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現代人的兩種自由觀念

前幾章曾就新教教義的心理現象作了不少分析,顯示出新的宗教教條是在中古社會制度的瓦解及資本主義的逐漸抬頭之下的一種人類心理上的需求。上項分析的重點在於自由的雙重意義,這就是說,這種自由一方面表示已掙脫了中古社會的束縛,走上一個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個人雖然得到了不受牽制的一種新的生活自由,卻也同時感到孤獨彷徨,內心充滿焦急憂慮,必使他一再屈服於新的環境,而終至作出衝動及不理智的事情來。在本章里,我要討論的是,資本主義的社會,對於人心的影響與宗教改革時期是相同的。

由新教的教義看來,人類在現代工業社會制度下,對於他所擔任的角色,早已有了心理上的準備。這一個社會制度的實質及精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影響人類的生活,不但可以塑造人的個性,也更強調了我們前幾章所談到的矛盾現象,那就是:發展了個人,但使他更趨孤立無援。增加了自由,卻也產生了新的拖累。我們無須說明資本主義對於形成人類個性的影響效果如何。因為我們所研究的焦點只是一般問題中的一點,即自由觀念成長的合理程序。我們的目的乃是要顯示出,現代社會的形態對於人們的影響同時產生了兩種現象;一、他變得更自立自主,而且不滿現實,喜愛批評。二、他也同時覺得更孤單無依,併產生一種惶恐不安的心理。因此,要了解有關自由的全部問題,對於這兩個現象不可不先研究,並且是兼而顧之。

根據舊的觀念,我們從不考慮其「合理程序」的問題,且懷疑這兩個極端相反的現象可能系同時由相同的一個因素所產生,因此研究起來就相當困難。再者,對於自由的另一面意義——也就是它所負於人的重任——卻很難為人所了解,特別是那些只知要自由而不知去爭取的人,更忽略了自由的真意。因為在近代歷史所記載的有關為爭取自由而奮戰的史實,只注意到如何去打倒舊有權勢與束縛,認為傳統的束縛根除得愈多,人們就愈自由。然而我們沒有認清,縱然我們已擺脫了自由的傳統敵人 而各種新的敵人卻又接踵而至。這些新的敵人不完全是外在的,而是許多內在的因素阻礙了我們對自由的認識。例如,我們相信,信仰自由就已經形成了爭取自由的勝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們已擊敗了不許人們按自己的意志去信仰的教會和王國,但許多人卻仍然對於許多用科學方法所不能證實的事理失去信心,也就是說,雖有了信仰的自由,卻無所適從,結果雖然得到了爭取自由的勝利,卻無法去利用它。再例如,如今我們也已獲得了自由的最後一項——言論自由,它雖然是我們在爭取自由的奮戰中的重要一役,但現代的人卻完全不會利用它,終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獨創我見而不受外界影響的能力。另外,雖然我們常引以為榮的是,我們已不再受要我們一意遵行的那些外在權勢的控制,卻忽視了具有同等權威的輿情與公眾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只注重爭取抵制外在牽制的自由,而沒有注意到人類內心的束縛,內在的衝動與畏懼。新自由時意義,與它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易於導致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自由問題並不是要爭取更多類似我們在今天已經獲得的自由,而是認為需要一種防衛自由的力量,以防止自由被破壞。但要記住,雖然既已爭取到的自由須要我們大力去維護,卻仍要注意它的本質,換言之,我們不僅要保留和增加傳統以來即有的自由,同時也要設法獲得新的自由,這種新的自由要能使我們充分地認清我們自身,從而對自己、對人生都能具有充分信心。

我們要觀察在工業社會制度中,這種人類內心的自由對進步的影響,我們必先全然了解資本主義的許多進步在人性發展方面影響如何。事實上,對於現代社會的鑒定及批判,忽略了這一點,即為非理性的浪漫主義之思想在作祟。同時,對於資本主義是否能予批評亦表懷疑。

當新教派已在從事開放人類精神生活時,資本主義一直在思想、社會發展及政治等方面努力。其中經濟發展是這一個運動的主體,中產階級是主要的支持者。個人已不再受一個為傳統所束縛的社會制度的約束,而從事於事業前途的進展的奮鬥了。只要他能耐勞,有智慧,有勇氣而機會好的話,每一個人都能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在這個殘酷無情的經濟競賽中,上述的個人因素是其成敗的關鍵。反觀中古世紀,人們的等級在一出世即已決定,個人的一生命運已非自己所能掌握。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雖然限制很多,但個人的努力和所作所為,是成功的惟一要素,特別是中產階級的人,成功的機會更多。但他發現他的目標時。可以努力以赴,成功的比率往往很高。他知道如何依靠自己,如何下定決心,並摒棄一切懷疑和迷信。人類日漸打破了大自然的束縛,而能利用古人從未夢想到的許多大自然的力量,為自己作奮鬥努力的利器。人類已相互平等,對於人類團結成為阻力的所謂宗教區分,種族區分,則已完全消失,使人類能互以人的尊嚴相對待。世界已不再受許多神奇鬼怪所控制,使彼此能客觀地認清自己,不為幻覺所迷惑。

政治上的自由也已成長,新興的中產階級因其經濟地位的升高,已日漸掌握政治力量,並已運用其政治力量增加了許多經濟上進步成長的機會。例如英國及法國的革命,和美國的獨立等,都是此一發展的里程牌。在政治方面的自由,以民主制度為其巔峰突出之處。其宗旨為以人類平等為原則,人人有同等的權利來選舉代表以參與政府之事。每一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旨意行事,並能以全國人的共同利益為基準。

總之,資本主義不僅使人不再受傳統之束縛,並且對於增加人類更多的自由以及如何訓練人們進取,有鑒賞力和負責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

然而,資本主義雖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上述的效果,但同時也使個人在社會中感到孤獨,無意義和無權力。

第一個原因,也就是資本主義一般特性中之特色之一,是關於個人活動的原則問題。在中古社會,各人在一個有秩序有規則的社會過著固定的生活,自己無須為自己操勞擔憂,而資本主義社會卻讓每一個人完全依賴其自己,他要做些什麼,怎麼去做,是成是敗,純是他自己的事,別人不會為你操心。這種現象雖很明顯地可以促成個人自助的觀念建立,雖然可以構成現代文化的重要一環,但卻使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繫日漸減少。新教派在宗教改革以後已面臨了這一問題。而在舊的天主教中,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是間接的,而參加教會才能與上帝結合。如此一方面限制個人主義之成長,另一方面使個人能參預群眾之中。

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下,個人主義及孤獨感增加是一個無可辯護的事實。關於我們將要繼續討論的許多觀念及理論,是一些與傳播已久有關資本主義的舊觀念持完全相反的理論。這些舊的觀念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個人成為社會的中心,他所做的一切均以個人為起點,純屬利己主義。這種說法與本章開頭所說「在某些情況下是如此」的說法大致相似,但我認為並不全然如此。所謂利己主義,只是過去的四百年來有這樣的情形,人類偏於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的目的為前提。然而,此處所說的「人類」,不是單指某一個人,某一個工作者或某一個製造商,而是包括了全人類,皆是如此,反應了人性的感情作用及潛在力量。資本主義除了確立個人主義之外,同時也使人產生與新教派有相同作用的「否定自我」及「苦行主義」精神。

要說明這一個問題,我們須重提前一章所討論過的一個事實——中古時代的社會,人是資本的主宰,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已被資本所凌駕。中世紀的人,以經濟為工具,來達到提高宗教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以經濟為基礎,從事許多覓求精神解脫的宗教活動。只要是合乎神的旨意的,任何貿易活動皆可展開,甚至富商巨賈也可以在「敬畏神」的原則下,盡量賺錢而不遭受物議。

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是為賺錢而賺錢的,個人的成功與物質所得,只是構成與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一份子,談不上解脫或享樂。個人就像是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一樣,其重要性決定於他的資本的多寡,資本多的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齒輪,資本少的就無足輕重了。

這種將「個人」長期固定的奉獻給生活以外的許多事務的現象,在新教派的教義中也已顯露了。不過馬丁·路德及加爾文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他們為了使教徒奉獻自己的一切,在教條中誘使人們摒棄個人的自由精神生活,抹去人性的尊嚴與驕傲,不作其他非分之想。

前一章曾說過,路德的主要教條是強調「性惡」說,并力稱「個人的意志與努力」絲毫無用。加爾文亦以性惡說為其重點,而其中心理論則為「個人絕無尊榮」,並且說,人生是以榮耀上帝為目的,除此而外,別無生命意義。因此,幾百年來,人類由於受到路德及加爾文教義的影響,在心理上的各種反映,就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形態——,對於自己感到生命無意義。二、為本身以外的一切奉獻自己。今天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