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次6:(九六)~(一一五)

(九六) 後宮內,在五節慶典期間

後宮內,在五節慶典期間,委實異乎尋常。連遇見的人人,也都予以格外美妙的感覺。

主殿司之女官(1)輩,將各色布條裁成辟邪牌一般,用簪子裝飾在髮上,看來十分有趣。

清涼殿的拱橋上,坐著許多女官,人人梳著髻子,那髻上的紫色繫帶(2)顯得挺鮮麗,煞是好看。

難怪照拂舞姬的下女和陪侍的女童們都覺得很有面子的樣子。

至於由加冠元服的男子捧著裝有山藍與石松子的柳條盒子巡行,也十分有趣。

殿上人之輩則半脫直衣,手持著扇子或甚麼的,一邊在那裏打著拍子歌唱:「船行水上呀,浪濤高。(3)」

一邊通過五節舞姬的住所前,真箇有趣得很;那些陪侍舞姬的女官們,難免會心中騷動的罷。

而況,那些殿上人一忽而鬨笑,更會教人嚇一跳。

執事的藏人所穿紅絲底裳,看來尤其鮮明耀目。雖然準備好了坐墊子,但這種時候,誰也顧不得端坐其上,

女官們大夥兒都坐在靠外處來看熱鬧,而外頭那些人便任意批評咱們這兒的好好壞壞。

這段時間,似乎每個人的心中,除了五節之慶典,以別無他念了。

御前試舞之夜(4),執事的藏人嚴格地斷然宣稱:「除了兩位擔任梳櫛的女官、及女童以外,都不準入內。」

他們擋住門,硬是兇狠狠的樣子。殿上人央求道:「只放這一個人進去」,但是,對方依然頑固地拒絕道:「不成。別人會怪責我們。」

沒想到,後宮方面的女官約莫有二十人擠成一團,無視於兇巴巴的藏人,硬闖開門進去。

那藏人由於這突如其來的事情,一時間張口結舌地呆在那兒,只茫然地喃喃:「喲,可真是不講理啊!」

瞧那模樣兒,實在可笑。如此一來,陪侍的也都跟了進去。恨得藏人咬牙切齒。

皇上也蒞臨,他大概內心也覺得挺有興味的罷。

龍舞之夜(5),尤其有意思。一張張向著燈光的臉,看來是多麼稚氣可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於辰之日舞姬舞蹈時,任舉燭照之務。

(2) 婦女所梳髮髻,於其髮根,用紫色絲帶繫結之。

(3) 當時歌謠。此或以浪高船行喻晉官高遷也。

(4) 於丑日夜,舉行舞姬試舞。

(5) 於卯日,排練童女試舞。

(九七) 無名之琵琶

「皇上帶了無名之琵琶光臨,有人在那兒彈奏哩。」一日,聽人這麼說。

其實,哪裡是彈琴,只不過是像玩具一般用手指撫弄絃絲罷了。

我請教皇后:「這張琴叫甚麼來著?」

皇后竟然曉諭以:「毫不足取,連個名字都沒有。」她的機智更教人敬佩。

淑景舍的女主人(1)來訪,與皇后閒話種種之際提到:「我那兒有一管挺有來由的笙笛,是先父所遺留下來的。」

僧都之君(2)聽此,遂央求道:「可否將它賜與這隆丹。我這裡有一具很好的琴,來個交換罷。」

但是淑景舍主理都不理,繼續講別的事情,僧君雖再三言及,亦無答覆;

皇后終於說:「心中明明是想著:『否,不可替換』(3)的罷。」她的才情真是不可限量。

可惜,僧都之君並不知此笛名,所以難免覺得挺遺憾的罷。這事發生在後宮內。「不可替」之御笛,實乃在皇上處。

凡是天皇所藏之物,不論是琴、笛,都有珍奇的名稱。

琵琶,有玄上、牧馬、井手、渭橋、無名等名稱;和琴,有朽目、鹽竈、具等名稱。

我還聽說過:水龍、小水龍、宇多法師、釘打、雙葉等等各種各樣的名稱,不過,多數已忘記了。

頭中將常常有句口頭禪,道是:「宣陽殿裏第一棚」(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定子皇后之妹原子。當時為東宮妃,居淑景舍,故稱。

(2) 為道隆之四男,名隆丹。係定子之弟,原子之兄。

(3) 語出「江談抄」三:「否,不可替換。是笙名也。唐人慾購以千石,亦不雲不可替換,以之為名。」

(4) 宣陽殿在紫辰殿東方,其主屋內收藏眾樂器,故云。時人或以此喻樂器之佳妙者。「源氏物語」第

十三帖「若菜」亦有文:「這隻琴本是皇宮宣陽殿所收藏,代代稱為第一名琴。」(見拙譯洪範版第三冊七一二頁十行)

(九八) 後宮御簾之前

殿上人輩一整天都在後宮御簾之前演奏琴笛。

他們退出之時,格子門窗上未放下,而皇后這邊點著燈火,所以從外面看得見內裏的情景;皇后正扶著豎立的琵琶。

她穿著無可言喻的鮮紅衣裳,身上層層疊疊穿的盡是些光澤奪目的衣料子,可以看見在那黑色光亮的琵琶上,

披覆著多層次的美麗袖端,那抱持琵琶的神態,委實令人神往!

又偶爾覷見她那白淨的額際,真箇優雅美麗無比。

我悄悄跟身旁的同伴說:「那位半遮面的女子,定沒有這般美麗的罷。因為她不過是尋常婦人而已。」(1)

豈料,那女官竟強行擠進人羣,專程去把此話稟奏於皇后。

皇后聽後,卻也答說:「你可知道少納言講的是甚麼嗎?」

而話又是那女官傳回來給我聽的,真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此段日本學界多以為係踏襲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迴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香山詩集、卷十二)。以樂天筆下之長安倡女

比喻定子皇后,殊為不敬。然白居易詩東傳後,成為日本平安文壇最崇拜模倣之對象,

故亦不免於此心態也。

(九九) 乳母大輔今日

乳母大輔(1)今日將返歸日向(2)。

在眾多賞賜的扇子中,有一把是:一面畫著日光照耀,有旅舍啦,官邸等好看的圖畫,

另一方面則畫著京城的風光,大雨之中,有人沉思的狀況;更有皇后親筆題詠:

長雨猛兮難盼晴,

京城一片煙水漫,

何不向日兮思緒縈(3)。

她怎麼捨得離開這樣好的女主人而遠行他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

(1) 蓋中宮定子之乳母。

(2) 或為其夫之任地,在今宮崎縣。

(3) 此和歌中,取「長雨」與「眺望」諧音之妙。又「向日」旣指乳母之夫任所,復與圖畫相關。

(一○○) 懊惱之事 --1--

懊惱之事,譬如給人的書信詠歌、或回人的信件,等遣人送去後,才想到要改動一、兩字。

趕著要縫製的東西,以為縫好了,等把針抽離,才發覺原來線頭忘記打結。

又如縫時把表裏弄反了,也是挺教人懊惱的事情。

皇后還住在南院的時期(1),一日,曾訪父君於西廂房。

女官大夥兒便都麕集在正廳裏,一時無所是事地戲耍啦、徘徊在迴廊上甚麼的。

忽而有命令,道是:「緊急需要。大家集攏來趕製縫紉」,遂卽捧來無花絲質的衣料。

大夥兒坐在正廳前面,每人拿著一份衣料,比賽誰能縫得最快;

互相避免面對面地,也不看別人一眼,人人瘋狂也似地縫著。

命婦乳母(2)率先縫製完擱下。

她逢的是身長連袖的部份,由於求勝心切,竟然沒發覺到將表裏弄反,線頭也沒有打好結就急急忙忙下來;

等到要對合時才知道整個兒弄錯,於是,大家笑成一團。

別人說:「趕快重縫呀。」

她卻不服輸地說:

「誰願意錯了重縫的呢!若是有花紋的綾羅,縫錯的人自然不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