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宋瓷有兩大系統,一個是官窯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宋代五大名窯;還有一個民窯系統,分為八大窯系。我們先從宋代的官窯系統,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窯講起。這一講只講汝窯。

我們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我從年輕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句話。汝窯作為老大,排在第一,"汝窯為魁"。關於汝窯,歷史上的記載很多,以訛傳訛的民間說法也很多。今天的電視劇中偶爾也會出現。比如我看過的一部電視劇里,有個演員抱著一個青花大瓶子,說:"這可是汝窯。"弄得很讓人笑話!

宋代的五大名窯和民窯的八大系統,只有官窯和哥窯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窯口地址作為命名的依據。汝窯不用說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燒的窯;定窯,就是定州所燒的窯;還有北方的耀州窯,南方的吉州窯、龍泉窯,都是以地名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汝窯的窯址過去不明,到底在哪兒不清楚。以前我們推測,汝窯一定在汝州轄區之內,大部分人認為是在河南的臨汝縣。直到20世紀80年代,汝窯窯址在河南寶豐清涼寺被發現,我們才確切知道這個窯口的位置。一般來說,皇家專用的窯口都會離皇城非常近,原因是容易控制,下達指令很方便。比如下指令燒個碗,燒個盤子,沒多久就能燒回來。宋代的國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而汝州離開封有多遠呢,今天算來大概有400里地;燒鈞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寶豐大約有500里地。"里",指的是市裡,不是公里。古代的500里是很遠的距離了,不像今天,當日往返都沒問題,在古代是不可能的。這樣看來,寶豐的條件不構成一個皇家專用的窯口。

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是老大。汝窯名氣很大,自古以來的流傳甚廣,我們一說就是汝、官、哥、鈞、定。南宋人葉(音置)在《坦齋筆衡》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他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這是南宋人的記載,他生活的時期離北宋很近,所以非常可信。

"芒",說的是一個很專業的術語,有兩種解釋:常規的解釋就是指碗的口部是澀圈,沒上釉;另一種解釋就是光芒,指白色刺眼。將來講定州白瓷的時候,我會詳細地講到這一點。明代有一個人叫王世懋,他在《二委酉譚》中是這樣說的:"宋時窯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明朝人是這樣認為的:汝窯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窯地位次一等,低於汝窯。

古人的這些記載,對後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稱汝窯。我就認識這麼一位,他也知道這些記載,我有時跟他聊天說過這些話,他也找很多書看了,然後下決心要收藏汝窯。他這決心比較大,跟我說:"我非汝窯不藏,其他東西都不要。"這話是什麼時候跟我說的呢?二十多年前!直到今天,他還沒買著一件呢。他的決心很大,卻不知道汝窯之稀有。

我覺得收藏很大程度上是一件腳踏實地的事,也是一件隨緣的事。不能說今天我們沒有機會碰見汝窯,但幾率微乎其微。你去買彩票,可能無意中會中獎;但你非買中獎那張,就費了勁了,是一件很難的事。我這位朋友就是非要買中獎那張,所以到今天他也沒買著。他的態度很堅決,跟我說:"我的收藏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一定給你收一個汝窯看看!"我也希望他將來能夠碰上汝窯,了卻這樁心愿。

汝窯非常稀少,剛才那個例子已經說明了,很不容易碰到。原因是什麼呢?汝窯的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二十來年。南宋人周在《清波雜誌》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他發出這樣的感嘆,說"近尤難得"。南宋離北宋時間很近,南宋人都覺得汝窯非常難得,那今天距離南宋已經有八九百年了,就更為難得了。周的這段記載提供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汝窯不是官窯,是"供御"的。就是把好的瓷器先讓宮廷挑選,剩下的這部分還可以賣出。這也就解釋了寶豐發現的那個汝窯窯址出土的瓷器為什麼質量不一,有的跟清宮收藏的汝窯非常一致,有的卻相距甚遠。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在雍正七年(1729)的時候,宮裡有過一次統計,雍正皇帝讓太監劉希文、王太平整理了一箱汝窯瓷器。這個檔案今天可以查到,清點的結果是:雍正時期宮裡有31件汝窯。我們要注意一點,那時對汝窯的判斷不是科學的判斷,而是憑個人去判斷,有時會官汝不分,或者鈞汝不分,因為它們的顏色很接近。所以當時一定會有誤差,但大致不會差很多。雍正時期整個皇宮裡才有31件汝窯,很少。

今天我們有多少汝窯呢?汝窯的統計不是非常精確,因為有個別汝窯在私人手裡,未必能統計到。目前有一個統計比較可靠,說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大約有67件。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汝窯絕大部分都在世界級的博物館裡,可能供你收藏的機會微乎其微。說起來,這都是稀世之珍了。今天要想看到汝窯,到哪兒去看呢?台北故宮是汝窯最集中的地方,現在精確的統計是21件。其餘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都有汝窯收藏和陳列,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我碰到一個人很有意思,他找到我,張口就說:"馬先生,我收藏有68件汝窯。"他比全世界還多一件呢!大家聽到這會兒,可以聽出來,可能嗎?全世界傾國家之力,收集了上千年,才收集了67件;他自個兒有68件!而且他還非告訴我:"我這兒都是真的,一件假的都沒有。"然後他要請我去看,我說:"你這個都不用去看,聽著就假。"他說:"你沒有看,怎麼知道它是假的呢?"我說:"從科學角度上講,有一個簡單的概率問題,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概率。把全世界的67件都搬到你們家,還差一件呢,怎麼可能呢?」

所以,收藏切忌妄想,切忌無知,應該從實際出發。不要老覺得自己突然就變成富翁,突然就變成收藏大家。

汝窯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貴。歷史上各類文獻記載中,都對它推崇備至。汝窯作為上供的御器,給皇上使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有一段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隻、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一共多少件汝窯呢?16件。這是宋代所有的歷史文獻中記載汝窯最多的一次,說的是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在1151年到清河郡王張俊家裡巡幸,可能出門走到他這兒,就進他們家了。那張俊當然受寵若驚了,皇上都到他們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窯瓷器進奉給皇帝,這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禮品,所以周密才在《武林舊事》中做了詳細的筆記。

這裡說的汝窯瓷器大部分很容易理解,比如"香爐",我們大致想想也知道是什麼樣子;"香合",肯定是有蓋的。那麼,"大奩一、小奩一"是什麼呢?有人猜測是一種盒式爐,有的專業書上就把它稱之為"奩"。這個事很巧,這種奩現在全世界就存兩個,一大一小。大點兒的那個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直徑23.8公分;小的一件直徑18公分,現藏在北京故宮。所以有人認為古書里的那兩件就是這兩件,"大奩一、小奩一",說得很清楚。北京故宮的那個奩我親手拿過,很輕。

汝窯為什麼珍貴呢?史書上也有記載,《清波雜誌》里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這段記載非常重要,提出汝窯的釉色是靠瑪瑙呈現的。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對玉和瑪瑙都充滿敬畏之情,瑪瑙是很貴重的材料。在燒造汝窯的時候,釉里加了瑪瑙末,所以汝窯釉面的光澤跟其他瓷器不一樣。這裡有個巧合,周為什麼這麼寫?汝州這個地方本來就產瑪瑙。所以,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任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過瑪瑙。但從科學的角度上講,瑪瑙究竟能不能對釉色產生好處,至今沒有結論。

汝窯究竟賣過沒有呢?歷史上公開賣過。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賣過一隻,是一個很小的汝窯盤子,直徑8公分。這個盤子有點兒變形,當時沒燒好,有點兒擰著,北京話叫翹棱。估計燒出來以後,工匠一看不合格,順手就給扔到廢料堆里掩埋了。由於盤子小,一個巧勁兒沒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後,就被人認出來了。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國,這個歪歪扭扭的小盤子當時賣了154萬美金。當時像今天特別值錢的元青花、清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這些非常名貴的瓷器都賣不到這價錢。甚至現在賣到上億人民幣的琺琅彩,當時也就賣個二三十萬美金,你想想汝窯的價錢。歷史上就公開地賣過這麼一個。我當時非常震驚,不能想像154萬美金買一個小盤子。

因為汝窯的崇高地位,很多人就特別想收藏到汝窯。我有一個朋友,他把官、哥、鈞、定,都收藏齊了,就想湊這汝窯。他跟我一個想法,我也是官、哥、鈞、定全有了,也在湊汝窯。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