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華夏有鼎 第三十五節

軍事和政治大環境的不斷變化,對中國境內的文化思潮起了相當大的反作用,隨著大漢帝國各重兵集團的陸續南下,南中國各地的偽清殖民政權、地方軍閥政府頃刻間土崩瓦解,而在此之前,曾被用各種屠殺手段強力遏制的社會反思思潮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出頭來。

在這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思想潮流之中,影響最大、受眾最多、最為激進的莫過於針對關於幾十年前的八旗入侵的大批判,其中批判方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針對昔日的明帝國政府的施政措施,非常尖銳的指出了:「思宗舍小仁忘大義、行事騖遠」,從而導致「海內俱焚、內外交邊、九邊大開、家國大難」,總之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明帝國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中應該負主要責任,尤其是領導階層的瀆職和失誤是不可原諒的。

而第二個方向就非常明確的指向了東林黨,實際上,當這個思潮剛剛在江南開始迸發的時候,整個中國包括南方自己都是嚇了一跳,要知道東林黨雖然在明亡之後在政治上的勢力衰到了極點,但它在南方的影響力依然是巨大的,而不少明帝國的遺老遺少張口閉口就是我東林如何,一副:讀書人就是東林黨、東林黨就代表了讀書人的面孔。實際上,這個觀點在之前數十年之內也曾經得到過非常普遍的承認。

可以說,在明帝國滅亡之前的那數十年之中,東林黨在國內的名聲的確是相當不錯,至少大部分老百姓是這麼認為,當然這種聲望在幾十年之後看起來顯得有些可笑,但在當時國內政治鬥爭的兩派勢力之中,以官僚階層為後台的東林黨的確是在輿論上佔據了絕對優勢,而相對來說,以皇帝為後台的閹黨集團就差很多了,可以說在這一方面雙方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

相信明朝的皇帝應該是非常鬱悶的,把一些太監推到台前充當政治代表,那種先天性的形象缺陷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去彌補。

不過當明亡之後,東林黨的名聲就馬上就臭了,當初八旗殖民軍夥同漢奸偽軍部隊大舉侵華時候,被批得狗血淋頭的農民軍不屈不撓的堅決抵抗,而一貫以「忠直、大義、清流」等等大帽子自我標榜東林黨卻立即趴了下來,將土地和人民朝侵略者雙手奉上,這種令人吃驚的轉變可以說震撼了整整一代人,如果在明代以前讀書人還相信「風骨」之類的東西的話,那明亡之後,這話就完完全全變成了口號,恐怕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了。

所謂的東林黨立即變得臭不可聞,除了一些傻瓜式的讀書人仍然在自我催眠之外,所有人都看穿這個明為學術團體,實為政治集團代言人的真面目,不過令人無奈的是,那些昔日的明帝國東林黨搖身一變,又變成了殖民軍的土著官員,這批人利用滿清政府殘暴的文化政策,將已經發生的或者可能發生的批評和反思全部強行壓制了下來。

但是隨著林漢政權的南下,這種壓力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對此早已不滿的南方士林立即群起攻擊,這種批判的聲勢和烈度大得異乎尋常,到了後來,幾乎象是弄成了一場文化洗腦運動,但凡是和東林黨拉上關係的,幾乎都被拉出來大罵了一通,這裡面甚至包括了顧炎武和黃宗羲。

帝國政府的反應令人頗為費解,起初,挑起批判大旗的南方士林在大肆批判的時候,不少人對滿清政策的屠殺政策倒還是心有餘悸,但凡罵人的時候,大多都還是好好斟酌了一番,要知道罵人這個活動也是非常之有技巧性的,而讀書人的罵架,那也肯定和平常的潑婦罵街要大為不同。

基本上,這個被批判的等級被分為幾等,頭等被罵的當然就是已經被楸出來的那一小撮,譬如范文程、洪承疇之類死靶子;而緊隨其後的就是昔日崇禎的幾個失節的內閣大臣,到了第三等,那就是南明政府的那幫子漢奸了。

不過這種很有秩序的排隊分級很快就遭受了嚴重地破壞,要知道現在進行批判運動的主流並非是一個組織嚴密的輿論宣傳機器,而是一大幫讀書人,這批人分居各地,亂鬨哄的一窩蜂上來大罵,發言也是雜亂無章,所以不免泥沙俱下,其中除了少數相互之間有聯繫、有默契的小團體之外,大多數人都是胡亂找了一個不順眼的傢伙開炮,以求一罵成名,甚至還有不好人直接就是信口胡說,把自己的某仇人戴上個東林黨的帽子然後開罵,然後仇人反擊,稀里糊塗罵成一團。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批判的範圍就沒辦法控制了,幾乎全天下有名望的儒家學者都被不由自主卷了進來,其中就包括了顧炎武和黃宗羲。關於顧炎武的事情,雖然他本人不是東林黨,但眾所周知的是,周大人是天下名儒,結交遍天下,所以若說他身邊的朋友里沒有東林黨人那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種行為就立即被人掛上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者小人黨什麼群什麼、君子群什麼黨什麼之類的大帽子,被認為是有東林背景的偽君子。

而關於黃宗羲那就更冤枉了,若是光說他本人倒還真的和東林黨沒什麼瓜葛,但遺憾的是,他父親卻曾經是東林黨的得力幹將,昔日在崇禎朝也算得是黨內說得上話的一號人物,而咱們中國人向來喜歡按照血緣關係朝下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個兒子會打洞,這個姓黃的既然攤上這麼一個混蛋老子,那他自己能幹凈么?!

當這種言論剛剛出來的時候,可著實把南方的一大票地方官嚇得不輕,實話說現在仍在留在南方地方官位置上的那批官員,絕大多數都還是偽清投降過來那票人,這會兒大多數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卻沒想到自己地頭上居然會公然出現攻擊「朝廷命官」的文章,而且廣為流傳轟動一時,要是朝廷追究下來,這個麻煩還真不小。

更攤開一層說,這兩位可不是別人,一個是帝國博學鴻儒兼太學博士,平日里有事沒事還得給皇帝筵前講經——這個是什麼意思,朝好了說預備宰相,朝壞了說是政府形象代言人,最次那也是今後的那批天子門生的恩師。

而另外就更不得了,學名滿天下、天下大儒,朝廷三品大員,而且更為可怕的是,他還有個頭銜叫「帝師」!!

皇帝的師傅你們也敢罵?!這種事情鬧個誅殺滿門還真是一點也不冤枉。

於是地方官一面飛奏皇帝,一面趕緊出動人馬,緊急進行鎮壓,一傢伙把大票讀書人抓的抓、扣的扣,幾乎牢房都快被關滿了,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當這個活兒才幹到一半,南方大票讀書人正打算仿照東漢故事赴闕上書或者全國跑路的時候,揚州傳來消息:朝廷不以言罪士大夫,放人!!

江南官場頓時集體失聲。

然後士林轟動,林風形象立馬從朱元璋級別朝李世民那個階段直線上升,天下士林人人交口陳贊:看,果然不愧是讀書人出身的皇帝啊,深得我孔孟之精髓,果然就是與眾不同!

實際上,就在漢軍南下之前,南方士林對林風的普遍看法是:「福建破落子,讀書不成,轉而投軍」的角色,文化水平大體上和個客棧掌柜的差不多。

得到帝國政府的縱容之後,士林言論當然更加肆無忌憚,可以說現在的輿論空氣幾乎是空前未有的自由,如果從歷史上來比較的話,可能就只有春秋和戰國時代能拿來對比一下,但凡是帶了個頭巾的傢伙無一不是牛B哄哄,逮誰弄誰,於是受害者範圍繼續擴大,整個帝國上下,從林風那個級別朝下數,由李光地開始到最鄉下的某鄉丁結束,但凡只有讀書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某官挨罵,帝國政府的官員威信,普遍性地下降了幾個等級。

實際上就在這個時候,林風也承載了來自官僚集團的巨大壓力,就在大批判持續而深入地進行的時候,朝野官員幾乎就象是發瘋了一樣拚命上書,強烈要求帝國政府對這種封建主義自由化傾向進行嚴厲鎮壓,實際上到了現在,這種毫無秩序的輿論現象對目前的中國社會造成的負面印象和社會混亂是顯而易見的,而自秦始皇時代開始,中國各朝各代含辛茹苦營造的「衙門威武」形象幾乎遭受了傾覆性的打擊,這對今後地方政府對行政區劃內的控制是非常不力的,直接影響今後政府行為的行政效果。

這一次的士林大混亂和前幾次經歷過的讀書人鬧事可謂完全不一樣了,不論是規模、影響、效果,還是事件本身的性質和目的,都有著質的區別。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這一次林漢帝國內部朝野各派勢力幾乎達成了空前的一致,那就是一定要進行大範圍的鎮壓——最少,也要遏制住這種思潮泛濫的勢頭。

林風對此依然保持了鎮定和沉默。

沒有人知道皇帝陛下現在在想什麼。

作為帝國政府最高首腦,作為一個軍政兩面的全權獨裁者,他目前的表現是令他所領導的政治集團非常不滿意的。嚴格的來講,這就是瀆職。

但是不論是官僚集團還是其他什麼人,卻對此無可奈何。

在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的力量,哪怕是最為最貴的皇帝,他的力量,也是遠遠要比一個集團、一個階層要小的——

但是,在某一個特殊的時代,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