幾百處,甚至上千處。我們了解一下最主要的幾個地方。

首推新疆和田。新疆和田玉是等級最高的玉。乾隆時期宮廷里的玉,大部分都來自和田地區。歷史上很多戰國的玉、漢代的玉以及唐宋元明清很多優良的玉種都是從這個地方出來的。新疆和田玉,它的地理位置在海拔五千米以上,氣候條件惡劣,終年積雪。一年能開採的時期就三四個月,非常短暫的一個時期。我前一段時間還看過電視片專門講怎麼開採和田玉。

和田玉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所謂山料,一個是所謂籽料。籽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石頭籽。我們經常接觸的籽料,相對來說都比較小,其實有很大的,也稱之為籽料。籽料最早其實就是山料,由於地殼的變化或一些地質災害,使山料崩塌落入河床,經過河水億萬年的沖刷,把稜角全磨去了。因為水有滋潤作用,籽料往往都溫潤圓滑,光彩照人。那些直接從山中礦藏開採出來的玉料,就是山料。山料可以開採出大尺寸的材料,比如元代玉器的代表瀆山大玉海,還有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都是用兩塊巨大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的。

和田玉最高等級的,我們今天稱之為"羊脂玉"。一說羊脂玉,大家可以想像,羊脂就是羊油。我們今天看到羊油的機會不是很多了,大家已經不怎麼吃動物油了。羊脂玉的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它非常油潤。這個感覺必須你自己去找。羊脂玉中的白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有非常白的白色一直到比較青的青色。

第二類比較大型的玉礦就是所謂"崑崙玉"。很多學者不承認這個叫法,認為不科學。從科學上講,應該叫透閃石,或陽起石。但這些名稱對一般百姓來說,聽著比較古怪,也沒必要記住。崑崙玉又稱為青海玉。它是在崑崙山脈主峰進入了青海部分,所以它又叫"青海玉",2008年北京奧運金牌里所鑲的玉都是青海玉。青海玉與和田玉比較起來,相對來說比較 "靈"。 靈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術語。靈,機靈,引申為通透。我們說一個人很機靈,實際上是說他思想比較通透。那麼,青海玉比和田玉靈,是指它相對通透。簡單地說,同樣的玉材,在同樣的厚度下,青海玉的透光率要大於和田玉。實際上,和田玉和青海玉都屬於崑崙山脈的玉,一個在昆崙山以北,一個在昆崙山以東。

青海玉儲藏量大,體量大,色澤相對比較均勻。為什麼要拿青海玉來做奧運獎牌呢?最重要的是獎牌的品質能保證一樣。不能說,我得一金牌,他也得一金牌,我們倆站這一比,好,這兩塊白玉不一樣白,有差異。那肯定有一人就不高興了,是吧?我剛才說了,玉最怕比。

第三類產量比較大的是岫岩玉,在遼寧地區,學名叫"蛇紋軟玉"。岫岩玉跟前面說的和田玉、青海玉有明顯不同。第一,它的硬度比較低,跟前兩種玉比起來,玉質明顯軟。第二,它的顏色極為豐富,達到十幾種,但以深綠色為主。第三,它的透光率要明顯低於和田玉和青海玉。著名的紅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都是岫岩玉。不管是C形龍、玉豬龍,還是一些小件,都出自遼寧岫岩玉,顏色非常豐富。

還有一類玉是過去沒有的,今天才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稱之為"俄羅斯玉"。我們不是很確切地知道它的產地,估計是有人新發現了玉礦,為了保密,不向外界宣布,至今無人清楚。過去沒見過俄羅斯玉,這種玉的發現對市場有很大的衝擊。與中國原有的和田玉和青海玉比較,它最大的問題就是過靈。靈也是有度,如果過了就不好了。我們有時候說這孩子很機靈,是一句好話,如果說這小孩過於機靈,有點賊,就不是好話。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一旦跨過這個度,意思就完全改變了。俄羅斯玉的靈,就不算是一個好詞。所謂太靈,就是說俄羅斯玉所有玉的特徵都過了,比如玉應該有些透光,俄羅斯玉就特別透光,你拿著這塊玉,恨不得肉眼就能看穿裡面。這就沒有羊脂的感受了,反而看著像一塊磨砂玻璃。

歷史上有用玻璃代替玉的先例。玻璃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了,當歷史上玉器不足的時候,曾經用玻璃替代過,當時把玻璃叫做琉璃。玻璃和琉璃在科學上是一種東西,只是叫法不同。漢代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璧。在漢代,玉璧是用來表現財富的,大墓里一定有大量玉璧出現。但當社會經濟出現滑坡,或當墓主人的身份不夠高的時候,可能就會用玻璃璧來替代玉璧。明朝人曹昭在《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記載:"罐子玉系北方用藥於罐子內燒成者。若無氣眼者,與真玉相似,但比真玉則微有蠅腳,又遠不潤,且脆甚。"

罐子玉就是用玻璃仿製的玉,它是在罐子里擱上藥燒成的。玻璃的熔點不是很高,比金屬容易熔化,我印象中燒蜂窩煤的爐子都可能把玻璃燒化。所謂 "罐子玉",就是玻璃在罐子里仿燒成玉的模樣。曹昭說:無氣眼有,與真玉非常像。但玻璃有一個問題,它有氣泡,人家能看出來它不是玉。玉裡面哪兒有氣泡啊?所以,罐子玉比真玉還是略次一等。這是明初關於玻璃仿玉詳盡的記載。

清代也大量用白玻璃仿製玉器。所謂"白玻璃",指不透明、白顏色的玻璃。用白玻璃仿製的假玉,特別像俄羅斯玉。換句話說,俄羅斯玉就特別像玻璃仿的玉。

關於玉的書,歷史上出版的並不多。雖然玉文化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我們對玉的研究卻非常弱,都是人與人之間口頭傳授。關於玉的知識,大部分都是道聽途說,可能聽張三的是一個說法,聽李四的是另一個說法。其實,今天依然如此,我們對玉的研究遠遠不夠。

那麼,從宋代到清代,配有圖的關於玉的書,大概只有四部。

第一部是北宋年間出版的呂大臨的《考古圖》。《考古圖》我講過多次,它有十卷,其中有一卷是談玉器。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圖》,原來是個手卷,到了明代以後被刊行成書。手卷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極特殊的裝裱方式,也是一種欣賞字畫的方式。它是一個長軸,打開一點一點看。過去文人將它鋪在黃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賞,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過這樣一本書,特別有意思。這部書叫《古玉圖譜》,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認是一部假書。作者聲稱書里收錄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的玉器。出版這部假書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寫了序,並出錢把這部書刊行了。

我們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時期編纂的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庫全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