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個人空間和領域

「真抱歉打擾您……可是,您坐在我的座位上了」

無數的書本和文章都探討過動物對領地的重視。不管是大牲畜、鳥、魚、還是猴子、猩猩,他們都會以各種方式標識自己的地盤,並且防備同類入侵。但是直到近些年,我們才發現人類也有著類似的行為習慣。如果你能了解人類對個人空間的那種微妙感覺,你就會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在跟別人進行面對面的交往時,你也能更準確地預判他們的反應。在研究人類的「領地佔有欲」方面,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無疑是一位先驅者。他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創造性地將這一學科命名為「空間關係學」(proxemics)。這一學科名稱是在「接近」(proximity)一詞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霍爾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讓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

每個國家的領土都有著明確的國土分界線,有些邊境區域還會安排武裝鎮守。而在各個國家內部又會劃分成若干更小的領地,形成各個州、郡。在州、郡裡面還有範圍更小的城鎮,城鎮裡面又分成若干個區。每個區由很多條街道組成,而對於居住在這些街道的人們來說,那塊小小的居住區就是他們的領地禁區。在電影院里,我們常常為了爭奪座椅扶手,而對身旁的陌生人展開無聲的對抗。同樣,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園懷有一種無形的忠誠,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他甚至不惜浴血奮戰。

人們常常把專屬於自己的區域或者空間視為自己的領地,彷彿這塊領地就是他身體的延伸。在每個人的周圍都會存在著這樣的領地,比如用籬笆圍起來的住宅、私家轎車的內部、自己的專屬卧房和椅子,甚至就如霍爾博士所發現的那樣,身體周圍看不見摸不著的那一圈空氣。

在這一章中我們主要探討的就是這種無形的個人空間,你將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了解到當個人空間被入侵時人們會有怎樣的反應,以及在某些場合跟他人保持一臂之距的重要性。

大部分動物都會將自己身體周圍一定的區域視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至於這塊領地範圍的大小則主要取決於動物生長環境的擁擠程度,以及當地動物分布的密集程度。所以,私有領地的大小是由當地的整體環境決定的。在廣袤的非洲大地生長的獅子,它的私有領地大約包括半徑50公里以內的範圍,甚至還要更大,依據區域內獅子分部的密度而定。獅子會通過在領地邊界大小便的方式標註自己的地盤。但是,如果是在類似於動物園這種地方,和其他獅子一起封閉餵養的獅子,他們所需要的私有空間可能只有幾平米大小,這是出於居住的擁擠程度而做出的無奈的選擇。

個人空間,就像我們隨身攜帶的大氣泡

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彷彿是一個攜帶型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彷彿是一個攜帶型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動物的領地一樣,人類個人空間的大小也要取決於生長環境當中的人口密度。這也就意味著,個人空間的大小還與文化背景有關。在有些國家的文化背景下,例如日本,人們已經對擁擠的環境習以為常;但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就更偏愛開闊的個人空間,希望其他人能夠跟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

研究顯示,跟大部分社交區域相比,監獄裡的人們似乎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更為強烈,所以在面對朝自己走過來的人時,犯人們總是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如果把犯人單獨關押,犯人的情緒就能夠得到平復。在19世紀90年代,航空公司因為折扣機票而收入銳減,為了改善盈利狀況,公司增加了飛機上的座位,旅客們之間的距離隨之變得比以前擁擠,結果導致旅客之間的衝突時有發生。

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探討這個「大氣泡」的半徑了。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主要以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產階級作為研究對象,比如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以及北美、北歐,或者是生活在比較「西化」的新加坡、關島和冰島等地區的人們。各位讀者所在的國家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會和本書中所探討的人群有所差別。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所提供的研究成果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參照物。當我們還是12歲的孩子時,對個人空間的需求就已經成型,而且這種需求能夠鮮明地分為四種模式。在不同的個人空間里,我們會需要不同間距的「氣泡」。

1. 私密空間

私密空間的半徑大小為15厘米至45厘米。在所有不同模式的個人空間中,私密空間的間距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們對於這個空間有著格外強烈的防護心理,就像對待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在所有不同模式的個人空間中,私密空間的間距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們對於這個空間有著格外強烈的防護心理,就像對待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只有在感情上與我們特別親近的人或者動物才會被允許進入這個空間,比如戀人、父母、配偶、孩子、密友、親戚和寵物等。在這個空間里,還有更為私密的一個區域,那就是與我們的身體間距小於15厘米的區域。一般來說,只有在進行私密的身體接觸時,我們才會允許他人進入這個區域。我們也可以將這個區域稱為特別私密空間。

2. 私人空間

私人空間的半徑大小為046米至12米。我們在雞尾酒會、公司聚餐以及其他友好的社交場合,通常會與他人保持這樣的距離。

3. 社交空間

社交空間的半徑大小為122米至36米。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時,我們會跟他們保持這樣的距離,例如初次見面的人、上門維修的水管工或木匠、郵遞員、街邊便利店的店主、新來的同事等。

4.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的半徑大小為36米以上。當我們在一大群人面前發言時,我們往往會選擇這個區域,因為大於36米的間距會讓我們感覺比較舒服。

個人空間在四種地帶模式下的不同間距

上述所有間距如果在女人和女人打交道時,可能會縮小;反之,如果是男人和男人打交道,間距則可能會擴大。

別人一般會在兩種情況下進入我們的私密空間(距離身體15厘米~45厘米的範圍):其一,入侵者是一個關係密切的親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愛撫我們的情侶;其二,入侵者懷有敵意,甚至準備對我們進行攻擊。就像我們前面所說過的那樣,人們只能容忍陌生人進入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社交空間。所以,一個闖入私密空間的陌生人會讓我們的身體立刻產生生理反應。我們會心跳加快,大量的腎上腺素會注入血管,血流把腎上腺素傳送到大腦和肌肉,於是,我們的身體就做好了隨時出擊或者逃跑的準備。

這就是說,如果你跟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勾肩搭背,即使你表現得非常友好和善,對方也會覺得十分反感。儘管他們可能滿面笑容,似乎相當喜歡你,但你得知道,這僅僅只是因為他們不想得罪你。

跟男人相比,女人和女人之間保持的身體間距更近一些,而且更喜歡面對面相視交談,彼此的身體接觸也更多。

如果你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就一定要遵守「保持身體間距」這一黃金法則。如果你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就一定要遵守「保持身體間距」這一黃金法則。只有在和別人的關係更加親密的時候,別人才會願意讓我們進一步靠近他。比如,一個新上崗的員工在剛開始跟同事打交道時,可能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他很冷淡,但這只是因為大家都還跟他不熟,所以只會讓他進入社交空間。隨著大家彼此之間的了解逐步加深,身體之間的間距就會逐漸縮短。最後,其他同事會願意讓這位新員工進入他們的私人空間,如果相交甚篤,甚至可以進入私密空間。

當兩個人互相擁抱時,他們的胯部所保持的距離會暴露出他們之間真正的親密程度。情侶們在靠近對方的私密空間時,會緊貼彼此的身體。但是在平安夜和陌生人擁吻時,你會發現,不管是你密友的配偶,還是和藹年邁的薩麗姨媽,他們在親吻你的時候,骨盆部位都會和你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離。

個人空間的間距也存在特例,那就是建立在社會地位基礎之上的個人空間。比如,一個公司的總裁在周末時可能會和下屬一起外出垂釣,當他們在郊外盡享休閑時光時,可能會進入彼此的私人空間甚至是私密空間。但是工作日回到公司以後,這位總裁就會和垂釣的夥伴保持公共空間的距離,就像對待其他員工一樣,因為他需要用這種方式維持不成文的社會地位規範。

在擁擠的音樂會、電影院,或者火車、汽車裡,個人的私密空間不可避免地要被他人入侵,人們在這個時候的反應可謂五花八門。下面我們就將列出人們在擁擠環境中的反應,這可能發生在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