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

明晚期的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從1522年到1620年,加起來是99年,差一年滿一百年。嘉靖皇帝15歲登基,在位45年,60歲去世;隆慶皇帝30歲登基,在位6年;萬曆皇帝10歲登基,在位48年,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三朝加起來99年的時間,一般被稱為明晚期。過去史學觀一致認為,明晚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皇帝不上朝。但通過這些年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觀點,認為晚明時期儘管皇帝不上朝,但國家機器運轉並未停止,是正常的,否則也不能扛住99年。與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幾乎同時,中國也出現了一些相似的特徵,比如商品經濟非常發達。

我們縱觀來看,明代的青花瓷器有這樣一個過程:濃艷,疏淡,又到濃艷,相對應就是永宣、成弘、嘉萬這三個時期。早期永宣時期的熱烈,是提倡者的熱烈。提倡者和觀望者是兩個階層,提倡者是皇家,觀望者是百姓。晚期嘉萬的熱烈,是提倡者和觀望者同時都參與進來。換句話說,整個明晚期的青花瓷器的熱烈,官民同享,不但官窯熱烈,民窯也熱烈。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這是社會心理的另一種表達形式。瓷器變成這個樣子,是全民的一個釋放。

從嘉靖開始,就進入明代的晚期。瓷器的劃分,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清朝嘉慶年間的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他說嘉靖的瓷器是"製作益巧,無物不有"。這說明嘉靖時期瓷器的樣子非常多,什麼都做。今天看實物,確實也是如此。

青花瓷器到了嘉靖朝,開始使用回青,也稱回回青。這個名字一聽又是從伊斯蘭文化中傳過來的。乾隆時期有一本書叫《陶說》,在描述嘉靖瓷器這一段里,他說"嘉靖尚濃,回青之色幽倩可愛",還給予了肯定。回青是一種青金藍色,也叫佛頭青,過去鎏金造像佛頭髮髻的顏色就是那種藏青色。回青的特點是藍中帶紫,顏色開始發紫,這個紫有點像過去紫藥水的那個顏色。

因為皇帝喜歡,道教開始對瓷器產生影響,道教題材的青花瓷器集中在嘉靖時期大量出現。青花紋飾中的八卦紋、雲鶴紋、葫蘆紋、回紋、靈芝紋都是典型的道教題材,造型有葫蘆瓶、香爐,跟道教有關。這樣一來,官窯產品立刻就顯得不那麼莊重了。在此之前,官窯瓷器非常莊重,是有制式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到了嘉靖朝,皇上說不行,得給我燒成葫蘆形的,太上老君使的都是葫蘆瓶,都得改成這個樣子。嘉靖在瓷器的裝飾中追求"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瓷器上面直接寫字,字面都得吉祥,比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壽清平"、"五穀豐登",相當於一種口號。

嘉靖青花色澤的變化不是最重要的。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顏色改變一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內容、題材的改變。嘉靖朝瓷器的典型特點就是受道教影響。明朝推行優待道教的政策,嘉靖是明代最信奉道教的一個皇帝,他大力扶植道教。這是史書上明確地有他的記載。原因有幾點。

第一點,就是重來生的信佛教,重今生的信道教。這與嘉靖幼時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嘉靖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不是一個生來就是皇子的人。他是因為正德不生,臨時把他提了來當了皇帝。在他得到這通知之前,就是說,在他上任這15歲之前,他乾脆跟皇上沒關係的一個人。所以他年輕的時候所受的教育不是一個非常正統的教育,他受了很多道教的教育。他這個很現實嘛,他是一個臨時地被弄上來變成了一個統治者的時候,他就很注重這個現實。道教講究的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他就覺得這個無為而治,我就少管點事,恐怕我也管不了。

第二點,就是嘉靖剛才說了,嘉靖是因為正德無後,他才臨時入承大統。他生活在哪兒呢?他生活在湖北,湖北道教的起源地--武當山,他就生活在那兒。所以祖師張三丰--道教的祖師張三丰--也是湖北的,所以他深受道教的影響。這對他一生有極大的影響。那麼,嘉靖在後半生,他為了長生不死,他都不是長生不老,他就是長生不死,他就拚命地煉丹,不停地服用丹藥。

嘉靖為了長生不死,拚命煉丹,不停地服用丹藥。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永樂就算長壽了,都活到60歲以上;其他皇帝都是短命,好幾個皇帝都活不過40歲。嘉靖拚命想活得長,天天煉丹。丹藥是有毒的,含有鉛和砷。砒霜里就含有砷,但少擱一點兒,人吃了會興奮。嘉靖為什麼信丹藥呢?因為他服了丹藥以後是有效果的,馬上就興奮,所以他覺得靈。但服丹藥屬於慢性中毒,所以他活到60歲也完了。縱觀明朝的皇帝,他的壽命還算是長的。

明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冬),帝命京內外,選女八至十四歲,三百人入宮。已卯,又選十歲以下者一百六十人。蓋從陶仲文言,供煉丹藥也。"這是什麼事呢?就是在嘉靖三十一年、三十四年的時候大量挑選民女,一定要處女,小女孩入宮,然後用她的初潮去煉丹。當時都是一個叫陶仲文的人給出的鎪主意。這陶仲文這個人,是一個道士、方術,他搞的各種鬼怪之術,他搞得特別靈通,把皇上全給蒙了,所以皇上從頭到尾都特別相信他。這個陶仲文本身也是湖北人,說來說去,跟皇上又是老鄉,所以他非常容易相信他。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痛斥過這種煉丹的方法,就是這非常不科學,一定是有毒的。嘉靖的煉丹的事就實際上很多人就特別反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是旁觀者清,看得清楚,覺得皇上,一國之君天天弄這事都比較煩。

嘉靖除了煉丹以外,他還干一件什麼事呢?最重要的事就是祈禱,願意把自己心裡的事告訴天地。儀式中要寫文章、寫青詞。所謂"青詞",我們在講宋徽宗的時候講過,就是他跟上天要溝通,弄得全是虛的。官員里誰能把這種青詞,就是這種文章寫好呢?誰就是好人,比如,大奸臣嚴嵩,他就是青詞寫得好,所以就被提拔上來了,成為了首輔。明代的首輔就相當於宰相了。

嘉靖二十年,有一件沒有目的的事發生在宮裡,這使嘉靖皇帝改變了下半生。宮女楊金英等人半夜溜進皇帝睡覺的屋子,拿一根繩子要勒死他。這些宮女半夜怎麼潛進去的,幾個人怎麼商量的,都不清楚,因為第二天就把所有當事人都殺光了。勒死一個大活人沒有那麼容易,尤其要勒死的是皇上。宮女們慌亂中把繩子打成了死結,越拉越死。可死結套在脖子上拉一下,也夠嗆,所以當時把皇上拉暈過去了。這時,其中有一個宮女扛不住了。因為你想的事跟做的事往往都有差距,你決心很大,到時候不一定敢做。那麼,一個宮女就出去報告皇后了。一報告,所有參與此事的人,以及當天的目擊者,一個不留,全部殺光。因為不知道誰要害皇上,涉案的就都不是好人了。

經過這一次事變後,嘉靖皇帝移居西內,不在故宮裡住了,每日祈求長生。皇上想:沒勒死我,我趕緊祈求多活吧,煉丹,天天就為這件事了。祭祀的事不想做了,朝廷的事也不想管了,君臣根本不見面。

至於宮女們當時為什麼要勒死嘉靖,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也弄不清楚這些人都是怎麼想的,有無幕後指使者。但嘉靖皇帝脾氣急躁,個性苛刻,可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他為什麼急躁和苛刻呢?這與他服用丹藥有很大關係。

有一天,一個朋友買了一個大罐子,特別高興地來找我:"我這是嘉靖時期的一個官窯。"先把罐子撅過來讓我看屁股,我一看底下寫的"大明嘉靖年制",沒有問題。然後我就說:"你這東西是官窯沒錯,但是半個。"他說:"哎呀!怎麼是半個啊?"我說:"你這罐子是八仙紋。你看這是誰?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那四個人呢?"他說:"那四個我怎麼會知道在哪兒?這不就畫了四個嗎?"我說:"那四個是畫在上面的。這是一個葫蘆瓶,斷掉了。你看到的是一個局部,下半截。"

葫蘆瓶在製作當中,中間有一個介面,介面很容易受傷。如果質量有問題,在使用當中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上半截打碎了不要,把下半截的斷口磨一磨,猛地一看,也像一個罐子。八仙人物的組合,一出場肯定是八個人。我這朋友不知道,他認為可能還有一個罐子,上面再畫上另外四仙,其實不是,一個葫蘆瓶就把八仙全都畫上了。八仙這種記載在唐代就開始有了,宋元以後逐漸搭成一個神仙班子。宋元以後,一出場就是八個人。

嘉靖時期有《東遊記》小說,跟《西遊記》對著。中國人就是這樣,你寫一個《西遊記》,我寫不成了,就寫《東遊記》,還有人寫《南遊記》、《北遊記》,就是朝四個方向走。《東遊記》出現以後,八仙這個班子就定下來了。原來八仙里沒有女的,有一個東方朔。後來把東方朔請下去,把何仙姑擱上了,怎麼也得有個女代表嘛。清朝的瓷器上有時不畫八仙人物,畫的都是八仙每個人手持的法器,稱之為"暗八仙",比如畫一個簫、雲陽板等等,清代很流行。

這半個葫蘆瓶,作為一個初學者來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