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8章 杯水車薪

「微臣參見皇上,皇后。」劉遠向立政殿內的李二和長孫皇后行禮。

「愛卿平身。」

「謝皇上。」

一番君臣之禮過後,李二看著劉遠,一臉平淡地說:「劉愛卿,你現在應忙著籌備長安的新路才對,為何這般有空來看望朕的?你可不要忘了,你可是立下軍令狀的,若然做不到,可休怪朕無情了。」

生怕劉遠撂擔子,李二先用話堵住他的嘴,免得他說出口。

劉遠苦笑地說:「皇上真是好算計,本以為是一件好事,沒想到轉眼變成了苦差,請皇上放心,既然應下了,微臣一定盡心竭力做到,絕不輕易言棄,不過皇上說過,會配合微臣,支持微臣的,不知皇上可曾記得此事。」

「沒錯,朕說過,不過朕也說了,除了錢銀,一切好辦,剛才你進宮時,看到長孫祥沒有?」

「看到了,微臣還與長孫大人寒暄了幾句。」

李二笑著說:「這就是了,長孫祥說你在長安西市圍路,堵塞了交通往來,不過朕知你是為了修路一事,責令他配合,你說,朕背後沒支持你嗎?」

「謝皇上,其實微臣先修築一小段,就是讓長安的百姓見識水泥路的妙處,這樣一來,推行起來也容易多了,不過由於時間太忙,還沒有與長孫大人好好溝通,這倒是微臣的不是。」劉遠沒想到,這長孫祥這麼快就來告自己黑狀。

「好了,別扯那些沒有用的,說吧,此次找朕所為何事?」李二也懶得和劉遠扯皮了。急著批改完奏摺,晚上可以一家人一起用膳,半年多不見長樂公主,特別是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讓他更是倍覺珍惜。最近喜歡一邊吃飯,一邊聽李麗質說途上的見聞,特別的民間對自己的評價等等。

「是,為了籌備修路所需的款項,微臣準備搞一個慈善拍賣,所謂慈眉拍賣。就是收集名人上流的物件,賣給一些喜歡收集這些東西之人,出售所得,全部用於修路之用,所以請皇上和皇后支持一下,也捐出一些物品。用作拍賣之用。」

說完,劉遠又詳細說了一下有關慈善拍賣的運作和意義,聽得李二夫婦頻頻點頭,待劉遠說完,李二對長孫皇后哈哈一笑,然後有些得意地說:「觀音婢,聽到沒有。朕都說這小子有辦法的,現在聽到了吧?」

「是,皇上英明。」長孫皇后說完,隨手從頭上撥下一根鳳釵,笑著對劉遠說:「劉卿家,本宮這釵可以嗎?」

劉遠愣了一下,沒想到長孫皇后這樣爽快,不過一看到釵,搖了搖頭說:「皇后,這是鳳釵。天下間,只有你才能佩戴這種飾物,拿去拍賣可不是很好。」

長孫皇后聞言,微微一笑,把頭釵插回髮髻上。稍稍思索了一下,從手腕上褪下一隻玉鐲說:「既然如此,就拍了此物吧。」

劉遠細眼一看,那麼玉鐲晶瑩剔透、光滑圓潤,一看就知是玉中極品,連忙說道:「皇后,這個玉鐲太名貴了,要不換別的?」

「錢財本是身外之物,此次修路,是利國利民之大事,劉卿家擔子不輕,本宮算是盡一點微薄之力。」長孫皇后一邊說,一邊把玉鐲交給身邊的宮女,很快,那宮女就用一個精美的盒子包好,送到劉遠手上。

真不愧是千古一後,大是大非面前,拿捏得還是很好的,一聽到慈善拍賣,馬上的就把心愛的飾件捐出,心繫萬民,母儀天下,一舉一動都堪稱婦人之楷模,這一點,李二是拍馬也追不上,最起碼,在劉某人心中就是這樣認為。

這玩意值錢啊,皇后親自戴過的,劉遠已經決定,如果價錢不是標得特別離譜,自己就拍下來,送給小娘,因為她的首飾,送了不少給杜三娘和胡欣,是該好好獎勵她一下。

「劉遠,你說,朕捐些什麼合適?」李二有些猶豫地說。

這稱呼變得真快,剛剛還愛卿的,現在一下子又變得直呼其名了。

「皇上是九五之尊,只需用一些尋常的物件,這樣更有意義,例如碗筷、御筆、墨硯等等,隨便一樣即可。」

「這個好辦」李二隨手拿起桌面上那塊硯台說:「那朕就把此硯台捐了。」

劉遠連忙雙手接過來,一臉高興地說:「謝皇上,有皇上和皇后的支持,臣有信心,一定把路修好。」

「此言大善」李二一下子高興起來,笑著對劉遠說:「朕就等你的好消息。」

「微臣遵命。」

……

長安報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大至國家大事,小到黎民百姓,軍事、民情、娛樂、八卦新聞、文章點評、小說連載等,在空閑時看報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秀才不出門,知曉天下事,可是細心的讀者發現,最近有關報道長安城的道路的篇幅越來越多,先是說哪裡塵多,哪裡泥濘,接著又有知名郎中指出,吸收得塵多,對身體的危害,然後把黃土路、石板路、磚路相比較,那個優劣,甚至連在建中的長洛高速也拿來點評。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路就成為長安百姓的熱門話題,人們在茶餘飯後、街頭巷尾討論這件事,可是隨著討論的深入,一向驕傲的長安百姓心裡開始不是滋味,他們開始發現,自己腳下走了幾年或走了幾十年的黃土路,看起來是那樣的彆扭,下雨天那泥濘是那樣能以接受、晴天塵土飛揚對身體是那樣不好,慢慢地,一個個變得憂心忡忡起來:「這路怎麼那麼差啊!」

「馬車一駛過,一地都是塵啊!」

「那家什天天都抹一次,那抹布都是黑的。」

「老張不是天天咳嗽嗎?不知是不是住在街口,吸入太多塵有關。」

「要是能鋪一條像長洛高速那樣的路就好了。」

「是啊,皇上能主持修築一條不怕泥濘、不揚塵的路多好啊。」

就在人心浮動之際。眾人終於從長安報得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皇上體恤民情,已經下令揚威將軍劉遠修築一條與長洛高速樣的新路,因為國庫緊張,號召長安的百姓、商賈、文武百官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長安建設得更好云云,就是連口號都喊出來了:建設美好長安,還我安樂家園。

報道一出,一時間,應者雲集。不少長安的百姓已經蠢蠢欲動,而事實上,長安報刊出的當天,已經有人到長安報館詢問捐款的事項,時機越發成熟了。

就在時機成熟之際,劉大官人開始出發了。目標就是化緣。

第一站,劉遠選擇長孫無忌,原因很多,一來他是文官之首,影響力大,二來他名下物業眾多,身家豐厚。三來這也算是李二的事,他這個皇親國戚怎麼也得表示支持吧,只要他作了一個好榜樣,那麼以後「化緣」也就方便得多了。

劉遠很順利進入了戒備森嚴的長孫府,長孫無忌也很給臉面,親自在書房接見了劉遠。

兩人寒暄了一會,劉遠就開門見山地說:「長孫大人,不知最近可有關注長安報?」

「看,老夫那是每期不落,劉將軍這話的意思是?」

這個老狐狸。以他的智商,怎麼猜不到劉遠的來意,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跟劉遠打啞謎呢。

劉遠徑直說:「那長孫大人對長安城的道路怎麼看,用水泥路替代黃土。不知長孫大人持什麼意見呢?」

「這個當然支持」長孫無忌一臉正色地說:「修路補橋,那是行善積德之美事,當年修築長安時,時間倉促,很多設施並沒有完備,這路就是其中一項,報上說得對啊,雨天泥濘不堪,晴日塵土飛揚,能換面水泥路,老夫那是打心底贊同。」

劉遠搓著兩手說:「長孫大人,估計你也知,皇上責令晚輩負責此事,不過現在國庫空虛,一應款項,全憑自行籌措,不瞞長孫大人,劉某此行,正是找你化點緣,所以,還請長孫大人慷慨解囊,為長安的修路事業出一分力。」

「賢侄既然開口了,老夫斷無的拒絕之理,那好,老夫決定把今年的俸祿全部捐了。」

捐一年的俸祿?

劉遠愣了一下,然後小聲地說:「就……這些,還有嗎?」

一個子捐出了全部的俸祿,可是劉遠並領情,很明顯,就長孫無忌來說,他是按正三品來發放,每年祿米400石(糧食的容量單位「石」,當時的一石,今制不到100斤),職田9頃,防合(雜役)38人,每日發常食料九盤(細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醬四合,醋四合,瓜三顆,鹽、豉、蔥、姜、葵、韭之類各有差;木幢、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約合每月8000文到一萬文之間,當然,這些不是他收入的全部,像逢年過節的賞賜、名下田莊的收成,商鋪的收益還有封邑的稅賦,這些才是大頭。

當然,像官員的孝敬等灰色收入,那就更多了。

長孫無忌作為皇舅,深得李二寵信,名下產業無數,現在說用一年的俸祿打發自己,那不是準備用一百幾十兩就把自己當叫花子一樣打發嗎?劉遠當然不滿意。

「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