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魏紫姚黃——用材

講中國傢具的用材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國人固有的財產觀念。

中國人首先對純粹的東西感興趣。你比如我們做衣服,要純毛的,純麻的,純絲的,純綿的,一說混紡的就不高興,就不愛買。尤其女同志到了布料店,手一抓就知道是純毛的。你擱上1%的混紡她都抓得出來。這個是中國人固有的一種財產觀。西方人不是這樣。西方人他很多優良的面料都是混紡的,反而不是純粹的。我們特別講究純粹,這是我們的財產觀中很重要的一點。

第二點,中國人對有重量的東西特別感興趣。這東西越重,就覺得越值錢。這是我們一個潛在的財產觀。首先對黃金,黃金有重量,我們為什麼使用這麼沉重的木頭做傢具呢?並不是為了搬動方便,它就是重,重就有了財產的感覺,內心踏實。

第三點,中國人的財產觀就是中國人對凡是金屬類的東西都感興趣。首先是金銀,過去中國人的穿金戴銀,一說就是金碧輝煌,金玉滿堂,說的都是跟金有關。有光澤的東西對中國人都有巨大的吸引。這是我們潛在的財產觀念

再看中國傢具的用材,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用我們使用的這種貴重的木材,比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這樣的東西來做傢具。第一,難為自己。這東西太重,施工起來非常不方便,有的木頭拿電鋸鋸的時候火星亂蹦。過去沒有電鋸,過去在明朝的時候解一塊木料,把這麼粗的一個硬樹解成一塊板,兩個人上下拉那種大鋸,那個鋸叫框架鋸,也俗稱窗鋸,像窗戶一樣的那種大鋸,有時候解這一塊板要好幾天,甚至一個星期才解下一塊板來,太費勁了。但中國人就喜歡難為自己。

傳統傢具的材質是兩大類,一類我們稱之為"硬木",一類稱之為"軟木"。

軟木有一個俗稱,叫"柴木"。這是一個很不尊敬的稱呼,叫"柴木",好像燒柴的木頭。硬軟是相對而言,我們柴木傢具里或者說軟木傢具里有相當是非常硬的。我們將來講瓷器的時候要講高溫釉、低溫釉,那個低溫釉也800多度,你手也伸不進去。一伸進去,手就化了。我們的所謂高低都是相對而言。這個木頭的硬軟也是相對而言。

硬木主要有紫檀、黃花梨、紅木、雞翅木、鐵力木、烏木等等;我們的軟木傢具里有楠木、櫸木、柏木、核桃木等等。

那麼我們總結一下就會發現這裡有一個規律:中國傢具:凡是硬木傢具,一定不是科學的名字,它是一個文學的名字,或者說是一個社會學的名字,它這個名字對應的沒樹。沒有一棵樹叫紫檀,沒有一棵樹叫黃花梨,也沒有一棵樹叫紅樹;那麼軟木傢具這一類它都是科學的名字,它都能對應的找到樹。你比如北方的核桃木傢具,就有核桃樹,榆木傢具就有榆樹,南方的楠木傢具就有楠樹,櫸木傢具就有櫸木,銀杏木傢具就有銀杏木。它對應的都能找到樹。它是一個科學的叫法。

這個很奇怪,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所有的硬木傢具的用材都不是中國本地產的,都是運進來的,中國人沒見過這個樹,只見過樹榦,因而它沒有它固有的名稱,我們就對這木材本身給它另賦其名。那就是一個文學的名字。我們的文學名字一般都會起的好聽,比如紫檀,紫字肯定是個好字嘛,紫氣東來。

中國的硬木傢具最重要的貿易是從隆慶開始的。隆慶是夾在嘉靖和萬曆之間非常短暫的一個時期,只有六年,隆慶皇帝,隆慶元年明政府由於海邊的一些騷亂都平定了以後,同意有限度的開關,史稱"隆慶開關"。這一次開關跟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是不謀而合的。這一次開關影響了中國的資本主義那個萌芽的很多具體的方面,有很多東西就從"隆慶開關"時進入中國,我們的貴重木材大致是這個時期進入中國的。

紫檀是中國人心目中最貴重的木材,紫檀有什麼特性呢?

首先,外形沉穆雍容。這個木頭打開以後,打光以後顏色非常沉靜。這是它的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首先它從視覺上就取悅於人。它這種光澤它不是一種單純的木頭的光澤,是閃著一種金屬的光澤,綢緞一樣的光澤。這個光澤只有你見到最優良的紫檀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

紫檀沒有太大的料,我們沒有證據證明,過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偶爾是有,但絕大部分的料都比較小,所以俗稱"十檀九空"。紫檀長大了以後內心是空的,會腐朽,所以非常不出材料。它因而顯得更加名貴。

紫檀的應力小,俗稱性小,就是脾氣小,不怎麼變形。木材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非常容易變形。比如我們家裡有時候木門木窗都會打不開,擠著什麼,它都是因為變形。遇潮,遇冷收,遇潮脹。它木頭都有這個個性。所以紫檀的變形率是非常低的,這是它的一個優點。

紫檀的纖維非常細,適合雕刻。它有一個特徵叫"橫向走刀不阻",所謂"橫向走刀"就是在樹的橫斷面雕刻的時候跟它豎的木紋感覺差不多。它不像竹子,竹子典型的是橫向不能走刀,必須豎著,叫勢如破竹。但橫著你試試,給一刀,根本就切不斷它那個纖維。紫檀沒有這個毛病。紫檀就是橫向、豎向,任何一個角度感覺是一樣的,所以它特別適合柔韌的雕刻。那麼紫檀的優點在它雕刻中最能體現。當它雕刻打磨以後,它有一種模壓感,就是像衝壓出來的花紋。我們看到有些優良的雕刻你感覺都不像雕出來的,好像機器在高壓下把它壓出來的,這種感覺是其他木頭達不到的。這都是它內在的好處。由於它的這種內在好處,才使它能夠穩坐中國古典傢具的材質的第一把交椅。它的優點太多。

紫檀在《本草綱目》上有記載,它有藥用作用。《本草綱目》是這樣記載的:紫檀,咸,微寒,無毒,主治止血,止痛,療淋,敷刀傷。這是紫檀在《本草綱目》上的記載,它有藥用。你想想,簡單的說,我們家這把椅子砸碎了,都能賣藥鋪去。你想它值不值錢。它有這種潛在的價值感。

紫檀明代使用沒有清代多。明代由於種種原因,它喜歡的木頭的品種比較多,但它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可以作為"領軍人物"但到清代就不一樣了,清朝宮廷用了100年的時間把清宮裡的傢具幾乎都換成了紫檀。我們今天上故宮去看,它趴在任何一個地方透過窗戶往裡看,都是紫檀傢具。紫檀傢具佔了絕大多數。宮廷里喜歡,它有很多潛在的原因,比如說,清代的採光比明代好了,明代注重線條,清代它就注重細節的表現。

紫檀在清代的史書上記載,當時它的價格就是楠木的20倍。楠木已經非常非常貴了,楠木你知道我們故宮裡有很多建築,有很多傢具都是用楠木做的。比如承德避暑山莊,還有楠木大殿。紫檀在雍正年間、乾隆年間使用頻繁,宮中有大量的記載。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望啟怡親王。他就說紫檀木都使得差不多了,說能不能你再調點,我在雍,行不行,它都要批,打報告,那怡親王就說"准行許,遵此",那意思就是說,我同意,你們去用去吧。這種記錄比比皆是,當時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層一層打報告。怡親王是主管造辦處的,因為他跟雍正的關係非常好,盡心儘力,所以雍正又酷愛藝術,就把這個權力讓怡親王去承擔。所以怡親王在造辦處的整體工作中他是老大,他說了就算了,所以從這些記載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使用這些木頭的困難之處。

後來成立了作鍾處,就是專門做鐘錶的。那麼到了乾隆的時候,乾隆看到一個小羊子,說這個鐘錶做得不錯,想做一個大的,那麼當時工匠先做一個樣子讓呈覽,讓皇上看,皇上說行,就做這個樣子,照這個樣子做吧。結果他們誤認為皇上是要用紫檀做,所以這個東西糾用紫檀做的,有兩層樓那麼高。做成以後要請皇上來,要請皇上看。讓皇上表揚表揚。皇上一看就火了,說誰讓你們用紫檀做的呀?就大發雷霆,這一段都有記載,這個鐘現在還在故宮裡展出,非常大,像一個小樓似的。就可見皇上使用紫檀的時候也非常心疼。

到了乾隆時期,尤其到了乾隆中期以後紫檀在宮中的儲備也非常少了,這一點上是我們一般人所不知的。我們博物館曾經在蘇富比30周年的那個拍賣會上買過一對紫檀寶塔,你知道用紫檀做塔是很罕見的。寶塔很高,有2米多高。當時我們查了一下史料,這個塔是乾隆皇帝為他母親所做,乾隆是個孝子,他的母親一生也榮華富貴,活了80多歲。乾隆就說,母親的壽日每年都是一等大事,至於他自己的生日倒是二等大事。所以很多人就送禮,一定要送給皇太后,那麼就做了這對紫檀寶塔。這對塔出現的時候呢是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我看到的時候就非常興奮。當時它沒有寫紫檀,我一看圖我就知道是紫檀。它就寫木質什麼什麼塔,然後講了一下這個塔的來歷。100多年前就到了英國,那我想可能就是八國聯軍那會兒就給運到英國去了。然後現在突然出現,它們作為蘇富比拍賣公司近日香港30周年的時候,它拿出來作為一個很隆重的拍品去拍,但是它沒有寫紫檀。我就特高興,我們就去了,做好了準備,我們進入拍賣場的時候,一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