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啟示錄

美國大學啟示錄(1)

引言

與我1998年剛回中國時相比,今天中國的許多大學都已經在基礎設施、教學環境、師資力量、辦學理念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的大學還不能像美國一流大學那樣吸引到全世界一流的人才,在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等方面與美國一流大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們有必要認真研究美國大學以及美國整個教育和科研製度的內在規律,有必要虛心向美國大學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辦學理念。教育是人才的基礎,人才是科技的源泉。只有不斷學習並不斷改進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我們的人才儲備才可以成為科技發展的真正基石,中國的科技實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向學生和老師們介紹美國大學的辦學經驗,以及美國教育體系與科研之間的相互關係,我於2004年寫出了《美國大學啟示錄》這篇文章。文章中列舉了美國大學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五大理由,同時也談到了美國大學教育體系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我認為,美國大學的最大優點在於:教授可以受到最高的尊重,有最好的待遇;國家鼓勵並支持大學開展科研工作;有很好的科研轉換及教師晉陞機制;教師在美國是令人羨慕的行業,等等。文章中論及的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同時也為中國大學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文章先後在《科技日報》等媒體發表,為中國大學教育的改革貢獻了一些綿薄之力。因為寫了包括本文在內的許多關注大學教育、幫助青年學生的文章,《南方周末·人物周刊》將我評選為2004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並給予了我很高的褒獎。當時,組委會給我的評語是:「心系內地大學改革和內地大學生,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事,教他們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今天,美國大學的實力雄踞世界之首。美國的高等教育不僅是國家向公民提供的一項福利,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優良動力。美國卡內基小組的研究表明,美國的經濟實力有50%是從它的教育制度獲得的。擁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國才能擁有大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影響深遠的傑出學者和強大的知識經濟,才能成為科技強國。

然而,美國高教並不完美。美國在過去一百年中有許多措施、政策、制度、思路值得效法,但近20年來也呈現出流弊日滋的景況。

本文的目的在於分析大學對美國發展的重要貢獻,探討美國大學成功的根本要素,以及近二十年來顯現出的弊端。《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願本文對美國大學體製成敗得失的分析能對尋求中國教育制度進步的人們提供一種參照。

美國大學成功的五大理由

美國作為世界公認的科技強國,擁有世界50%以上的學術論文、諾貝爾獎得主和專利。美國之所以強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擁有為數眾多的世界一流學府,它們吸引著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負笈美國,一俟學業完成,這些學生很多都留在美國,成為美國支撐其科技強國地位的砥柱。

全世界最好的大學有85%是美國的大學(據上海交大所做世界大學排名,前20名中有17所美國大學)。美國用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吸引世界各地的最有潛質的學生到美國學習,再用它強大的企業將這些人才中的大多數留在美國本土。在微軟、IBM、蘋果等美國高科技企業中充滿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家的拔尖人才。這些異域精英們為美國的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美國大學的成功有五大理由:(1)英明的政策與官員;(2)靈活自由的教學方式;(3)嚴格的教師錄取、晉陞、管理制度;(4)在進步中求穩定的思維;(5)私立大學奇蹟般的崛起。

(1)英明的政策與官員

1862年,美國正著手開發西部,一位有遠見的參議員Justin Morrill為了提供落後地區的農工人員受教育的機會,推動實施了《贈地法案》,由政府提供免費土地用以創辦新的「贈地大學」。這個法案使每個州分別獲得三萬英畝土地,《法案》還允許大學將這些土地變賣,用賣地之資作為學校經費。

美國大學啟示錄(2)

隨著美國的社會財富日益雄厚,國家對大學的經費投入也逐步增加。見到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獲得成功,Morrill和其他參議員又推動實施了新的法案,追加了研究經費和新學科教學的經費,以促成研究和教學並重的「研究型大學」。

儘管有了這些英明的政策和充裕的經費,20世紀初美國的科研和大學仍然落後於歐洲。這時的美國,需要的是一個契機。歷史沒有讓美國人等得太久。二戰期間,在美國國家防務研究委員會主任Vannevar Bush的領導下,有六千名科學家機密地進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包括影響深遠的對原子彈、雷達、解密演算法、導彈和青黴素的研究)。二戰結束, Vannevar Bush調任國家科學研究與開發辦公室主任。他提交給羅斯福總統一份名為《科學——無盡的戰線》(「Sce, the Endless Frontier」) 的報告,闡述他設計的一整套國家扶持科技,利用科技創造財富的機制,其主要內容如下:

* 大幅度提高科研經費。科學研究是國家強盛、人類進步所必需的,政府有責任支持、資助這個領域。從1940到1990年,美國的研究經費漲了4000倍。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支出超過380億美元。

* 把國家科研下放給大學。 Vannevar Bush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合同制聯邦主義」(Federalism by tract),其實質就是聯邦政府自己不設立研究機構,而是通過簽訂研究合同的方式,把科研任務交付給大學或私營公司。他與41所大學/研究機構、22家公司簽訂了二百多個科研合同。美國除了少數的國防機密項目,絕大多數的科研經費都經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基金會、國防部高科技組織、海軍研究辦公室等提供項目,通過競爭方式下放給研究型大學和其它實驗室來操作。

* 引導國防科研產業化。二戰時發明的很多技術都有巨大的商業價值,Vannevar Bush 力主由大學(象麻省理工學院的 Lin Labs,加州理工學院的 Jet Propulsion Lab)來做這些技術的下一步科研工作,然後經過國防承包商(象波音、Lockeed、BBN)將這些技術產業化。這一系列措施催生了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公司,鞏固了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科技大國的地位。

美國當局從諫如流,Bush報告中的三點從此為美國現代科研政策定下基調。

《科學——無盡的戰線》所力倡的開放式科研和蘇聯的集中式科研理念上截然不同。國防科技方面,蘇聯有星有彈,並不比美國遜色。但是蘇聯的集中式科研與社會隔離,武器做得越先進,社會越窮。最後整個國家陷入經濟恐慌,失去科技強國的地位勢所難免。而美國的開放式科研,由大學負責創新,由企業負責產業化,每一項發明都能充分發揮它的潛力,同時也為大學和產業帶來了無比巨大的推動力。

Bush這些明智的政策使得大學在經費上富可敵國(實行「合同制聯邦主義」的初期,麻省理工學院就得到一億美元的經費),大學裡面群英薈萃。從此,不但美國大學後來居上超過歐洲,美國的高科技(航天航空、醫學、計算機、操作系統、 網路……)也迅速產業化,創造了無比巨大的財富。另一方面,大學教授和畢業生創業成功後,將他們的知識和財富重新輸入大學,形成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

在此,我們不能忘記這個偉大進步的功臣:英明的官員。Vannevar Bush就是其中最卓越的典範。他本人不僅是政府官員,也是有獨具慧眼的戰略家和卓越的科學家。他在1931年研製成功的「微分分析儀」(Differential Analyzer),是電子計算機的鼻祖。他在1945年寫的 「As We May Think」一文,預測了未來計算機、資料庫、數位相機、語音識別、I等功能,有人因此稱他為電腦之父。Vannevar Bush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的副校長,曾創有名的Raytheon公司,也是美國專利系統的創始人之一。如果Vannevar Bush沒有步入仕途,他很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然而,作為運籌帷幄的政府官員,他對美國社會的貢獻遠遠超過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他的例子昭示我們,教育、科研和經濟的進步不但需要大量經費投入和開明的政策,也需要具備大師智慧的官員。

美國大學啟示錄(3)

(2)靈活自由的教學方式

美國的教學方式非常靈活,風格上跟歐洲大不相同。教師和學生在直截了當的氛圍中交流思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