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高貴,走近聖賢

2004年6月,中國標誌性純文學刊物《當代》發表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教授虎頭的長篇隨筆《永遠的白玫瑰》,推開了當代中國文學一扇全新的大門。這篇宏揚堅定信仰、歌頌平民勇氣的雄文通篇充滿虎頭那恣肆汪洋的飛揚個性,是一個當代中國文人對德國反法西斯英雄舒和兄妹深層靈魂閱讀的激情果實。這篇「乍看標題像愛情小說」的文章讓每一位讀者「讀不多久,內心熱血翻湧」,在沉寂多時的中國隨筆文壇一石激起千層浪,發表後立刻贏得中國文壇的熱烈肯定。著名作家邵燕祥在《隨筆》2004年5期上第一時間以《白玫瑰:1943年的鮮血》為題長篇摘抄、激情評論了這篇文章,把這篇文章與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相提並論。《散文選刊》主編王劍冰評論:「在感慨舒和兄妹的同時,也感慨作者描寫中所運用的讓人血脈涌動的文辭。」在《散文選刊》主辦的「2004年中國散文年度排行榜」中,《永遠的白玫瑰》名列第二,並陸續被《人民文摘》、《青年文摘》、《散文選刊》、《財經時報》、《文摘周報》等上百家報刊雜誌轉載,《讀者》甚至打破自己不連載文章的慣例,在2004年19、20兩期連載這篇文章。此外,這篇文章還先後入選《21世紀年度散文選?2004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中國最佳隨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中國年度散文》

(灕江出版社)、《2004中國隨筆年選》(花城出版社)、《2004年中國隨筆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名家推薦2004年最具閱讀價值散文隨筆》(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等等多部精選集。

直到四年後的今天,它仍然被眾多的海內外平面媒體繼續轉載著。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本書確實值得收藏和反覆研讀。

與此同時,這篇文章迅速走紅網路,被包括新浪網和人民網的各大門戶網站轉載,被無數的博客連載、評論和讚賞,網友評論充滿「眼含熱淚,心懷崇敬地看完」、「震撼我心」、「嚎啕大哭」的字眼,他們感嘆:「好久沒有讀到這樣震憾人心的文字了。午休時隨手翻閱一篇文章竟然看到這樣的文字,於是就沒得午覺好睡了,於是便讀了下去」、「讀完此文,我久久不能平靜。最想說的有兩點,一是想讓你知道白玫瑰的故事,二是想告訴自己為什麼要活那麼久」、「我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文字,聽到了自己想聽到的聲音。」

在讚賞英雄的舒和兄妹的同時,讀者也折服於作為語言學教授的作者深厚跳脫的文字功底:「舒和兄妹了不起,虎頭好文」、「為能由此而接觸到虎頭教授的文字感到幸運」、「我看過《永遠的白玫瑰》,虎頭讓我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仍無法將雙眼離開書本一瞬」、「虎頭真不愧是德語教授,對德國文化了如指掌,寫起德國的人物往事駕輕就熟。更了不得的是他的文筆,輕鬆幽默,如行雲流水。這是一種境界,常人難以企及。難怪他的人物散文每發一篇,就在網路上被廣泛轉載。」

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簡單數來,虎頭在本書中使用過的語言包括拉丁語、德語、法語、古漢語、普通話、北京話和四川話,並且惟妙惟肖,恰到好處,完全對得起語言學教授這個頭銜。

《永遠的白玫瑰》還影響了「80後」,看看他們在網上的評論:「平時我自認為是一個吊爾郎當玩世不恭的人,但是當我在讀到這文章的時候,覺得身上血液在奔騰。」另一位80後說:「看了文章後,為以前日子的盲目而羞愧!應該好好實現自身的價值啊!讀了這樣的故事,真的要重新審視什麼是犧牲。對於我們80後的這一代人,特別是城市中的孩子來說,對於沒有家庭的特殊熏陶而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的我們來說,對於從一個普通的師範學校畢業的我們來說,似乎已經融入了現代的俗世,也已經被身邊的事物所同化,似乎把從出生到現在所擁有的東西早就當作理所應當。我們成熟得晚了,我們體會得淺了,我們想要的多了,當這個時代讓我們去扛的時候,我們還能扛得起來嗎?從他們那我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堅強』!」

《永遠的白玫瑰》甚至影響到中小學生,它出現在大量中學生的作文和演講中,而且被「廣州中學語文教研網」放入「語文備考」欄,與劉小楓的文章「苦難記憶」並列。有趣的是,虎頭與劉小楓整整三十年前是四川外語學院德語系的同班同學,這對分頭行走世界,二十多年來從未謀面的老同學,以經典傳說中的方式在網上再見。

2006年,通過一個名叫張秋香的女抄襲者,虎頭的文章進入「2006-2007學年第一學期浙江十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卷」。

這篇文章的影響遠及美國、歐洲、澳大利亞、香港和台灣,在各個著名的留學生網站,在香港和台灣的文化網站,這篇文章都入選「感動中國」欄目,受到海外留學生與中國同胞的熱烈追捧。

《永遠的白玫瑰》已成網路經典。文中提到的「沉默的脅從犯」已經成為網路流行概念。

2005年7月,《永遠的白玫瑰》被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新語文》收錄,從此成為中國大學生漢語課必讀。

虎頭的朋友們因此說,他憑這一篇文章贏得了天下。

然而,虎頭並未止步,在繁重的教學科研之餘,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於《當代》的系列散文。2005年《當代》第2期發表《她們的歌德》,此文再度入選《散文選刊》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虎頭也第一次被稱為「近年來湧現出的散文家,他的文字總有那種飛揚的色彩,選材也總是張揚著個性與精神」。在「《當代》文學接力賽」中,這篇文章得票接近作為頭條發表的招牌長篇小說。

讀者的評論是:「能讀到一篇寫得揮灑自如的文章是莫大的享受。能從這篇文章見識一個思想偉人博大雄渾的萬千氣象從而驅散很多成見與誤會,更是莫大的幸運。」更有讀者讀完文章「才發現歌德的人生比任何虛構的人物都要精彩,更何況這篇作品既沒有『考證』的拘泥,也沒有『戲說』的無稽,有的是獨特的視角和鮮活的材料以及個性化的敘述語言,足以讓讀者獲得閱讀的愉悅。」

這篇文章被一個名叫張佐香的女作者抄襲,並以《引導歌德飛升的女性》為題發表在當年《青春》的「散文看台」,旋即被網名「樅陽大平」的讀者於2006年11月5日14:25在網上以「飛升的女性」赤裸裸」為題逐句對照揭發。

虎頭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妻子「降龍四招——傾聽、寬容、尊敬、美味」也在網上引起廣泛熱議。有作家依此文體寫成「走過蘇軾生命歷程的三個女人」,贏得網友追捧,遺憾的是該作者沒有繼續寫下去。這篇引發讀者對德國文化的無限嚮往的文章贏得讀者評論:「如果喜歡讀有知識和激情的文章,那麼虎頭先生的作品就不能錯過。」網友「泰山逸夫」寫道:「《當代》開設「往事」專欄,虎頭先生閃亮登場。德語教授登上「大師講壇」,人氣一路飈升。我的以讀小說為主的朋友在聽了我的提醒與推薦之後,被虎頭先生的作品所折服:『自此以後將逢虎頭必讀,如果有他的作品集一定首先買下,送你一本。』這是虎頭先生作品的魅力,也是虎頭先生描寫的大師們的魅力。這魅力撲面而來,這誘惑無法阻擋!推薦給讀過或未讀過虎頭先生的《她們的歌德》,講述的是世界文學大師的風采和歐洲女人的倩影。時至今日,依然光彩奪目,動人心弦。」

從此,虎頭的文章進入讀者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巴赫開時百花殺》被讀者帶到火車上閱讀:

「火車上一大痛快事,就是看虎頭的文章。彷彿去湖州逛了一圈般的美意。」讀者對虎頭的用意洞若觀火:「虎頭故意從神壇上拉下這些人坐在普通人的旁邊,觀察他們組成他們光輝生命的細枝末節。」

虎頭對於德國文化大師的寫作並不限於作家。他的《我的愛因斯坦》也得到網友的賞識:「一篇《我的愛因斯坦》,還是一如他寫作歌德、席勒時的散文風格,氣定神閑,揮灑自如,讀起來自然是一種享受。不過作者筆下的愛因斯坦顯然不是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那一個』,而是褪去了偶像光環如我等一樣平凡而普通,同樣有著如此多的缺點和不足。」這篇文章讓蘅芷荾香論壇的一位「拿過地區物理競賽的第三名」的中學生讀了之後「激動地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讀者sunny在這篇跳脫的文章中看到虎頭的真心:「作者想說,愛因斯坦的價值令世人尊敬,但他的真實和正直惹人愛。作者是個很愛愛因斯坦的傢伙,字裡行間全是調侃的愛意。」另一個讀者甚至看到了虎頭寫作那光輝的未來:「愛因斯坦是個小孩子吧……應該把他當成這個世界的孩子來對待才對吧?呵呵。讓他撒撒嬌,耍耍無賴,也是不錯的做法……你還會覺得作者挺惡俗,因為滿紙都是惡俗的稱讚之詞,處處彰顯權貴呀,名聲呀,世俗的名利呀,都招來作者的尖叫。挺有損學者形象的吧,呵呵。還有,對名利的太多渲染,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