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維天之命 玉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我們先從"玉"字本身講起。

甲骨文里就有"玉"字了,但跟今天的字有一個小小的區別,就是沒有那個點,讓我們看起來就是個"王"字。小篆的字看得比較清楚,三橫等距的時候(玉),念"玉";上面兩橫挨得近,下面這橫離得遠(王),念"王"。漢代以後,"玉"字才加了一點,與"王"字有了區別,這就是"玉"字的來歷。最早的"玉"和"王",都不點點。所以,我們將"玉"作為偏旁部首的時候,也不點這個點,叫"斜玉旁"。但是,"玉"字作為偏旁部首,也有特例,就是用在字的下面,要點上點,比如"璧"、"璽"等等。

凡是用斜玉旁的字,90%都跟玉有關。比如數字9的大寫"玖",一個斜玉旁,一個長久的久。"玖"的本意是僅次於玉的黑色美石。《詩經》里有"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就是說:你給我一個李子,我給你一塊美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說:你給我一個桃子,我給你一塊美玉。"瓊瑤"兩個字都是斜玉旁,也指美玉。古人比我們仗義,是吧?給個桃就換塊玉。我們今天都是"投桃報李",你給我一個桃子,我就給你一個李子,兩者肯定是等價的。如果說你給我一個桃子,我給你一塊美玉,你再給我一個李子,我又給你一塊玉。那今天的人都上街買桃,跟人換玉去了。

比如"珅"字,大貪官和珅的"珅",就是一種美玉的名字。再比如我們常用的一個字"理",本意是治玉,就是說製作這個玉器,所以後來衍生出來的意思就是治理。還有一個字就更有意思了:"球",足球、籃球、乒乓球。"球",也是一種美玉的名字,後來被借用了。我們古代的"球"字,實際上寫成""。最早的球不是充氣的,裡面塞的是毛團,用皮子綳起來就可以踢。如果真是用玉做的球,咱的足球隊就更瞎了,上去一踢,腳丫子全得骨折。了解這個偏旁部首,對我們理解玉的古意非常有好處。

我重點講一個字:"瑞",祥瑞的"瑞"。"瑞"的本意是玉制的信物,這一點非常重要。《說文》這樣解釋"瑞"字:"以玉為信也。"就是用玉來表示誠信。從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國家的信譽是用玉來表示的,叫玉璽,就源於這個"瑞"字。國家的最高權力一定用玉璽來體現,而不用黃金或其他材質的璽,表明中華民族信守承諾。"瑞"這個字,就作為信用體制的一個確切的實物、證據,我們用它來說話。

國家最高權力用玉璽表現,我們個人的信譽則用蓋章體現。西方人是認簽名不認章,中國人過去是認章不認簽名,這就是玉文化帶給我們的。我記得小時候領什麼東西都得帶個章,人家根本不認簽名。現在允許你簽名領東西;過去簽名領東西,根本領不走,必須要蓋一個章。

上點兒歲數的人都經歷過那個時期,隨身帶個人名章。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文化呢?主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最虛的東西是什麼呢?是誠信,誰也看不到。有句老話"人心隔肚皮",你看不出來別人怎麼想。那怎麼表現自己的誠信呢?一定要有禮儀感,要蓋個章。所以歷史上有大量名章存世,尤其漢代以後,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能幫我們找到歷史人物的證據。

由於人對自然界的未知,過去祈求風調雨順的時候,常會做一些禮儀來呼風喚雨。一旦真的下雨了,我們就認為上天守信用了,所以叫"祥瑞"。比如我們常說"天降祥瑞"、"瑞雪兆豐年",就是覺得自然跟人之間溝通了,能夠遵守這種信譽。後來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引申為人與人之間、君與臣之間的一種信任關係。

漢字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符號,文字的複雜,表明文化的複雜。越簡單的文化,文字就越趨於簡單。我們的文字都是逐漸積累的,甲骨文上的字現存的不多,到了《康熙字典》,字數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中華民族創造了如此複雜的文字系統,表明了文化的昌盛。"玉",作為文字,實際上就是一個符號,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玉器的童年時代有一個特徵:早熟。我國的玉器時代比西方的石器時代顯得早熟,表明我們是一個非常聰慧的民族。從夏代起,中華民族就進入了奴隸社會,階級由此產生,也就是進入了玉器的少年時代。我們說"三代玉",一般有兩個說法,一是這個時期,也就是夏商周;一是商周漢。

奴隸社會在中華文明史中存在了兩千年。兩千年當中,玉器開始發生改變。首先是兵器增加,比如斧、戚、鉞、刀、戈,等等。

為什麼兵器增加呢?說明社會矛盾的加劇,有階級就有衝突,有國家就有衝突。怎麼解決衝突呢?當時都是靠武力,打仗,所以兵器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用玉做兵器,並不是用它來打仗。玉非常脆,再鋒利也不可以直接用於戰場,一砍就折了。玉兵器是作為一種禮儀性的物品,表明一種強大。就好像今天的國家儀仗隊,軍人手中持的槍都是儀仗用槍,並不用來打仗。這類象徵性的玉兵器能有多大呢?現在存世的、能夠看到的,大概有兩尺長。玉兵器不會有使用的痕迹,主要是在腥風血雨的戰爭中取得一種象徵力量,一種王權的力量。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人,他說:"馬先生,我這兒有一件非常出眾的玉器,你能不能給鑒定一下?"我說:"可以啊,你帶來吧。"他就不遠萬里把這件玉器帶到中國來,到我那兒一打開,我一看,是著名的夏代七孔刀。我很清楚這件七孔刀是一個工藝品,可以收藏,可以作為一個樂趣,但它不是一個文物。刀的玉面平整,每個孔都鑽得非常等距,非常圓滑。我跟他說:"這是一個複製品,作為你心目中的禮儀式的擺放是可以的,但它不具備你心目中的那個收藏價值。"他一開始還有點兒不甘心,說:"我看這個東西挺老的,我在國外的一個古董店裡買的。"我說:"你看看歷史上的夏代七孔刀,就知道差距在哪兒了。"夏代的七孔刀是國家的國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是夏代最重要的玉器。這把玉刀上鑽有七個孔,因此稱為"七孔刀"。我們注意看,這七個孔的距離是不等的,古人不會那麼嚴格,拿尺子一個一個量著打孔,也沒那個技術。不要說在玉器上打眼,你要是沒經過訓練,想在木頭上打個眼都不容易,不能想在哪兒打就在哪兒打。有時候鑽會滑動,就會使孔與孔之間的距離不等。我說:"你這個刀,拿尺子精確地量,距離肯定都是相等的。肯定仿製的工人就是在鑽床上直接推,多少距離一個,很容易做到等距。"

夏代是奴隸社會的第一個朝代,遺留文物相對很少。七孔玉刀,實際上對夏代玉器做了一個總結,為商代玉器奠定了一個基礎。

商代一共有五百多年,商代的文化,今天能夠看到的主要就是玉器文化和青銅文化。此時進入人類文明史的第二個階段,就是銅器時代,也叫青銅時代。到了商代,玉器的功能可分為祭祀、禮儀、佩飾、陳設、生產、殉葬,非常清晰,是什麼玉就有什麼功能。

商代的絲織品非常發達,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當時的織物不是絲就是麻,棉花進入中國是非常晚的事,而只有絲麻這樣耐腐蝕的織物才能保存下來。比如大量漢墓里出土的絲織品,跟新的一樣,還有強度。由於絲織品的發達,才使佩玉之風興起,為什麼呢?那時候有的玉是直接綴在衣服上的,跟一般的想像不一樣。今天的人也佩玉,脖子上掛一個,手上掛一個;但當時很多玉就是直接縫在衣服上頭。

稍微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出土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商代最重要的大墓就是婦好墓。這個墓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國家考古隊在那兒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挖掘,最後證明墓主人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的配偶之一,叫婦好。現在是一夫一妻制,一說配偶就是一個,那時候是之一。商王的名字按照"甲乙丙丁"算,叫武丁。怎麼確定墓主人就是婦好呢?因為大量文物上都有"婦好"兩個字,最後被專家確定。婦好不但是商王的配偶,也是個大將軍,說起來跟花木蘭差不多,女中豪傑,經常帶兵出征。今天到安陽看婦好的塑像,也是一個將軍的形象。

婦好是個愛玉的人,在她的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其中有500多件都是佩玉,有孔,可以佩帶,而且玉的品種五花八門,所有的專家學者都沒法挨個兒去解釋,解釋不清,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了。於是我們就開始推測,說婦好這個人酷愛玉,什麼都往自己這兒弄,最後一塊兒下葬。700多塊玉,完全可以撐起一個博物館,做一個非常好的展示。

商代婦好墓里出土了一件很奇特的玉器,它的出現,推翻了過去的一些觀點。玉器利用天然色澤來雕刻的時候,叫"俏色",或者叫"巧色"。比如有一塊白玉,上面有一塊黃,工匠把白色的地方雕成一隻仙鶴,利用黃的部分雕成仙鶴頭上的鶴頂紅,就是俏色的做法。這種做工,原來被認為是明清兩代才開始有的,由於工藝進步才出現。但婦好墓以事實打破了這種說法,它出土了一個俏色的甲魚。玉工利用玉的深色部分做了甲魚的殼,白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