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在言外

對美國人而言,圖中的手勢意味著「好,不錯」;而對義大利人來說,這表示「數字一」;日本人則認為這個手勢代表的是「數字五」;不過,在希臘人眼中,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國則表示「很棒」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走進一間熙熙攘攘的房間之後,不用幾分鐘,他就能準確地描述出房間內各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此時此刻的感受。在人類的口語尚未進化完全之前,通過他人的行為來解讀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就是當時的人們所採用的最基本的交流方法。

人類發明收音機之前,人與人之間的大部分溝通和交流都是通過寫在書本、信件以及報紙上來完成的。這就意味著那些相貌不佳的政客,以及一些像亞拉伯罕·林肯那樣不善言辭的演說家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己見,並能寫得一手好字,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對那些能夠自如駕馭口頭文字的人們而言,譬如說溫斯頓·丘吉爾,收音機時代的到來無疑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不過,假如換成了更注重視覺效果的今天,他們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了。

今天的政治家們都很清楚,政治與公共形象和行為舉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絕大多數有頭有臉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肢體語言私人顧問,從而幫助他們藉助肢體語言使自己看起來顯得真誠、正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在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是不可或缺。

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我們人類上千年的進化歷史當中,直到20世紀60年代,專家學者們才開始對肢體語言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直至《身體語言密碼》一書出版,人們才意識到了肢體語言的存在。儘管如此,絕大多數人仍然認為談話才是我們最主要的溝通方式。其實,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談話直到近期才成為我們溝通方式的一部分,而且這種方式主要是用來傳遞事實與數據資料。對話,這一溝通方式的產生時間大約是在200萬年至50萬年前,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大腦的體積增大了兩倍。在此之前,肢體語言與咽喉部位發出的聲音一直都是我們傳遞情感和情緒信息的主要方式。直到現在,肢體語言的這一功能仍然在發揮作用。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談話上,所以,大多數人對於肢體語言仍是不甚了解,更別說能夠意識到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了。

然而,我們的口語表達方式卻常常會在不經意間體現出肢體語言在溝通中的重要性。以下便是我們常用的一些習慣表達——

Get it off your chest. 傾吐心聲。

Keep a stiff upper lip.堅定不移。

Stay at arm』s length.保持一定距離。

Keep your up.不氣餒。

Shoulder a burden.承擔能力。

Face up to it.勇敢面對。

Put your best foot forward.全力以赴。

Kiss my butt.巴結我,討好我。

這些習慣表達中,有一些理解起來的確是有些困難,不過一旦理解了他們的含義,你也一定會感到受益匪淺,因為這其中包含了一些能讓你大開眼界的知識。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知道,遇到這種情況,要想弄清楚他們所表達的真實含義,方法大致有兩種:要麼變換思考問題的角度,要麼就從整體把握其意義。不過我相信,當你理解了他們的真實含義之後,其形象的表達方式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終身難忘。

在無聲電影時代,由於肢體語言是大銀幕上惟一的溝通方式,因此,像查理·卓別林這樣的電影演員就成了揣摩並施展肢體語言技巧的先驅。在當時,能否恰到好處地使用各種手勢以及能否巧妙地用身體各部位發出信號與觀眾交流,就成了評判每位演員演技好壞的標尺。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使人們漸漸地將注意力的焦點從無聲的肢體語言轉移到了演員的對話之上,結果,許多無聲電影演員便因此而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逐漸銷聲匿跡。只有那些即擅長對話表演形式,又具備精湛的肢體表演技能的演員,才最終得以在這場電影的大變革中生存了下來。

在肢體語言的學術研究成果中,20世紀以前最富影響力的一部作品大概要數查爾斯·達爾文於1872年出版的《人類和動物的情感表達》一書了,不過,這是一部針對學者,以講述理論為主的作品,並不適合大眾閱讀。然而,這本書卻引發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關於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的現代研究,達爾文的許多觀點和觀察結果最終也都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們的證實。從那時起直至現在,研究者們已經收集並記錄下了將近一百萬條非語言信息及線索。20世紀50年代的一位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現: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7%來自於語言(僅指文字),38%來自於聲音(其中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於無聲的肢體語言。

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Ray Birdwhistell)是最初非語言交際——他稱之為「動作學」——的倡導者。針對人與人之間發生的非語言交流,博威斯特也做出了相似的推斷。他指出:一個普通人每天說話的總時間大約為10~11分鐘,平均每說一句話所需的時間則大約只有25秒。同時,他還推斷出,我們能夠做出並辨認的面部表情大概有25萬種。

和麥拉賓一樣,博威斯特還發現,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量在總信息量中所佔的份額還不到35%,剩下的超過65%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的。我們對發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千次銷售和談判過程開展了詳細的研究,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談判桌上60%~80%的決定都是在肢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同時,人們對一個陌生人的最初評判中,60%~80%的評判觀點都是在最初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裡就已經形成了。除此之外,研究成果還指出,當談判通過電話來進行的時候,那些善辯的人往往會成為最終的贏家,可是如果談判是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來開展的話,那麼,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因為,總體而言,當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在所見到的情形與所聽到的話語中,我們會更加傾向於依賴前者。

當我們與某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很快就對他做出一番評價。儘管我們做出的評價也許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但是通過此番評估,在心裡,我們已經對他的友好程度,控制欲強弱以及成為自己性夥伴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不過,在此過程中,我們首先觀察的卻不是對方的眼睛。

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揮傳遞信息的功效。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揮傳遞信息的功效。例如,一位女士無須開口說話,僅僅通過「可以殺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

博威斯特首先指出,假如不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時發生的語言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作用應當是可以被預測的。因此,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話語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勢動作。博威斯特甚至可以通過只觀察人們的動作而判斷出他們所說的語言。

許多人都很難接受把人類當做生物學層面上的一種動物這樣的說法。我們人類是即智人一種靈長類動物,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一隻毛髮退化了的類人猿,而我們與其他猿猴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我們學會了用兩條腿直立行走,且有一個進化了的聰明大腦。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和其他物種一樣,要受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所以我們的各種行為,對外界所做出的種種反應,以及我們的肢體語言和手勢都與生物學規律相吻合。有趣的是,作為一種動物,人類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通過各種身體姿勢、動作和手勢所傳達的信息與本人通過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常常背道而馳。

肢體語言是一種體現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每一個手勢或動作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透視他人情感、情緒的關鍵線索。例如,一個知道自己長胖了的男人可能會用力地拉扯他下巴處褶皺的皮膚;一個認為自己大腿變粗了的女人則會不斷整理下裝,盡量使自己的裙子保持一種平滑下垂的狀態;一個感到害怕或處於防禦狀態下的人會雙臂環抱,或擺出一個雙腿交叉的姿勢,又或者會同時做出上述兩種動作。當一個男人與一個豐滿的女人交談時,他會刻意地避免直視對方的胸部,而與此同時,他的雙手則會下意識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