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三個人都有著可怕的怪脾性和孩子氣。凡是使他們激動的、屬於清欲方面的東西,不知為什麼都被說成「庸俗化」,而且不顧是否恰當,到處都把這個詞掛在嘴上。簡直是極端的用詞不當。「庸俗化」——他們用來指的是人的本能的呼聲、誨淫的作品、作踐婦女,甚至還包括整個物質世界。每逢說這話的時候,他們那張激動的臉由漲紅而變得蒼白。

「如果我在莫斯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這樣想,「決不讓他們發展到這種地步。羞恥心是必要的,但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啊,尼爾·費奧克蒂斯托維奇,歡迎您。」他高聲說著,走上前去迎接進來的客人。

一個身穿灰色上衣、腰束寬皮帶的胖子走進房來。他腳上穿著一雙氈靴,褲子的膝蓋部分脹了出來。他給人一種印象,彷彿自己是一朵五彩祥雲籠罩著的善行使者。一副用黑色寬絛帶系住的夾鼻眼鏡在鼻子上惡狠狠地跳動著。在過道里,他沒來得及把該辦的事辦完。圍巾沒有摘,一頭拖在地上,手裡還拿著一項圓形呢禮帽。這幾件東西使他無法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握手,甚至妨礙問好。

「唉,唉。」他不知所措地應答著,一面打量四周。

「隨便放吧,」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說,讓維沃洛奇諾夫恢複說話能力和自制能力。

這一位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追隨者。在他們這些人的頭腦里,那個永遠不甘寂寞的天才大師的思想,只是安然享受著歡樂的休想,而且被無可救藥地庸俗化了。

維沃洛奇諾夫是來請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到一所學校去為政治流放犯演講的。

「我已經在那裡講過一次了。」

「是為政治流放犯講的嗎?」

「是啊。」

「還得再講一次。」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稍加推辭,然後就同意了。

來訪所要談的事情完全談妥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也就沒有過分地挽留尼爾·費奧克蒂斯托維奇。他本來可以起身告辭了,但覺得這麼快就離開不大禮貌,走之前應該找個輕鬆、活潑的話題談一談。結果談話卻拖得很長,而且不大愉快。

「您頹廢了?陷入神秘主義里去了?」

「這是為什麼?」

「人毀了呀。還記得地方自治會嗎?」

「那還用說。我們還在一起籌備過選舉哪。」

「還為鄉村學校和教師學習會的事衝鋒陷陣呢,記得不?」

「當然,那可是一場苦戰。後來您好像轉到民眾福利和社會救濟方面去了,對嗎?」

「有過一段時間。」

「是啊,可如今時興的都是些放蕩的牧羊神呀,黃色的睡蓮呀,受戒者呀,還宣傳什麼《我們要像太陽》。我是死也不相信。讓一個富於幽默感的人,一個如此了解人民的聰明人去干……算啦,您不必說了……也許我觸到您的隱私了吧?」

「何必信口開河地瞎扯呢?我們又何必非要爭論這些?您根本不了解我的思想。」

「俄國需要的是學校和醫院,不是淫蕩的牧羊神和黃色的睡蓮。」

「這誰都不反對。」

「鄉下人沒有穿的,餓得浮腫……」

談話就這樣跳躍式地進行著。意識到這樣談下去毫無意義,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向他解釋是什麼使他同一些象徵主義派的作家接近起來,接著把話題轉到托爾斯泰身上。

「在某種程度上我同意您的看法。不過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說過,人如果對美的追求越來越強,就會離善越來越遠。」

「您以為正相反嗎?能夠拯救世界的究竟是美,是宗教的神秘儀式或類似的東西,還是羅贊諾夫和陽思妥耶夫斯基?」

「請等一等,讓我談談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如果指望用監獄或者來世報應恐嚇就能制服人們心中沉睡的獸性,那麼,馬戲團里舞弄鞭子的馴獸師豈不就是人類的崇高形象,而不是那位犧牲自己的傳道者了?關鍵在於干百年來使人類凌駕於動物之上的,並不是棍棒,而是音樂,這裡指的是沒有武器的真理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和真理的榜樣的吸引力。直到現在還公認,福音書當中最重要的是倫理箴言和準則。我以為最要緊的是應該懂得,耶穌宣講的時候往往使用生活中的寓言,用日常生活解釋真理。從這裡引出的看法是:凡人之間的交往是不朽的,而生命則是象徵性的,因為它是有意義的。」

「我一點也聽不懂。您應當把這些想法寫成一本書。」

維沃洛奇諾夫走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的情緒非常激動。他惱恨自己對獃頭獃腦的維沃洛奇諾夫談了一部分內心的看法,但沒有產生絲毫影響。像通常那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的懊惱突然換了目標。他一下子就完全忘記了維沃洛奇諾夫,彷彿這人根本不曾來過。他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來。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平時不寫日記,但一年之中總有一兩次要把感受最深的思想寫在一冊厚厚的普通記事本上。他取出這個本子,開始用那大而端正的字體寫起來。下面就是他所寫的。

這個施萊辛格傻女人使我整天感到不自在。早晨就來

了,一直坐到吃午飯時,一連兩個小時朗誦歪詩。招人厭煩。

這是象徵派作家A為天體起源交響樂作曲家B所寫的一

篇散文詩,裡邊有各大行星的神袛、四首詩的唱詞和另外一

些東西。我一直是忍著,忍著,終於忍無可忍,於是懇求說:

「受不了啦,請便吧。」

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懂得了為什麼就連在浮士德身上

這種東西也往往約對難以忍受而又虛假。現代人沒有這方

面的要求。當他們被宇宙之謎弄得困惑不解的時候,他們要

深入探索的是物理學,而不是赫西奧德的六音步詩。

然而,問題不僅僅在於這種陳舊過時的形式,也不在於

這些水火之神把科學明顯弄清楚的東西重新弄得含混不

清,而在於這種體裁與當今藝術的精神、實質以及創作動機

格格不入。

在人類還很稀少、大自然尚未被人所掩蓋的古老的大

地上,相信天體演化是很自然的。大地上徘徊的還有猛媽,

對恐龍和各種龍記憶猶新。那時,大自然是如此引人注目、

如此兇猛而威風地撲向人的脖頸,似乎當真充滿了各種神

批。這就是人類編年史最初的幾頁,而且還僅僅是開始。

由於人口過剩,這個上古世界在羅馬結束了。

羅馬擠滿借用來的神袛和被征服的民族,擠成天上地

下兩層,像腸子緊緊扭成三個結的垃圾堆。那裡有達吉人、

赫魯人、斯基泰人、薩爾馬特人、極北人,看到的是沒有輻條

的笨重的車輪、浮腫的眼睛、獸奸、雙下顛、用受過教育的奴

隸的肉餵魚,還有不識字的皇帝。人要比後來的任何時候都

多,在斗獸場的通道里被踐踏,忍受痛苦。

如今,這個輕快的、光芒四射的人,突出了人性,故意顯

出鄉土氣息。這個加利利人,來到這俗氣的大理石和黃金

堆中。從此,一切的民族和神不復存在,開始了人的時代,做

木工的人,當農夫的人,夕陽晚照之下放牧羊群的人。人這

個音聽起來沒有絲毫傲氣,他隨著母親們的搖籃曲和世界

上的所有畫廊崇高地向各地傳播。

彼得羅夫大街給人的印象彷彿就是彼得堡在莫斯科的一個角落。街道兩旁是對稱的建築,都有雕塑精緻的大門,再往下去是售書亭、閱覽室、圖片社,還有高級的煙草店和考究的餐廳,餐廳門前笨重的支柱上是裝在磨砂玻璃圓罩里的煤氣燈。

冬天這個地方陰暗得難以通行。這裡居住著穩重、自重而又富裕的自由職業者。

維克托·伊波利托維奇·科馬羅夫斯基在這裡租下的一套講究的獨身住宅是在二層樓上,通到那裡的是一條有寬大、結實的橡木欄杆的寬樓梯。為他操持家務的女管家,不對,他幽居處所的女總管埃瑪·埃內斯托夫娜,對樣樣事都關心,都打聽,但似乎對任何事又都不干預,是個不聲不響、不惹人注意的人。他對她則報以一個紳士所應有的騎士般的感激,而且在住宅里從不容忍同她那老處女平靜的生活圈子不相容的客人和來訪者。在這裡,主宰一切的是修道院般的寧靜——帝幕低垂,纖塵不染,如同手術室一般。

每逢禮拜天的上午,維克托·伊波利托維奇照例帶著自己的叭兒狗沿彼得羅夫大街和庫茨涅茨基大街閑逛,在一個街角,與從家裡出來的演員兼紙牌迷康斯坦丁·伊拉里奧諾維奇·薩塔尼基會合。

他們一同在人行道上緩步踱著,講著笑話,時斷時續地交換一些無足輕重、對一切都瞧不起的見解。其實,即便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