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手臂的信號

每當感覺到有危險降臨,男人們就會用手護住下身,因為這樣的動作可以保護他們的要害,增加他們內心的安全感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了躲在障礙物後尋求保護的自衛方法。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一旦感覺有危險,我們就會立刻躲到諸如桌子、椅子、傢具等固定物體或媽媽的裙子後面。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這種遇到危險就躲避的動作也隨之變得複雜起來。六歲以後,我們就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躲到桌椅背後了,於是,我們逐漸學會了將雙臂緊緊交叉抱於胸前來保護自己的動作。當長到十來歲的時候,我們又學會了掩飾,知道可以通過稍稍放鬆手臂以及配合以雙腿交叉的動作來隱藏環抱雙臂這一動作的自衛性,從而掩飾我們內心的恐懼。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在我們的刻意掩飾之下,雙臂環抱於胸前這一動作的防禦性也顯得越來越不明顯。不過,每當感到有危險,或遇到不願遇到的事情時,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將一隻或兩隻手臂交叉抱於胸前,用自己的肢體形成一道身體防線,抵抗外來的危險,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交叉抱於胸前的雙臂可以保護心臟、肺這些重要的生命器官,所以,這一動作很可能是源自人類天生的本能。猴子和猩猩在遇到正面進攻的時候,也會做出同樣的動作來保護自己。不管怎樣,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

當一個人感到緊張不安想保護自己,或不願接受他人意見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雙臂交叉,緊緊抱於胸前,藉此告知對方他有些緊張或不安。當一個人感到緊張不安想保護自己,或不願接受他人意見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雙臂交叉,緊緊抱於胸前,藉此告知對方他有些緊張或不安。

美國研究者針對環抱雙臂這一動作的研究顯示出了一些頗為令人擔心的結果。研究期間,一群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參加了一系列的講座。其間,每位參與者按照研究人員的要求,保持雙腿和雙臂的自然狀態,不蹺二郎腿,也不將雙臂環抱於胸前,盡量以一种放松的姿勢聆聽講座。在講座結束之後,研究人員記錄下了每位志願者對講座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本人對此次講座的想法和觀點。之後,研究人員又安排第二隊志願者進行了同樣內容的試驗,講座的內容也完全一樣。惟一不同的是,在研究人員的要求下,這些志願者在聽講座的時候都必須蹺起二郎腿,同時將雙臂交叉緊緊抱於胸前。實驗結果顯示,與第一組坐姿放鬆的志願者相比,第二組志願者所掌握的講座內容要少38%。與此同時,他們對於演講者及其演講內容的觀點也更加苛刻、挑剔。

當你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時,你的可信度也會隨之大大降低。

1989年,在六次不同的演講當中,我們對與會的1500名觀眾也開展了同樣的實驗研究。最終,我們發現實驗結果幾乎完全一樣。這次的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台下觀眾的雙臂始終保持一種交叉的姿勢,這就表明此人並不贊同台上演講人的觀點,而且,他的注意力也已經轉移到了演講之外的其他事物之上。正因為如此,我們建議各個培訓中心在教室里都應該擺放有扶手的椅子,從而使培訓人員可以將手放鬆地置於扶手之上,從而減少手臂交叉抱於胸前這一姿勢發生的概率。

看到這裡,有的人會說了,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動作,因為這樣的姿勢讓他們覺得很舒服。其實,人的任何一種姿勢都是與其內心的想法相對應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某人或某事抱有否定的觀點或態度,或者你根本就懷有一種防禦自衛的心理,那麼,當你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很舒服自在。然而,如果你在與朋友們交談甚歡的時候擺出同樣的姿勢,那你就會覺得有些彆扭了。

請記住,所有的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無論是對接收者而言,還是對發送者而言,都是一樣的。當你覺得在面對某人時挺直腰背,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的姿勢可能會讓你覺得很「舒服」。但是,研究表明,面對這樣的姿勢時,對方對你的態度也同樣是否定或消極的。所以,我想告訴各位讀者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應該盡量避免做出交叉雙臂的動作,除非你刻意地想告知對方,你並不同意他的觀點,或者說你不想參與其中。

也許,你會覺得交叉雙臂的動作讓你覺得很舒服,但是,其他人卻會因此而認為你不友好,難以接近。

男性的手臂稍稍向內側彎曲,而女性的手臂則恰恰相反。稍稍向內側彎曲的手臂使得男性在瞄準和投擲時能夠更加準確,而女性略微向外側張開的手臂則使得她們能在抱孩子時更加平穩。除此之外,男女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女性在心儀的異性身邊時,她們的手臂會保持一種更加開放的姿勢;而當她們面對的是帶有侵略性,或在她們眼中毫無吸引力的異性時,她們則很有可能會擺出上文中曾提到的防禦性姿勢——雙臂交叉抱於胸前。

向內彎曲的手臂使男人們可以投射得更加精準;女性向外側張開的手臂則能夠使她們抱孩子抱得更好

當你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就好比在你與對方之間築起了一道障礙物,將你不喜歡的人或物統統擋在外邊。當你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就好比在你與對方之間築起了一道障礙物,將你不喜歡的人或物統統擋在外邊。雙臂交叉抱於胸前的姿勢有很多種,我們將在下文中對幾種最常見的姿勢進行討論和分析。雙臂交叉抱於胸前的姿勢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相當普遍,而且世界各地對這一姿勢的理解也幾乎完全相同:消極、否定或防禦。在一些諸如自助餐廳、電梯等公共場所以及眾人排隊等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彼此陌生的人們在感到不確定或不安全的時候擺出這樣的姿勢。

我曾經參加過本地政府議會所舉行的一次辯論會。這次辯論的焦點就是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的伐樹問題。所有與會的開發者都坐在房間的一側,而「綠化環保人」則坐在房間的另一側。在辯論剛剛開始的時候,將近半數的與會人員的手臂處於交叉狀態;當開發者發言時,「綠化環保人」中保持這一姿勢的人數比率迅速上升到了90%;而當「綠化環保人」開始發言,幾乎所有的開發者都擺出了雙臂交叉的姿勢。

雙臂交叉抱於胸前,他不會輕易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你也很難融入其中

這一現象表明,當人們對所聽到的內容持否定或消極態度的時候,通常會做出交叉雙臂的動作。

許多演講者之所以沒能成功地將信息傳遞給觀眾,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留意到觀眾們交叉雙臂的姿勢。許多演講者之所以沒能成功地將信息傳遞給觀眾,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留意到觀眾們交叉雙臂的姿勢。而有經驗的演說者都知道,當他們的觀眾擺出了這樣的姿勢,那就意味著他們需要駕駛一艘性能良好的「破冰船」,擊碎阻隔在自己與觀眾之間的冰山,用更好更新的方式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改變他們的坐姿,將原本的否定態度轉變為肯定。

因此,當你與他人交談時,如果看到對方擺出了雙臂交叉的姿勢,那麼你就應該立刻意識到自己是不是說了一些與對方觀點不同的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對方口頭上表示贊同你的觀點,你也已經沒有必要再將談話繼續下去了。因為,他的肢體語言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你,他並不贊成你的話。事實就是,肢體語言遠比有聲的話語更加誠實可靠。

只要對方交叉的雙臂沒有鬆開,他就不會改變原本否定的觀點。

這時,你的目標就是找出對方擺出這種姿勢的原因,對症下藥,儘快使對方改變姿勢,轉變態度。因為,此時此刻,對方的觀點與動作完全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否定的態度決定了消極的姿勢,而保持這一姿勢又會使心中否定的態度得以維持和加強。

有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可以幫你輕輕鬆鬆解開對方交叉的雙臂:找一件物品讓他握著,或是找一件事情讓他做。譬如說,你可以在說話的時候,給下面的聽眾們一隻筆、一本書、一本手冊、一件樣品,或是讓他們做一些筆頭測試,從而使得他們沒有機會交叉雙臂。同時,你的這些要求也會迫使他們不得不將身體前傾,從而使他們無法與你保持一定距離。所有的這一切無非只是想讓聽眾們能夠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姿勢聆聽你的談話,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接受你的意見和請求。

除此之外,在你說話的同時,讓對方身體前傾,觀看一些可視的影像文件,也是一種有效的解開對方交叉的雙臂,令對方敞開心扉的好方法。與此同時,你也可以一邊略微向前傾,伸出手臂(記住,手掌向上)邊說,「我看得出來你有問題想問……那麼,請你告訴我,你想了解什麼呢?」或者,「你意下如何?」然後,你再坐下,或是將身體向後靠,以此暗示對方輪到他們發言了。通過手掌這一無聲的肢體語言,你傳遞的信息就是,你希望他們能夠坦誠相待,因為你已經首先以向上的手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我想問你,我為什麼要拿著這些鉛筆、鋼筆以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