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工具書舉要

講讀文言,只是一般地想教會學會,不是專門研究某學科,也會碰到各式各樣的疑難問題。有疑難,向人請教是個辦法,但不如依靠工具書,因為既方便,又確實詳盡。講讀文言,有使用工具書的知識,翻檢工具書的習慣,就能夠化難為易,比較快地提高。這方面的工具書,需要經常參考的很有一些,按照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七類:一是綜合的辭書,二是專門的辭書,三是索引,四是年表,五是類書,六是目錄,七是政書。每一類里又包括若干種。以下依次作簡略的介紹(常用的、難查的稍詳一些)。

一、綜合的辭書

1.《辭源》——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

這部書有舊版、新版兩種。

舊版由1908年開始編,是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收羅古今詞語最多、解釋比較清晰詳實的大型辭書。新版《辭源》的《出版說明》介紹它的性質是:「以舊有字書、韻書、類書為基礎,吸收了現代詞書的特點,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以常見為主,強調實用;結合書證,重在溯源。」這意思就是,凡是一般書籍中有可能遇到的字、詞、語,不論古今中外(實際是中多古多),都收羅在內,所以切合實用。初版於1915年編成,按開本大小分甲、乙、丙、丁、戊五種版式出版,除甲種線裝以外,都是上下兩冊。十幾年後,為了吸收新詞語,補缺漏,於1931年出版《辭源》續編。先是單行,到1939年把條目拆散,併入正編,成為合訂本,仍為上下兩冊。字自然用繁體。條目以單字為綱,單字按部首排列。部首分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由子集「一」部到亥集「龠」部,共214部,同於《康熙字典》。單字之下分條排列由該字起頭的詞語;字數少的在先,多的在後;字數相同的,筆畫少的在先,多的在後。注音用反切,主要依據《廣韻》,並標明屬於哪一韻部(依據《佩文詩韻》)。一個單字有不同的讀音、不同的意義,都分項註明解釋。解釋用文言,只斷句。

我國辭書,較早的有不少是按部首排列的,因而翻檢時就要先熟悉部首。《辭源》,有的版本後面附有《四角號碼索引》,熟悉四角號碼的人想查某一詞語,利用索引,先查明該詞語的頁數,非常方便。不熟悉四角號碼的人,還是要先熟悉部首。部首共214部,熟悉它不難,難在完全知道某一字入某一部。有些字一看就能斷定,有些字就不然。例如「行」不入「彳」部,因為它是部首;「鳥」入「火」部,因為「一」是「火」的另一形體;「奘」不入「爿」部,入「犬」部,「相」不入「木」部,入「目」部;等等。碰到這類情況,可以先查書前的「檢字」,數數想查的字是若干畫(作為部首的偏旁,筆畫也算,而查某部所屬的字時,則不計偏旁畫數),到若干畫里去找,如果有它,就可以按下邊的頁碼去找。但《檢字》所收的字究竟有限,所以還是常常要靠記。部首難查的缺點之外,使用《辭源》還有不方便之處。如注音用中古的反切,現在的讀者難於切准,即使切准了也未必與現代讀音相合。又如解釋古詞語,注出處只舉書名而不舉篇名,引古籍常常節略而沒有表示,都使讀者感到不方便。不過無論如何,《辭源》總是綜合性大型辭書的開山之作,內容充實,在繼其後的《辭海》等問世之前,讀古籍,作為案頭良師益友,它算是最合用的。

新版《辭源》是根據舊版《辭源》,從1958年開始修訂的。關於修訂的主旨,《出版說明》說:「根據與《辭海》、《現人漢語詞典》分工的原則,將《辭源》修訂為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本此主旨,所以把舊版《辭源》中關於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的詞語都刪去,而增加不少古典的條目。字用繁體。條目按部首排列,基本上同於舊版《辭源》。分訂四冊,每冊前有《難檢字表》。注音兼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並標明反切、韻(依據《廣韻》)和聲紐。解釋用現代漢語或淺近文言,比較詳盡。引古書為證,標明書名、篇名,比舊版《辭源》詳實。到目前為止,作為學習文言的工具書,這一部是內容最豐富的,我們無妨以之為主,來解決講讀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如果感到還不夠,再翻檢其他相關的工具書。

2.《辭海》

這部書也有舊版、新版之別:舊版是中華書局編輯出版,新版是辭海編輯委員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舊版《辭海》是繼舊版《辭源》之後一部綜合性的大型辭書,1936年出版,分上下兩冊;1947年出版合訂本,一冊。體例大致與舊版《辭源》相同。字用繁體。單字按部首排列,部首不再分子、丑、寅、卯等集;單字下按字數多少、筆畫多少排列詞語條目。注音用反切,兼用直音,標明韻部(依據《佩文詩韻》)。解釋用文言,加標點。書前有《檢字表》。內容比舊版《辭源》有所改進,選擇條目比較豐富、精當,解釋比較淺明確切,引書註明篇名,便於查核。

舊版《辭源》和舊版《辭海》性質雖然相同,所收條目並不一致,解釋也或詳或略,所以能互相補充。講讀文言,遇見疑難,應該兩種都利用。

新版《辭海》是由舊版《辭海》陸續修訂而成。先是由五十年代起開始修訂,1962年初步完成,出版《辭海·試行本》,按學科性質分類,分訂16個分冊。以後把各類的條目拆散,合在一起,出版《辭海·未定稿》,上下兩冊。以後再修訂,1977年完成,仍按不同學科分類,出版「語詞」「哲學」「經濟」等二十個分冊(其中「語詞」分為上下兩冊)。接著在分冊的基礎上整理加工,條目拆散,改為按部首排列,分訂上中下三冊,於1979年出版。

三卷本新版《辭海》編輯出版靠後,多方面有所改進。全書收單字和詞語十萬條以上。用簡化字,但單字也收繁體,便於讀古籍時查尋,部首經過合理調整,改為250都(調整情況見書前《部首調整情況表》),如「江」入「氵」部,「狼」入「犭」部,比舊部首入「水」部、「犬」部容易辨認。偏旁不清楚的字,可以查書前的《筆畫查字表》。如果知道要查的字讀什麼,最好先查書後的《漢語拼音索引》,那裡註明該字的頁碼,一翻就可以找到。注音用漢語拼音,少數罕見字兼用直音,不再注反切和韻部。解釋用現代漢語,加標點。引文註明書篇名,盡量求確切。講讀文言,如果手頭沒有新版《辭源》,就要多利用這部書。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這是一部小型的專供查古漢語常用字的音和義的字典。所收字分兩部分:常用字3700多個,詳註意義;罕用字2600多個,入難字表,算附錄,簡注意義。不收詞語。字頭按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書前有按部首(189部)查的《檢字表》。用簡化字;繁體、異體加括弧,放在字頭的後面。注音兼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釋義用現代漢語,都引古籍中語句為例證。講讀文言,如果只想知道某字讀什麼,有什麼意義,在此處表示什麼意義,用這部字典比較簡便。

4.《康熙字典》——張玉書等奉康熙皇帝命令編在舊時代,這是一部收字最多、注音譯義最豐富、體例最完整的字典。康熙四十九年(1710)開始編,康熙五十五年(1716)編成。編時意在廣泛收集古籍尤其歷代字書韻書中的字,所以收字四萬七千多。不收詞語。字頭按214個部首(前面《辭源》部分已介紹),依筆畫多少分別排入子、丑、寅、卯等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這種依部首排列漢字的方法對後來影響很大,許多辭書都模仿它。每字之下先注音,後釋義。注音先用《唐韻》(實即《廣韻》)的反切,後用《集韻》《洪武正韻》等的反切,然後用直音。解釋字義用《說文》《爾雅》等字書及古代各種典籍,都註明出處。為了解決部首難查的困難,書前有按筆畫排列的《檢字》,如「止」「允」,我們如果不知道入哪一部,可以查《檢字》「四畫」,「止」下註明「部首」,「允」下註明「兒部」,就容易找到了。近年來商務印書館印本書後附有按四角號碼編排的《康熙字典索引》,熟悉四角號碼的人利用它,查字就更方便了。這部書內容多,編纂時間短,難免有些錯誤。道光年間奕繪、王引之等編《字典考證》,改正錯誤兩千五百多條,使用這部書時最好兼參考《字典考證》(商務印書館印本書後附錄中有)。這部書版本很多,最好用近年的印本。書的特點和優點是取材廣,但就我們現在學習文言說,取材廣可能成為缺點,因為絕大部分字我們幾乎不會碰到。注音用多種反切,釋義用文言,不熟悉古典的人也會感到不方便。

5.《中華大字典》——中華書局編輯出版這是《康熙字典》之後,一部收字最多的字典,計單字四萬八千多,比《康熙字典》多一千左右。我們無妨稱它為《康熙字典》的補充修正本。編寫於1915年,字自然用繁體。字頭按部首排列,214部,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同於《康熙字典》(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