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

可是呢,《紅樓夢》是悲劇的,是賈府也敗亡了,黛玉也死去了,他說《紅樓夢》是悲劇的。而在西方的文學理論,從叔本華的哲學來看,他說文學裡邊最高的成就,就是詩歌,詩歌裡邊最高的成就就是悲劇。不但叔本華這樣說,是比叔本華更早,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寫過一本詩,就叫做《詩學》,他說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說,說希臘的古代的悲劇的精神,是一種文學上的美學上的最高的成就。為什麼呢?因為悲劇是告訴人,是恐怖的,罪惡的。他說,你看Shakespeare莎士比亞,所寫那個《麥克白》,還有《哈姆雷特》,都是悲劇。所以最偉大的悲劇是把恐怖和罪惡展現在人前,是當這些觀眾面對這些恐怖罪惡的人生呈現的時候,就可以洗滌你的精神,洗滌你的什麼精神,洗滌你對人生的,正是貪婪慾望,而為了慾望不惜一切為非作歹,去犯罪、行邪惡的這樣的精神。因為你看到了,看到了人生的悲劇,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所以,悲劇是洗滌人的精神的,悲劇使你從慾望痛苦罪惡之中超脫出來。所以那是悲劇的精神,是文學的精神。而這種悲劇的精神,也是美學的精神,所以他第三章說,美學的精神,那是因為《紅樓夢》所寫的是一大悲劇,他說《牡丹亭》,《牡丹亭》沒有超脫,《牡丹亭》是慾望,《牡丹亭》的杜麗娘遊園驚夢,還不是說現實的男女的愛悅,只是夢中見到一個男子,從此就為他死去了,這真是慾望,真是痴欲,而《牡丹亭》最後還給它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西廂記》有長亭送別,後來有《後西廂記》《續西廂記》,最後還是張生跟崔鶯鶯兩個人結婚了,所以中國是喜歡大團圓的,喜劇的,中國所缺少的就是悲劇的精神。

他說還有另外一個戲劇,有一點點悲劇精神的意味,那就是《桃花扇》,《桃花扇》的侯方域,跟李香君。可是王國維說,因為這個侯方域跟李香君是在明朝的敗亡的戰亂之中,兩個人分散了,而李香君跟侯方域的愛情始終不渝,中間曾經有人要逼迫這個李香君跟另外一個人結合,李香君就碰破了她自己的頭,所以她的血點灑在扇子上,所以被後人點染成為桃花扇,這是愛情,這是慾望。

可是最後說是等到最終侯方域跟李香君經過千辛萬苦死生離別見了面,因為道士的一句話,兩個人居然就覺悟了,沒有結婚,都出家了。王國維說你相信這樣的事情嗎?所以《紅樓夢》這個悲劇賈寶玉自己在感情的痛苦中,這才是真的悲劇。《桃花扇》說是兩個人這麼堅貞的愛情,經過死生離別,經過朝代的更易,最後因為道士的一句話,就點破了痴迷,就出家了,這是不可相信的。

因為他說《桃花扇》所要寫的,不是人生的真正的悲劇,《桃花扇》所要寫的是歷史的,是政治的,是明朝的敗亡,它所要寫的不是人生,不是悲劇,只是用侯方域李香君把這個故事貫穿起來而已,所以它不是屬於《紅樓夢》這個層次,而《紅樓夢》這個層次,才真正是悲劇的精神。可是所謂悲劇,就是古希臘的悲劇,它所謂這個悲劇的形成,又有三種不同的情形形成了悲劇。

第一種的悲劇是由於小人的撥弄,有惡人的撥弄。比如說秦檜,陷害了岳飛,風波亭父子歸天。這是因為小人的撥弄,由於惡人的陷害,而造成的悲劇,這是一種悲劇。還有一種悲劇是盲目的,是偶然的,是一種不知道怎麼原因的命運的悲劇。我是9月2號才回來的,9月1號從加拿大上的飛機,就在我上飛機的前幾天,我看新聞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後面載了一個人,這個車行得很快,這真是盲目,真是莫知其為而為,忽然一個電線掉落了,就把後面這個人勒在脖子上,居然把他的頭割斷了。他還抱著前面人的身子,這個摩托車後面是一個無頭的死屍,這真是悲慘,真是可怕,這是盲目的。這個不是一個惡人小人的撥弄,不是,這個只是你莫知其由來,就是無緣無故地掉下一條電線,無緣無故地就恰好掉在他脖子上,把他頭割斷了,這真是盲目的悲劇。而第三種悲劇,沒有一個小人惡人的撥弄,也不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盲目的、可怕的命運的忽然間的降臨。就是在尋常的人世之間,尋常的人與人的關係之間,沒有意外的事情,也沒有邪惡的小人,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說《紅樓夢》的悲劇就是這樣的一個悲劇。黛玉跟寶玉兩個人相愛了,那個時候,當黛玉的母親去世了,把她送回到她的外婆家裡邊來,而寶玉是她的表兄,表兄妹之間兩小無猜,自然產生了感情,那後來薛姨媽帶著寶釵過來了,也是親戚的關係,也是表兄妹關係。一個是姑表的關係,一個是姨表的關係,那麼在兩兩相形之下,林黛玉的身體比較軟弱,比較不夠健康,而且呢,性情比較狹隘,而寶釵這個人,身體比林黛玉健康,而且寶釵善於做人。你看《紅樓夢》寫薛寶釵,如果跟賈母在一起看戲,她點戲的時候,不是點她自己喜歡的戲,她就琢磨賈母喜歡什麼戲就點什麼戲。吃飯的時候,如果點菜的時候,她也琢磨賈母喜歡什麼樣的菜,她就點什麼樣的菜。而黛玉這個人沒有這樣的心機,尤其是寶釵撲蝶的時候,她聽到人家小紅她們私語,等小紅要開窗的時候,她恐怕被人誤會,她聽到這個話對她不利,她喊的是什麼?她喊的是「黛玉你跑到哪裡去了」?讓人家以為是黛玉偷聽這個話,所以薛寶釵真是善於做人。在這種情形之下,所以賈府之中上自賈母,下至寶玉最親近的侍女襲人要選擇,當然都選擇薛寶釵了,這是一種自然的事情。所以這不是有惡人的挑撥,也不是誰要故意陷害誰,就是人情事理,自然而然就如此了。所以他說,《紅樓夢》的悲劇就是在這種人世之間沒有惡人的挑撥,沒有意外的災禍,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這樣的悲劇,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第四章,他說的是倫理學上的價值。因為他說,按照倫理學來說,就是世界上,剛才我說的,世界人的生存全然沒有合理的依據,他說是全然沒有合理的依據。王國維真是一個悲觀的人,實在沒有辦法,他曾經在他早期的雜文之中,寫過三篇文章。他這些文章都是推求人生的意義,一篇文章叫做《論性》,我們說性善性惡,那個性。他怎麼說?他說「嗚呼,善惡之對立,吾人經驗上之事實也」。世界上有善有惡,善惡兩個相對立,這是我們在我們生活的體驗上,都可以看到的,有善有惡。自生民以來,自宇宙有生物有人類以來,一直到現在,他說世界上的種種事情的發生,常常都是善與惡的鬥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處處都存在這樣的善惡兩方面的鬥爭。政治與道德,宗教與哲學,都是因為這種善惡的思想而引起來的。歷史所記載的,詩人所吟詠的,都是這善惡二性的鬥爭,而善惡的二性的鬥爭,是一種永恆的鬥爭。所以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這是從王國維對於人生的反思他所下的結論。

就是對於行為的一種解釋,你行善你王國維還寫了一篇文章,《釋理》,就是道理的理,他說什麼是「理」呢?一個就是理由,還有一個理就是理性。在倫理學上所謂「理由」,就是動機。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是你的理由,所以這個理由就是你做事情的一個動機。

他說如果把理由,做事的理由看成一個動機,那麼你善是一個動機,惡也是一個動機。你問那些惡人你為什麼這樣做,他有他一個理由。所以如果從理由來說,善是一個動機,惡也是一個動機。如果從理性來說,什麼叫理性,理性就是分析、思辨的能力,你把它說出一個道理來,理性是思辨的能力,他說理性可以說出一套道理來,你行惡也可以說出一套道理來。所以這個對於人生的解脫,從性來說,善惡一直鬥爭,是沒有解脫的。

從理來說,一個是理由,一個是理性,都不能給人以解脫。好,他又做了第三篇文章,這都是王國維的,王國維的第三篇文章就寫的是《原命》。他說什麼是命?命也有兩個道理,他說一般所說的命,說我們的福祿壽夭,是天生來的,這個叫做定命。這都不是我們人力所能挽回的。所以他說,你無論是從《論性》來說,無論是從《釋理》來說,無論是從《原命》來說,你都不能夠解決人生的問題,所以他認為人生的解脫就是你自己從你的慾望罪惡痛苦之中跳出來能夠出世,善莫大焉。所以這種解脫就不但是有悲劇的美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同時有了倫理上的價值和意義。

第五章,最後他是對於研究紅學的人提了一個建議,就是他的《餘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