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養生記道

自芸娘之逝,戚戚無歡;春朝秋夕,登山臨水,極目傷心,非悲則恨。讀坎坷記愁,而余所遭之拂逆可知也。

靜念解脫之法,行將辭家遠去,求赤松子於世外,嗣以淡安揖山兩昆季之勸,遂乃棲身苦庵,惟以南華經自遣,乃知蒙莊鼓盆而歌,豈真忘情哉。無可奈何,而翻作達耳。

余讀其書,漸有所悟,讀養生主而悟達觀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將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樂無所錯其間矣。

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閑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此養生記道之所為作也。亦或采前賢之說以自廣,掃除種種煩惱,惟以有益身心為主,即蒙莊之旨也。庶幾可以全生,可以盡年。余年才四十,漸呈衰象,蓋以百憂摧撼,歷年鬱抑,不無悶損。淡安勸余每日靜坐數息,仿子瞻養生頌之法,余將遵而行之。調息之法,不拘時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謂攝身使加木偶也。解衣緩帶,務令適然,口中舌攪數次,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齶,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子瞻所謂寂然兀然與虛空等也。

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子瞻所謂「隨」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須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子瞻所謂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見性,不但養身全生而已。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依,是為真息,息息歸根,自能奪天地之造化,長生不死之妙道也。

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澹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葯。秋聲賦云:「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默然黑者為星星。」此士大夫通患也。又曰:「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人常有多憂多思之患,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僅此亦長生之法。舞衫歌扇,轉眼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欲,殆非大勇不能也。

然情必有所寄,不如寄其情於卉木,不如寄其情於書畫,與對艷妝美人何異?可省卻許多煩惱。範文正有云:「千古賢賢,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後事,一身從無中來,欲歸無中去,誰是親疏,能主宰,既無奈何,即放心逍遙,任委來往,如此斷了,既心氣漸順,五臟亦和,藥方有效,食方有味也。只如安樂人,勿有憂事,便吃食不下,何況久病。要憂身死,更憂身後,乃在大怖中,飲食安可得下?請寬心將息」云云,乃勸其中舍三哥之帖。余近日多憂多慮,正宜讀此一段,放翁胸次廣大,蓋與淵明、樂天、堯夫、子瞻等,同其曠逸。其於養生之道,千言萬語,真可謂有道之士。此後當玩索陸詩,正可療余之病。淴浴極有益,余近制一大盆,盛水極多,淴浴後,至為暢適,東坡詩所謂「淤槽漆斛江河傾,本來無垢洗更輕。」頗領略得一二。治有病,不若治於無病,療身,不若療心。使人療尤不若先自療也。林鑒堂詩曰:「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還當把念醫,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那有病來時。」此之謂自療之葯,游心於虛靜,結志於微妙,委慮於無欲,指歸於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仙徑以精、氣、神為內三室,耳、目、口為外三室,常令內三室不逐物而流,外三室,不誘中而擾。重陽祖師於十二時中,行住坐卧,一切動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搖不動,謹守四門,眼耳鼻口,不令內入外出,此名養壽緊要。外無勞形之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

益州老人嘗言: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亂求,心不狂思,不貪嗜欲,不著迷惑,則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則百骸四體,雖有病,不難治療,獨此心一動,百患為招,即扁鵲華佗在旁,亦無所措手矣。林鑒堂先生有安心詩六首。真長生之要訣也。詩云:

我有靈丹一小錠,

能醫四海群迷病,

些兒吞下體安然,

管取延年兼接命。

安心心法有誰知,

卻把無形妙藥醫,

醫得此心能不病,

翻身跳入太虛時。

念雜由來業障多,

憧憧擾擾竟如何,

驅魔自有玄微訣,

引入堯夫安樂窩。

人有二心方顯念,

念無二心始為人,

人心無二渾無念,

念絕悠然見太清。

這也了時那也了,

紛紛攘攘皆分曉,

雲開萬里見清光,

明月一輪圓皎皎。

四海邀游養浩然,

心連碧水水連天,

津頭自有漁郎問,

洞里桃花日日鮮。

禪師與余談養心之法,謂心如明鏡,不可以塵之也,又如止水,不可以波之也,此與晦庵所言所學者,常要提醒此心,惺惺不寐,如日中天,群邪自息,其旨正同,又言目毋妄視,耳毋妄聽,口毋妄言,心毋妄動,貪嗔痴愛,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過擾,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懥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心之要也。

王華子曰:「齋者,齊也,齊其心而潔其體也,豈僅茹素而已。所謂齊其心者,澹志寡營,輕得失,勤內省,遠葷酒;潔其體者,不履邪徑,不視惡色,不聽淫聲,不為物誘,入室閉戶,燒香靜座,方可謂之齋也。誠能如是,則身中之神明自安,升降不礙,可以祛病,可以長生。」余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闔,風息即開,余所居室,前簾後屏,太明即小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則捲簾,以通其外耀,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則身安矣。

禪師稱二語告我曰:未死先學死,有生即殺生。有生,謂妄念初生。殺生,謂立予剷除也。此與孟子勿忘勿助之功相通。孫真人衛生歌云:

「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

又云:「世人慾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理順修身去煩惱。」

又云:「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生不成疾,入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又蔡西山衛生歌云:

「何必餐霞餌大葯,忘意延歲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將安樂,食後徐行百步多,兩手摩脅並胸腹。」

又云:「醉眠飽卧俱無益,渴飲飢餐尤戒多,食不欲粗並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若教一頓飽充腸,損氣傷脾非爾福。」

又云:「飲酒莫教令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酒渴飲水並啜茶,腰腳自茲成重墜。」

又云:「視聽行坐不可久,五勞七傷從此有,四肢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

又云:「道家更有頤生旨,第一戒人少嗔恚。」凡此數言,果能遵行,功臻旦夕,勿謂老生常談也。

潔一室,開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陳列玩器,引亂心目,設廣榻長几各一,筆硯楚楚,旁設小几一,掛字畫一幅,頻換,几上置得意書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張,心目間,常要一塵不染。

晨入園林,種植蔬果,芟草,灌花,蒔葯,歸來入室,閉目定神,時讀快書,怡悅神氣,時吟好詩,暢發幽情。臨古帖,撫古琴,倦即止,知己聚淡,勿及時事,勿及權勢,勿臧否人物,勿爭辯是非,或約閑行,不衫不履,勿以勞苦徇禮節,小飲勿醉,陶然而已。

誠然如是,亦堪樂志,以視夫蹙足入絆,申脰就羈。游卿相之門,有簪佩之累,豈不霄壤之懸哉。

太極拳非他種拳術可及,太極二字已完全包括此種拳術之意義,太極乃一圓圈,太極拳即由無數圓圈聯貫而成之一種拳術,無論一舉手,一投足,皆不能離此圓圈,離此圓圈,便違太極拳之原理,四肢百骸不動則已,動則皆不能離此圓圈,處處成圓,隨虛隨實,練習以前,先須存神納氣,靜坐數刻,並非道家之守竅也,只須屏絕思慮,務使萬緣俱靜,以緩慢為原則,以毫不使力為要義,自首至尾,聯綿不斷。相傳為遼陽張通於洪武初奉召入都,路阻武當,夜夢異人,授以此種拳術。余近年從事練習,果覺身體較健,寒暑不侵,用以衛生,誠有而無損者也。

省多言,省筆札,省交遊,省妄想,所一息不可省者,居敬養心耳。楊廉夫有路逢三叟詞云:

「上叟前致詞,大道抱天全,中叟前致詞,寒暑每節宣,下叟前致詞,百年半單眠。」

嘗見後山詩中一詞,亦此意。蓋出應璩,璩詩曰:

「昔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歲余,相與鋤禾麥,往前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詞,室內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