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新話的原則

新話是大洋國的官方語言,它的發明是為了滿足英社(英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需要。在一九八四年,無論口頭還是書面,還沒有人能夠把新話作為他惟一的交流工具。雖然《泰晤士報》上的社論都是用新話寫成,但這種技藝只有專家才能掌握。預計到二○五○年,新話會最終取代老話,也就是我們說的標準英語。與此同時,它穩步發展,全部的黨員在他們的日常會話中都會越來越多地使用新話的單詞和語法結構。一九八四年使用的這個版本,我們可以在《新話詞典》第九和第十版中找到,它只是一個臨時版本,裡面的許多多餘的辭彙和過時的結構,以後一定會淘汰。這裡我們關注的,只是它最新的、也是最完備的一個版本,它可見於《新話詞典》第十一版。

新話的目的,不僅是要為英社的支持者提供一種適合於他們的世界觀和智力習慣的表達手段,而且是要消除所有其他的思考模式。這樣在新話被採用、老話被遺忘之後,異端思想、也就是有違於英社原則的思想,就根本是不可思想的了,至少只要思想還依賴文字,那就會這樣。它在造詞的時候,使黨員希望正確表達的每一種意思都可以確切地、而且往往是微妙地表達出來;至於其它的意思,甚至用間接手段獲得這些含義的機會,都完全不存在。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部分是由於發明了新詞,但更主要地,是取消了那些讓人討厭的辭彙,清除那些還帶有非正統含義的辭彙,可能的話,還要消除那些含義不統一的辭彙。舉個簡單的例子,新話中也有"free"(自由)一詞,但它只能用在 "This dog is free from lice"(這條狗身上沒有虱子), "This field is free from weeds"(這塊地沒有雜草)一類的陳述中,從前 "politically free"(政治自由),"intellectually free"(思想自由)這種意義上的自由現在不能再用,因為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即使作為概念也已經不再存在,因此必定沒有名稱了。減少辭彙遠不止是要取締確實是異端的詞語,據認為它本身就是目的,凡是能夠略掉的辭彙就都不用。新話的發明不是要拓寬、而是要縮小思想所及的範圍,而把辭彙減少到最低程度間接地促成了這個結果。

新話以我們今天使用的英語作為基礎,雖然新話中有許多句子,即使沒有新造的辭彙,叫今天使用英語的人也幾乎認不出來。新話中辭彙有ABC三類,其中B類又稱複合詞。三類詞分開討論比較方便一些,而語法上的特點我們放在A類詞中一起討論,因為三類詞都遵循同樣的規則。

A類詞。

組成A類詞的,是日常事務中必須使用的那些詞,比如飲食、工作、穿衣、上樓、下樓、駕車、種花、烹飪等等。它幾乎全部都是我們已經使用過的那些詞,如打、跑、狗、樹、糖、房屋、田野等等,但與今天我們所用的英語相比,它的數目非常之小,而意義又受到嚴格得多的限定。凡是意思上模稜兩可、有細微差別的地方,都一概刪除。倘若這樣,那麼一個A類詞就只是一種獨立的喉音,表示我們都明白知道的一個概念。這樣,想把A類詞用到文學上,用到政治和哲學的討論中,就完全不可能了。它所要表達的,只是簡單、有明確意圖的思想,通常都是涉及具體物體或者身體的動作。

新話的語法有兩大特點。第一是不同詞性的詞幾乎可以完全混用。它的任意一個詞,既可以用作動詞,也可以用作名詞、形容詞或者副詞,從原則來說,即使像"if"(如果)"when"(當……的時候)這樣非常抽象的名詞也不例外。詞根相同的詞,它的動詞形式和名詞形式沒有任何不同,這條規則把很多古代的形式都廢除了。例如,新話中沒有"thought"(名詞"思想")這個詞,代替它的是"think"(動詞形式的"思想"),它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動詞。這裡沒有什麼詞源學的原則,有時它保留原來的名詞形式,有時又保留動詞形式。很多時候,如果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詞義相同,即使它們的詞源沒有任何關係,也會把某一個廢棄不用。比如,像"cut"("割")這個詞就沒有了,它的含義完全包含在動詞兼名詞的"knife"("刀")裡面。形容詞的構成就是在動詞兼名詞的詞後面加後綴"ful"("的"),副詞加"wise"("地")。這樣,比方說,"speedful"就表示"迅速的"(代替了"rapid"),"speedwise"就表示"迅速地"(代替了"quickly")。我們現在用的一些形容詞,像"好的"、"強的"、"大的"、"黑的"、"軟的",也保留下來,但總數很少。它們沒有多少存在的必要,因為只要給那些動詞兼名詞的詞加上"ful"就可以表示形容詞的意思了。現在我們使用的副詞,除了極少數本來是"wise"結尾的,其餘一概不用;詞尾"wise"是不變的。比如像"well"就改成了"goodwise"。

此外,每個詞只要加上前綴"un"就可以表示否定,加上前綴"plus"就表示強調,進一步強調就加"doubleplus",原則上新話每一個詞都是這樣。比如,"uncold"("不冷")表示"warm"("暖和"),"pluscold"表示"非常冷","doublepluscold"則表示"非常非常冷"。新話也可以像現代英語一樣,加上介詞前綴比如"ante"、"post"、"up"、"down"等就可以改變差不多每一個詞的詞義。這樣它就可以大大減少辭彙量了。比如,有了"good"("好")這個詞,"bad"這個詞就沒有必要了,因為用"ungood"("不好")一詞就可以表達我們希望的意思,而且表達得同樣之好,--事實上是更好。凡是有兩個詞天然就組成反義詞的時候,就必須加以取捨。比如,可以用"unlight"("不光明")一詞代替"dark"("黑暗"),也可以用"undark"("不黑暗")一詞代替"light"("光明"),視喜好而定。

新話語法的第二個顯著特徵是它的規則性。除了下面提到的少數幾個例外,所有詞形的變化都遵循同樣的規則。這樣,每個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就都是以"ed"結尾,"steal"的過去式就成了"stealed","think"的過去式是"thinked",新話中其他的詞也是一樣,而 "swan","gave","brought","spoke""taken"等等這些形式就都廢除了。所有的複數都加"s"或"es",這視情況而定。這樣,"man","ox","life"的複數就變成了"mans","oxes","lifes"。形容詞的比較級就都加"er"、"est"(比如"good,goodest"),不規則形式以及用"more"、"most"表示的形式全部取消。

惟一允許可以做不規則變化的詞是代詞、關係代詞、指示形容詞和副詞。這些詞都和從前的用法一樣,只有"whom"由於被認為多餘而去掉了;用"shall"、"should"表示的時態都不再使用,它們的用法包含在"will"和"would"之中。為了快速簡練的演講需要,也有一些詞形存在不規則變化。一個不容易念或者容易聽錯的詞,就可以說是個壞詞。因此,有時出於聽覺的考慮,會在一些詞中插入一些字母,或者保留從前的形態。但這主要是B類詞。為什麼發音簡便這麼重要,後文便可分曉。

B類詞。

B類詞都是為了政治目的而有意造出來的,這就是說,這些詞不僅有政治的含義,而且是要給使用者具有它所希望的思想態度。如果不充分了解英社的原則,就不能正確使用這些詞。有些時候它們也能夠轉化為老話,或者轉化成A類詞,但這往往需要加上長長的注釋,而且總免不了失去一些言外之意。B類詞是一種口頭速記法,它常常把一整套思想塞進幾個音節中,但同時卻比普通語言更加精練。

B類詞都是複合詞 。它們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者從幾個詞中抽取一部分組成,它的結合的方式很方便口語。這些新詞一般都是動詞兼名詞,它們的變形遵守一般的規則。舉個簡單的例子,"goodthink"("好思想")一詞大致就表示"orthodoxy"("正統"),如果把它當作動詞,就表示"用正統的方式思想"。它的形態變化如下:動詞兼名詞"goodthink",過去式和過去分詞"goodthinked",現在分詞"goodthinking",形容詞"goodthinkful",副詞"goodthinkwise",動名詞"goodthinker"。

B類詞的構造沒有任何詞源學的統一方案。它們構成的詞,可以充當句子的每一種成分,可以任意顛倒、刪改,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