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麼度過

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麼度過(1)

引言

2004年6月「開復學生網」開通之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網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發現,除了我在前三封信中已經討論過的問題以外,大家問得最多也最關心的主要是和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相關的話題。例如:怎樣才能學好英語?虛度了光陰該怎麼辦?畢業時是選擇出國還是選擇就業?如何學好專業課程?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該怎麼辦?等等。

此外,在那段時間裡,我有機會參加了一些教育部舉辦的研討會或類似的活動。通過與更多的老師和學生接觸,我逐漸發現,中國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科學專業時存在不少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例如,許多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時都只把課程內容當做書本上的知識來學習,很少想到要聯繫實際,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還有的學生只重視與就業直接相關的知識,如具體的語言、平台等等,而不重視那些真正能鍛煉和提高個人能力的基礎知識,如數學、演算法、數據結構等等。

基於這些考慮,我認為自己有必要給大學生們寫一封討論學習方法,介紹學習經驗,引導大家順利度過大學時代的信,這就是《第四封信》的由來了。

這封信寫好後,我曾請我認識的一位很優秀的大學生幫忙看一下,提提意見。他看了以後對我說:「開復老師,我覺得您在這封信里講到的內容都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和方法,是任何一個合格的學生都應該懂得的。您覺得,真有必要在文章中反覆強調這些大家都知道或明白的東西嗎?」我想了想,然後對他說:「其實不少學生可能知道這些東西,但只有部分同學才能在大學四年里自覺地實踐它們,其他的學生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缺乏將這些道理、方法付諸實踐的毅力和勇氣。我用我的真實感受和親身經歷再一次強調這些道理和方法的重要,這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們對它們的理解和認識,還可以給那些缺乏勇氣和毅力的人送去最真誠的鼓勵!」

果然,《第四封信》在《中國青年報》、《大學生》雜誌、《中國青年》雜誌等媒體陸續發表後,無數被信件內容打動了的學生或是發來充滿感激的郵件或留言,或是在「開復學生網」的論壇上主動地參加關於學習方法的討論。甚至有人告訴我說,一位母親曾把我的每一封信都親筆抄下來,送給她的孩子——這樣的事讓我十分感動,也堅定了為廣大青年學生們繼續寫信的決心。

今天,我回覆了「開復學生網」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關掉電腦後,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了。

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

我不知,簡歷該怎麼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

最大的收穫也許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

這封來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應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麼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

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警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在這封信中,我想對所有同學說: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穫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

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麼度過(2)

大學:人生的關鍵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第一次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曆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里,大家應該努力編織自己的夢想,明確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礎。

我們可以用下圖來描述大學四年在人一生中的地位和價值:

我們可以看出,大學是一生中學習能力轉變最大的時候,是把「基礎學習」和「進入社會」這兩個階段銜接起來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大學四年中,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學習境界,讓自己成為一個擅長終身學習的人。

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該這麼度過……

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裡到底在教些什麼?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1都不會用。」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裡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後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並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後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遊刃有餘。」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體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台。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複每一課里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麼度過(3)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並善於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