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

宋代南方民窯有四大體系,第一是饒州窯,世稱景德鎮窯;第二是龍泉窯,青瓷;第三是建陽窯,就是建窯,以黑盞著稱;第四是吉州窯,跟北方磁州窯有點兒相似。

宋代的政治分布非常清晰地分出北宋和南宋,臨界點在1127年。這一年發生了靖康之難,是宋人的國恥。北宋大小兩個皇帝,太上皇和皇上,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擄掠到五國城,就是今天的黑龍江依蘭。當時宋徽宗父子被囚禁五國城,受盡人間的屈辱。他們是天子啊!宋朝人對這段歷史的心理感受都非常強烈,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沒有辦法,以當時宋朝的武力,不可能從金國手裡把兩個皇上搶回來。當時金人把皇上、皇室成員、文武百官、藝伎、工匠等等,將近10萬人都劫擄到黑龍江,除了不放心以外,同時是需要一些服侍人員。由於金人在科學技術上處於弱勢,所以相對來說也比較重視技術人才,把工匠也都一塊兒抓走了。

岳飛的《滿江紅》里有非常沉痛的詞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他說到這件事的時候,感情沉重。很多年以後,人們在朗誦他這首詞的時候,還覺得心情沉重。

宋室南渡以後,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決定定都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開始重新發展。南宋的第一個皇帝趙構,當時21歲,正值青年。從宋室南遷以後,南方的民窯瓷器得以迅速發展,這與政治上的遷徙有很大關係。

饒州窯,現在稱景德鎮窯。景德鎮早在漢代就開始燒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間,正式在景德鎮建鎮,史書上有記載。景德年間是從1004年到1007年,一共是四年。從2007年往前推整整一千年,正是在景德年間。

景德鎮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擁有高嶺土。所謂高嶺土,指高嶺那個地方發現的瓷土。我去那裡看過,挖出來的土都是雪白的,非常漂亮。高嶺土後來被世界公認為是燒瓷器最好的原材料。18世紀以前,歐洲人不知道我們用什麼來燒瓷器,所以對中國製造的非常潔白,而且強度非常高的瓷器感到很困惑。

景德鎮在北宋以後,開始走上創新之路。我們都知道,唐代中國陶瓷的格局是南青北白,要麼是青瓷,要麼是白瓷。景德鎮創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顏色偏藍。

由於景德鎮的瓷土好,燒造出的瓷器質量堪稱有史以來最好的。瓷器的潔白度非常高,釉色也配得非常好。元代蔣祈在《陶記》里說:"景德鎮有窯三百餘座,埏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於他所,皆有饒玉之稱。"景德鎮造的瓷器非常潔白,沒有任何瑕疵,把它賣到任何地方,都有饒玉之稱。"饒"是地名,饒州府。中國人對玉的感受非常強烈。在天然材料中,中國人對玉的崇敬心理超出其他材料,所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玉文化。蔣祈就讚美景德鎮的瓷器,跟玉器一樣。

因為中國人對玉的感受是跟對其它的東西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尤其在天然材料中,中國人對玉的崇敬的心理超出了其它的天然材料。所以,我們有一種獨特的玉文化。將來我們可能講玉器的時候會講到這些。比如我們說"玉成此事"啊,"亭亭玉立"啊,說的都是很美好的詞。

我第一次看到影青釉的時候非常震驚,那時我才二十來歲。不像今天,很容易看到大量的藝術品、古董、文物,那時社會還不太提供這個。我第一次在人手裡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非常驚訝。非常薄,顏色非常清亮,然後人家告訴我,這是宋朝的。一開始我都不相信,我說這麼薄,怎麼能保存到今天呢?後來我才知道,有大量的景德鎮千年以來的瓷器--保存到今天。

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里,它稱影青是"素肌玉骨"。它的肌骨是素肌玉骨,他的評價非常高。真正我們在說這個柴窯的時候說過,柴窯有人說是不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實際上這四個比喻描繪影青是最為準確的。它就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非常地薄。"影青"的名詞是我們俗稱了,我們現在就這麼叫了。在史籍上記載,最早的記載就叫"青白瓷"。那麼它這個過程大概是從青白瓷到影青,還有人叫"映青",就是反映的"映"。顯得非常亮--"映青"。包括"隱青","隱"就是隱藏的隱--"隱青",都是跟這個有關,都是一個東西。

那麼,在所有的宋瓷中影青是最薄的,聲音是最清悅的,就是你拿手敲的時候,聲音非常好聽。我覺得找幾個碗都可以敲出音樂來,裝點水,高低音,都可以找出來。

由於景德鎮瓷土的特性,它可以仿製金屬器,不太費力,所以它早期很多東西都是跟金屬一樣窩出來的。由於它的韌性非常好。

影青中有大量的粉盒。我們知道不是今天的人才化妝。我們中國歷史上,從漢唐都很盛行化妝,宋代每個人都化妝。所以它有大量的粉盒出世,出土。我自己也收藏很多盒,大大小小的,影青的盒是最漂亮的。印花的有牡丹的、花卉的、花鳥的,什麼素的,有的紋飾非常漂亮,有的瓷器盒仿得跟那個藤子編出來的似的。宋代人追求的生活的情趣比其它朝代更甚,就是宋代人特別注重生活的細節。我寫過一篇文章,我都希望我生活在宋朝,看看宋朝人的那種細緻。

由於景德鎮這種"薄如紙,聲如磬"的這種瓷器的出現,導致中國的一個產品到此有為止了,是玻璃。

我們比較一下就清楚。中國人不是不能生產玻璃器,在戰國、漢代、唐代有非常漂亮的玻璃器。我們去博物館看,看它那玻璃瓶子都跟今天的,有時候你都不相信,那玻璃瓶子看著跟今天的差不多。為什麼到宋代以後,宋、元、明、清就幾乎沒有玻璃器。到了清代以後的玻璃器全是觀賞器,帶顏色的,皇帝喜歡的擺著玩,根本不是用的。實用的玻璃器從宋代以後中國就不生產了。我們後來喜歡的大量的玻璃器都是從歐洲進來的。歐洲人喜歡玻璃器,生產玻璃器,是因為它不能生產瓷器。我們今天能生產如此優美的瓷器呢,玻璃器就不生產了,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呢,是瓷器的質地比玻璃器相對來說堅硬。我說的不是科學的硬度,是它使用中的堅固度。我們一般卒瓦碗的機會比卒瓦玻璃杯的機會少。一般你碰一碰碗都不會破,但是玻璃杯非常容易碰破。而且玻璃杯有一個問題,就是俗稱"炸"。玻璃杯涼,你一倒熱水"啪"就炸了。瓷碗多薄多厚,它都不會炸。所以,它在生活中使用的它的堅實度遠遠低陶瓷。

那麼一旦它發生小範圍的破損,比如崩了一個口,玻璃器幾乎就不能用了,但是瓷器可以湊合用。我們都有過使破碗的經歷,對吧?我們現在生活好了,破碗就扔了。過去家裡的碗都是口沿磕磕碰碰都接著用,沒關係。但玻璃杯一般口沿一破,就不敢用了。為什麼?剌嘴。它跟刀子一樣,所以它這是有缺點的。

第二點呢,就是玻璃的導熱係數高,就是它快,導熱快。瓷器導熱慢。大家都有這個生活經驗。對吧?你玻璃杯一倒熱水,你就拿不起來了。你馬上拿不起來,恨不得兩秒鐘,你就不能拿那玻璃杯。瓷器不怕,瓷器可以端著,很舒服。那麼,導熱快就有一個缺點,就是它涼得快。你盛一碗粥,現在是接一電話回來就涼了。古代也沒電話,但是盛一碗粥,你出去有一個事跟誰說一句話,回來就涼了。所以玻璃器它就不適合用於吃飯這種器皿。

第三是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成本。我們社會的一個發展很大程度都跟經濟有關,經濟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成本。這個東西的成本,瓷器的成本比玻璃器的成本低,它又好,那肯定發展就快。

所以這個景德鎮的影青瓷的出現,就是這個饒玉的出現就徹底地斷送了中國的玻璃器的生產。從宋朝以後,我們的玻璃沒有了,幾乎沒有了。

景德鎮影青之所以有這樣高的一個成就,主要源於得天獨厚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它的自然條件。只有它那個地方有高嶺土,集大量的松柴。就是景德鎮歷史上是一個植被非常好的地域,就是它砍大量的柴可以燒瓷器。北方的瓷器很多是用煤燒的,它是用柴燒的。後來對這個破壞很厲害,就是對自然破壞很厲害,因為燒的樹太多了嘛。

第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你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經濟發達的地區一定要伴隨一條河,要不然就沒有辦法運輸。沒法運輸,這個東西運不出去。今天也是這樣,你運不出去你就是死。你的經濟就不可能發達。所以它挨著一條江,叫昌江,所以景德鎮也叫昌南鎮,它在昌江以南,所以它叫昌南鎮,它古稱昌南鎮,後來改為景德鎮。

再有就是江西的人文條件。我們知道江西歷史上的名人,尤其宋代的名人非常多。每一個人都如雷貫耳。你比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楊萬里,這些人都是江西人。

再加上它當地雲集了很多工匠。工匠肯定是隨著商品走的,你這個地方需要生產,需要勞動力,需要工匠,工匠就雲集過來了。再加上宋代的當時的格局。就是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