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次12:(二一六)~(二三五)

(二一六) 皇后住在三條宮殿時代

皇后住在三條(1)宮殿時代,端午節的菖蒲,用轎子擡來獻上,便以香包賜下。

年輕的女官啦,御匣毅(2)等人則製做香包,分贈與公主(3)和小皇子(4)佩帶。

外頭也送來許多挺好看的香包,又聽說有人奉上青麥製的餅,

我便用青綠色的薄紙舖在一具十分雅緻講究的硯臺盒蓋之下,獻給皇后:「這是從籬笆外來的(5)。」

未料,竟蒙賜以和歌一首:

花兮蝶兮此節日,

世人紛紛競相追,

唯君曉知兮吾心室(6)。

將那薄紙撕下一端,如此書寫著。這真教人感動。

附註:

(1) 原文或作「四條」,或作「三條」,各本多取後者,小學館本雖取前者,

註解表疑問,今從多數作「三條」。

(2) 藤原道隆之四女,亦定子皇后之妹,當時十八歲。

(3) 卽修子公主。

(4) 敦康皇子。

(5) 此語巧妙踏襲著「古今六帖」第二:「延頸嚙兮籬外麥,駒馬越垣僅為茲,吾愛淺薄兮何得積。」

其歌意謂:駒馬越垣(馬欄),好不容易嚙食麥草,而女心獨慮寵愛日損。

(6) 定子皇后亦能汲取清少納言心意,故此和歌踏襲「古今六帖」歌之末句,謂己正憂慮帝寵日損也。

案:當年(長保二年,ㄧ○○○)二月,藤原道長勸帝立其長女彰子為中宮,形成二後並立之狀況,

而定子後當時懷孕,居於三條宮,與彰子後熱鬧之節會氣氛,相形之下頗顯寂寥。故清少納言此舉,

令定子後感懷知己者稀也。

(二一七) 十月十幾日,月分外明亮時

十月十幾日,月分外明亮時,大夥兒想出外散步。

於是,女官十五、六人,皆著深紫色外衣,將裳裾褶上。

只有中納言之君穿了一襲豔紅色硬挺的絲衣,

又將頭髮自頭後拽向前面,跟她那新裝可真相配啊!

年輕女官們遂以「靭負佐」為她的綽號(1)。

瞧她們跟在背後嘲笑,而中納言之君竟不自知哩。

附註:

(1) 蓋以靭負佐(衛門府之次官)之制服為紅色硬挺之服(已見前第五二段文)故也。

(二一八) 再沒有人比大藏卿更銳耳的了

再沒有人比大藏卿(1)更銳耳的了。他簡直連眼睫毛掉落的聲音都聽得清楚。

在後宮西面,有一位此殿的四位少將(2),與我閒談之際,正在一旁的女官悄聲耳語:

「問這位少將,有關扇子上面的畫兒吧。」

我便輕輕附耳說:「待會兒,等那一位走了以後...... 。」

那聲音輕微得連那個女官都不一定聽得清楚,故她豎起耳朵問:「甚麼,你說甚麼呀?」

沒想到,大藏卿卻抵掌而道:「可惡。卽然如此,今兒索性就是不走了!」

不知道他怎麼會聽得見的?真教人疑惑。

附註:

(1) 藤原正光。為藤原兼通知六男。長德四(九九八)年十月,為大藏卿(管理朝廷財務、倉庫之長官)。

(2) 其人不明。

(二一九) 硯臺髒兮兮地積塵

硯臺髒兮兮地積塵,墨又邋遢研歪了一邊,腫脹了頭的毛筆上套著筆蓋頭,這些都教人看了焦躁,

其他身邊的東西,自亦不消說,而婦道人家之心,尤其可見於所使用鏡子和硯臺了。

硯臺盒子四周積著塵,隨便亂扔在那兒,委實不足取。

至於男人,書桌上拭擦得清清爽爽,硯臺若非雙層者,最好是兩具分別各有盒子裝妥才好。

那金銀裝飾的漆盒,未必要刻意講究,但求雅緻可也;墨啦、筆啦,樣式都要選取引人注目者,才夠情調。

居然也有人認為:橫豎都是一樣,便任由墨漆的盒蓋子缺落了一隻,硯臺也只有研墨的部份勉強有些墨色,

其餘部分則一任灰塵落瓦縫(1),看來這輩子也彈不去那塵埃,竟然還在那上面注水,至於那青磁的瓶子(2),

瓶嘴已掉落,頸部又是到處龜裂有洞,簡直不像樣兒的,人家倒是蠻不在乎,還以示人前呢。

附註:

(1) 蓋指品質不良之瓦類硯臺,故易裂,呈隙縫,致灰塵聚落其間也。

(2) 謂注水用器。

(二二○) 援引他人硯臺

援引他人硯臺,想練練字甚麼的。未料,那物主卻說:「請勿用那支筆。」

那種感覺,可真正教人不好受。要把筆擱下嘛,挺彆扭的,要繼續用下去嘛,又好像故意跟人家過不去。

其所以有此感受,實因為自己也深深有過同感之故。

別人用我的筆時,一言不發在旁邊看,有些人字寫得未必好,卻挺有興致,拿起我平素使慣的筆,

怪模怪樣地將筆根都浸泡到墨汁裏頭,於是乎,用平假名在細長型的盒蓋子上面亂寫 「甚麼甚麼」(1),

然後,又隨便擲筆,任由筆尖插進墨汁裏,真教人生氣!

但是,這種時候又未便發脾氣責備人家啊!

有時正坐在別人(2)面前,卻聽人說:「呀,好黯哪,坐過去點兒嘛。」也著實難堪。

又譬如去窺伺人家寫字,對方竟驚叫責怪,也同樣不好受;不過,此類事情,倒不會生在我所鍾情的人身上。

附註:

(1) 此段文字義未詳,今從小學館本註存疑。其他版本缺佚,此數段文字,頗有歧異。

(2) 蓋謂寫字者。

(二二一) 信函雖未必是稀奇之物

信函雖未必是稀奇之物,卻稱得彌足珍貴。試想:千里迢遞在外的人,教人牽腸掛肚的,

不知那人兒可安然與否?而當其讀信之際,竟感覺彷彿那人就坐在對面一般,不是挺奇妙嗎!

又如將自己心裡頭想的事情寫了下來,雖然未必真能傳達於對方,卻也令人心滿意足。

倘使沒有信函這種東西,不知會教人如何氣結心悶呢!

將心中千思萬想的許多事情細膩書寫傾訴於那人,便覺得一時鬱悶都獲舒洩;

而況,若能讀到覆函,實不啻有延年益壽之感(1)。此言真不虛。

附註:

(1) 「讀覆函,有延年益壽之感」,或為當時諺語,故有下文也。

(二二二) 河流

河流,以飛鳥川(1)為最佳。那淵深莫測不定,令人感到無常哀傷。

耳敏川(2),則又教人懷疑,到底聽清楚了什麼呀?真有意思。

音無河(3),則以其名曰無音,真是別出心裁的名稱,因而有趣的罷。

大井川(4)。泉河(5)。水無瀨川(6)。勿告川(7)。

名取川(8),究竟有何評論呢?真想打聽一下。

細谷川(9)。七瀨川(10)。玉星川(11)。

天川,在這下界,居然也有哩(12)。

業平所詠的「七夕可宿」一歌,更添助情趣(13)。

附註:

(1) 在奈良縣高市郡。

(2) 在京都市。

(3) 在和歌山縣。

(4) 在京都府嵐山下。又稱大堰川,為紅葉聖地。

(5) 在京都府,為木津川之上流。

(6) 在大阪府三島郡。

(7) 未詳。

(8) 在宮城縣。日語「名取」,音同「博取評論」,故有下文。

(9) 在岡山縣。

(10) 在京都府。

(11) 在陸奧地方。

(12) 在大阪府。以名為「天川」,而河在人間下界,故云。

(13) 歌見「古今和歌集,羈旅」,

業平所作:「為狩獵兮走天涯,今夕何夕身何處,七夕可宿兮天川湄。」

(二二三) 驛

驛站(1),以梨原(2)為佳。日暮驛(3)。望月驛(4)。野口驛(5)。山驛(6)。

曾聽一些感人的故事,又自己也經歷過一些感人之事,故而收集這個那個之間,

不禁百感交集起來。

附註:

(1) 原文作「馬屋」。為古時驛站,三十里設一驛,供道中換馬匹之所也。

(2) 在滋賀縣草津市。

(3)(4) 未詳。

(5) 原文無漢字,此逕取諧音字譯之。其地亦未詳。

(6) 未詳。

(二二四) 岡陵

岡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