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擴

酒席上商量就好辦事,只得三言兩語的工夫,一下就將王況原本準備到後年再辦的全國大賽就提前到了明年,名字就定為「天下廚藝大比」,這又是王況搞了個埋伏,萬一以後那些番屬國也想來參加呢?

至於組委會的名詞,這時候的人很難理解,乾脆就還是用了沿用評考團的名,設個評考局,大會的籌辦,人員的選拔等等事項,一概由評考局負責。

評考局設主事一名,副主事若干,秘書若干,評考若干。評考局主事一職位,大家都知道王況一直在避免著廚藝大賽沾上官方的身份,就把目光全都投到了孫銘前身上,作為發現王況的伯樂,孫銘前當這個主事是順理成章。

而幾名副主事,就由其他幾個客棧的東家來任,這主事和副主事不能落到旁人手中,要是這兩個職位全被建州之外的人拿去了,搞個不好,以後就會把賽會給挪到其他地方去,這是在坐的人幾乎都不想看到的,當然姜洪除外,不過他現在也沒多想,姜家能走到今天,他也已經很是滿足了。

評考則很簡單了,除了今年的那幾個評考成員外,以後每次的廚藝大比前三名都將自動擔任評考,當然他們也得放棄參賽的資格,要是還想參賽,那就放棄評考資格,二者只能選一個。

當然做為主事和副主事,只能是籌劃,不能干預到評的評選活動中去,這也是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孫銘前自然是同意的,不然的話,富來客棧可就要避嫌不能再參加大比了。

想到今後真的有事可做了,而且還是大事,孫銘前一時間是意氣風發,連灌了好幾甌酒下去,要不是王況攔著,恐怕就要醉倒當場。

原本在王況想來很是艱難的全國大賽就這麼在建安官員以及程處默和自己等人幾個的笑談中就定了下來,由不得他的心放得更野了些,要是等到萬邦廚師來朝,那場面應該是有多壯觀就多壯觀,恐怕在賽會的時候,其繁華程度和長安也是相差無幾了。

席間那些官員也提到了,大家不妨回去尋尋看,有哪個親友或者同年同窗族中有開酒樓客棧或食肆的,都寫信去相約,哪怕是開個小吃鋪的也可以來,若是路費也出不起的,沒關係,儘管來就是,建安這邊負責你賽會期間的食宿和回程盤纏。

既然要掏錢,依了王況一視同仁的性子,乾脆的,就定為了每個參賽的酒樓食肆客棧,不論大小,建安一律按每家三個名額來提供食宿和盤纏,多的你自己掏。

小食鋪肯定派不了那麼多人來,三個就頂了天的,能派得起多人的,大多都是有點財力的,這點錢,還是沒問題的,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小門小戶人家來不起的問題,也不會落得個有失偏頗的話頭給人抓了攻許的把柄。

當然,只限於這第一次,以後想再來,那就得自己掏腰包了,不光要管自己的食宿盤纏,要參加大比,你還得交報名費,不然的話,這廚藝大比的獎金和一應運作費用,總不能全由建安這些東家出罷。

廚藝大比現在最要緊的是造聲勢,先不管來人廚藝如何,第一次大比都招了來,湊夠人數,把聲勢給造出去了,隨著大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還愁沒人來?

這樣,也限制了以後人多魚龍混雜的情形出現。若是手藝好的,你在當地肯定是有了一定的名聲,開的食肆肯定客人不少,收入應該還是可以的,負擔這點費用應該沒問題。若是廚藝不佳的,開的食肆鮮少人光顧,恐怕就有問題了,這樣的人,就得設個門檻,以後不是誰都可以隨便來參加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那麼些人,身懷絕技,但又是窮困潦倒的,所謂說百巧千窮,說的就是這類人,但王況不是聖人,他沒法顧及到所有人,為公平競爭只能這麼來。

不過,若是真被王況發現有這樣的人,王況並不排斥暗中資助一二,這樣的人才,埋沒太可惜了,至少,也可以讓他到富來各處的分號里去顯顯身手。

天下沒人是傻子,廚藝大比既然會是三年舉辦一次,以後參加的人恐怕會是越來越多,這第一次就能有三個名額的資助,等於是建安出錢請他們去遊玩了一番,所以,王況料想明年來的人應該是不少的。

這就面臨了一個問題,整個建安的客棧只有那麼幾家,到時候安排住宿可是個麻煩了,黃良和林明及那些個官員也想到了這點,就有人提了出來。

「這有何難?各家各戶總是會有空著的屋子罷?就讓那些人家將屋子收拾出來,單獨設立個門戶出入,這第一年么,自然是由評考局出錢支付,第二年後,那就由參賽的人自己掏錢了。」王況臉皮很厚的就將後世的家庭旅館給搬了來用。

這樣做好處不少,平時客人不多,建安不需要那麼多的客棧,就現在的客棧,客人都沒住滿呢,你還開?那就是賠錢的買賣。而等到以後來往的客商逐漸多起來,自然客棧也就會慢慢的開多了。

但是廚藝大比是三年才一次,道內的大比也才兩年一次,這都是比季節性還季節性的人流,總是不能讓客棧開著就為這一波吧,所以家庭旅館就是最好的選擇。這麼一來,既給了建安人創收的機會,也會在日後的經營中逐漸產生競爭。

只要有人在第一次嘗到了甜頭,那麼第二次,他就會想著辦法的多讓人上門來住宿,既然要招來更多可客人,那就得先在硬體上下工夫,有一家改善的,其他家也會跟著改善。等到硬體都上去了,提升空間不是很大了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從軟體上下工夫。

如是一來,以後,恐怕是建安沿街的房子都會越蓋越漂亮,也會越蓋越高,畢竟城裡的土地是有限的,以現在的建築技術,木結構的房子蓋四五層沒問題,家家的地都很大,多蓋兩層上去,一家起碼能多出七八間房,那就能解決了這種季節性的客流安排問題。

當然,建安城擴大也是必須要抬上議事日程的,只是這擴城一事,不是黃良和林明可以做主的,一個地方的城牆有多寬,有多高,方圓多少,都和軍事密切相關,朝中都有備案的,就是為的萬一發生戰事,好能迅速的根據這些資料來安排派多少援兵,如何派的問題。

戰時,一丈長的城牆上安排多少兵是最合適的,這都有規矩,你要兵少了,防不住,要是兵多了擁擠,施展不開手腳也是麻煩,所以,任何一地,想要擴大範圍改城牆,必須要上報朝廷。不然的話,你一座城,本來守城牆的只要一萬兵,結果你不聲不響的擴了一倍的周長,那就需要兩萬兵,等開戰了,朝中不知道,只給你派了一萬的兵,那守起來就困難得多了。

但是修城牆卻是沒關係,城牆日久總是要修的,難道還要等到朝庭批文下來,只要你修的時候不超出規矩就行了,沒人管你。

只是歷來,隨便哪個城市,極少有擴大規模的,即便是擴大,也是在朝庭限定的範圍內擴,從來沒有過哪個城市是一下擴一半以上的,除了那些因為軍事需要而設立的新城之外。

現在,建安就要打破這個記錄了。

可以想見,如果按照王況設定的道路走下去,十年之內,建安人口恐怕暴漲不止一倍,這其中大部分都將是外地遷來的,包括建安本地的鄉下,會有許多人來建安淘金。城外固然是可以住人,也可以經商,但在尋常百姓心中,沒有城牆的守護,並不會覺得安全。

所以,要讓人安安心心的在建安落地生根,那就得提供安全的守護,讓他們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因此,將城區面積擴大是勢在必行的。

不過這個工程恐怕就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完的,但提前做,總比將來人口擁擠了再來好,事實上,完全可以分幾步走。

城西就是建溪,從城門口到建溪還有一里之遙,如果直接把建溪當做護城河來用的話,就可以把城牆直接建到溪邊,僅這一項,就可以把建安擴大一倍,而且有建溪作為屏障,那麼靠溪的一面城牆可以最後再建,建溪雖說名為溪,但寬就有十幾丈,最淺處也有一丈來深,絕對是個天然的屏障,只要將那座石橋拓寬了,橋頭設個城門也就行了。

如此一來,浩大的工程也只是建兩段長一里的城牆而已,這個只要運作一下,借著建安升格的機會,找朝廷撥點款項下來,再讓商戶們籌點,州里出點,縣上出點,還是能承擔得起的。

一般要讓朝廷批准擴建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一擴建就是要銀錢,好在這對現在的建安來說都不算什麼難事,一來是建安剛升格為中縣,擴容是在所難免;二來是這兵部如今可是把持在李靖手中,改城牆的第一關,是最難的一關,也就是兵部的批文,只要兵部肯批,後面的基本就沒什麼問題了,這個讓李業嗣去做就是。

李業嗣自然是滿口答應,一直以來,他都覺得對不大住王況,雖然王況並不計較,也能理解他們李家是受命所在,身不由己。

坐在席上的姜洪是越聽越心驚,王二郎這手筆可是夠大,一句話,就想把建安給擴大一倍的面積,瞧他的意思,今後還有向東向南擴的意思。

向東向南擴是肯定的,但是城東和城南都是耕地,要擴就得讓縣裡出面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