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宰予破口大罵

5.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這段話很有名,孔子對宰予破口大罵。「宰予晝寢」,予是名。他是在陳述句中稱名不稱字,異於常例。孔子罵宰予,後人講他,乾脆連字也不稱,有意思。「晝寢」,是大白天睡覺。古人把一日分為朝、晝、昏、夕四段,晝,大約是上午9點到下午4點。西周金文和《詩經》等古書喜歡講「夙夜不懈」,意思是白天黑夜都不休息。這樣拚命,當然不可取。人再用功,也要睡覺。短期不睡可以,長期不行。古代沒夜生活,天黑,除了睡覺,造小人,沒事可干。晚上睡過,白天還睡,和「夙夜不懈」相反,孔子認為不像話。「朽木不可雕也」,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用垃圾壘的牆沒法塗牆皮。「糞」是一切穢物(髒東西)的統稱,包括灰土、糞便和各種廢棄物。作為動詞,「糞除」是除穢,「糞田」是施肥。「杇」音wū,動詞,指用杇塗抹牆皮。杇也叫泥鏝,即今抹子。「於予與何誅」,意思是,宰予你這小子,我該罵你什麼好。「予」指宰予,「誅」是責備。

「於予與改是」,意思是,我對宰予的看法要徹底改變。宰予是孔門十哲之一,擅長言語,和子貢並列。他這麼優秀,孔子還罵他,為什麼?釋慧琳說,這是宰予「故假晝寢以發夫子切磋之教」,美聖之言,近於肉麻,彎繞得太大。首先,有個誤解要排除。大家讀這段話,千萬別以為,他老人家發這麼大火,是因為宰予在課堂上打盹,不聽講,就像現在的某些老師,看見學生在課堂上打盹,就勃然大怒,覺得特傷自尊,臉上下不來。這是誤會。孔子的時代,還沒有課堂教學,學生跟他學,主要靠聊天,有時在老師屋裡坐著聊,有時在戶外散步走著聊。孔子教學,很隨便,學生可以在旁邊彈琴(《先進》11.24),好像崔永元的《實話實說》。他不是因為宰予不聽講。其次,我們也不要以為,「宰予晝寢」肯定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如梁武帝、侯白、韓愈等人說,「晝寢」是「畫寢」之誤,宰予搞豪華裝修,把寢室搞成雕樑畫棟,太奢侈。還有人妄事推測,說「晝寢」就是大白天和老婆行房。這都是求之過深。其實,「晝寢」是古書固有的詞。如上博楚簡《曹沫之陳》,魯庄公鑄大鐘,聽曹沫之諫,毀鍾型而聽邦政,「不晝寢,不飲酒,不聽樂,居不設席,食不二味」,「不晝寢」,是說魯庄公不再白天睡覺,變勤奮了。

孔子罵宰予,主要原因,還不是他白天睡覺,而是他言行不一,說話不算話。「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他是從宰予晝寢這件事才改變看法,不看他說什麼,只看他幹什麼。宰予能說會道,我猜,他在孔子面前發過誓,一定夙夜不懈,勤勉於事,孔子高興,信以為真,沒想到,讓他逮個正著,大白天睡覺,所以氣不打一處來。戰國秦漢,有段話很流行,據說出自孔子,「以容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很多古書都提到。〔1〕孔子的意思是,子羽雖然長得丑,但人很規矩,以貌取人,是錯誤;宰予會說話,但並不守信,以言取人,也是錯誤。後面兩句,估計就是指這件事。宰予在孔門中,論資歷,深;論本事,大。孔子死後,子貢樹孔子,他也與有力焉。這麼好的學生,卻被老師罵成「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原因主要是他說話不算話,老師都敢騙。(宰予)註:〔1〕漢代文獻,除《史記》引之,還見於《漢書》、《說苑》、《論衡》、《孔子家語》等書。這段話,戰國文獻也有,如《韓非子?顯學》「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但這段話,似非原貌。子羽稱字,宰予稱名,當是為了押韻。《大戴禮?五帝德》作「孔子曰:吾欲以顏色取人,於滅明邪改之;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於師邪改之」,可能更原始。但它是把以貌取人安在顓孫師的頭上。澹臺滅明和顓孫師,到底誰長得丑,是個問題。

5.11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申棖」,「棖」音ɡ,孔門弟子,生卒不詳。此人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申黨」。索隱引《孔子家語》作「申繚」(今本作「申續」),懷疑此人即《憲問》14.36的公伯寮(《弟子列傳》作「公伯繚」)。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子路》13.27)。「剛」的特點,就是無欲,求己不求人。林則徐寫過一個對聯,上聯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下聯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申棖)5.12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子貢重恕道。他曾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衛靈公》15.24)。「恕」是什麼?孔子的解釋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15.24、《顏淵》12.2)。這是從自己這一方面講。我對別人講恕,不可強加於人;別人對我也一樣,同樣不可強加於我。恕很重要,孔子曾跟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的學生問,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4.15)。這裡,子貢的話也是講恕道。它分兩句:第一句,「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是剛毅;第二句,「吾亦欲無加諸人」,則是恕道。這兩條,都是接近於仁的高尚道德。子貢的話,我喜歡。但孔子說,子貢,這可不是你能達到的,可見很難做到。子貢反對強加於人:別人欺負我,不行;我欺負人,也不行。暴力和戰爭都是強加於人。強姦是大罪,惡不在奸而在強。曾子說,「犯而不校」(《泰伯》8.5),是不抵抗主義。甘地主義是這一種。毛澤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則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還有一種,是「人不犯我,我也犯人;人若犯我,我更犯人」,北京話叫見招。恕道的核心是對等。不抵抗主義,是對恕道的片面理解。當今的大國都不講恕道,以強凌弱是國際規則,和從前沒什麼兩樣。不欺負人,也不受人欺負,難。崛起就是崛起,怎麼還是和平的,他們聽不懂。此章也談「欲」,和上一章有關。(子貢)5.1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夫子之文章」指什麼,似乎是問題。這裡說「可得而聞也」,似乎是寫下來,可以流傳後世的東西。皇疏引太史叔明說,「謂是六籍」,即六藝之書,但這些文獻,都不是孔子寫的,不能說是孔子寫的文章,朱注說是「威儀文辭」。「性與天道」,也是問題。這裡說「不可得而聞也」,並不是說孔子一點也不講,只不過這兩大問題太深奧,比較難講,也講得比較少罷了。《論語》講「性」,除了這條,還有「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17.2),《三字經》開頭,就是這兩句話;講「天道」,除了這條,一條沒有。子貢所謂「天道」,屬於宇宙論,古代研究這類問題,是數術之學。「性」,屬於生命科學,古代研究這類問題,是方技之學。過去,大家說,儒家不關心天道、性命,道家才關心。郭店楚簡發現後,大家又說,孔子也講天道、性命,但孔子講的天道、性命到底是什麼,還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和後來的道家比較,區別很明顯。他講天道,主要不是天,而是做官的運氣;講性命,也不是身體,而是人性的本質和人性的改造。(子貢)5.14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有聞」是有所聽說,子路聽誰說?聽到的是什麼?原文沒講,無法深究。這段話和《先進》11.22有關。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即我聽說了就可以幹嗎?孔子說,你的父兄都在,怎麼可以聽說了就干?勸他甭干。但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你聽說了就干吧。公西華很困惑,問孔子,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有兩種答案。孔子說,冉有遇事容易退縮,子路遇事容易冒進,所以有不同答案。有父兄在,就不能幹,肯定是出遠門或有危險的事。我懷疑,這裡的「有聞」,也是聞諸夫子,聽到的是某種大事。子路是急性子,老師說了,馬上就干,如果不能幹,他會團團轉。

孔子說,君子的特點是「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4.24),「訥於言」是放在「敏於行」前。這兩條,最好都能做到,但孔子的學生,往往只佔一條。他們當中,最受老師誇獎,全是有道德涵養,老實巴交,「訥於言」的主兒,顏回是代表。顏回慎言,在老師面前,少言寡語;老師說話,從不頂嘴,不但不頂嘴,還退而自省,躲在屋裡琢磨,琢磨琢磨,就琢磨出什麼名堂來了,令老師喜出望外;老師講一句,他能琢磨出十句來,有所創造,有所發明。這是思想型的君子。子路相反,「訥於言」,他做不到。他說話太急太沖,嘴上沒把門兒的,老師講話,經常插嘴,不但插嘴,還頂嘴,甚至叱責老師,或替老師拿主意。他的特點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