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 第二十三節

領受任命之後,馬進良立即快馬奔回天津,近衛第三軍火速開拔,就近上船,沿運河南下向德州方向運動。

就編製而言,近衛軍系統較其他地方部隊無疑要完善得多,按照這幾年沿襲下來的習慣,漢軍之中的「軍」這個編製是有大小之分,而所謂「大」和「小」則又要認領軍將軍的軍銜而定,如揚威中郎將劉栳泗的第五軍,他的軍雖然是林風起家的老部隊,但因為領軍將領軍功不卓,所以屢次錯失了擴編的機會,編製和規模一直維持在四個旅左右,全軍作戰兵員不過八千人許,加上其他非作戰人員如幕僚、郎中、文吏等總數也只有一萬一千多人,而一個中將率領的軍,如平遼將軍王大海的第二軍,他的部隊則兵種齊全,編製龐大,作戰兵員計有四個火槍旅、一個騎兵旅和一個炮兵旅共一萬兩、三千人,若是再算上軍中的後勤、文職和野戰醫院的話,恐怕不下一萬五、六千人,所以同為「軍」這一級別的作戰單位,相互之間的戰鬥力也是相差很大的。昔日寇北中郎將趙良棟在漢、准戰爭中獨部挺進,力殲西蒙古東路軍,軍功如此卓著,而僅僅只領受一級軍銜就心滿意足,也就是這個道理,中將與少將的區別不僅僅是榮耀和官位,同時也代表著麾下部隊的實力,含金量幾不可等同而語。

近衛軍與外鎮軍隊的區別就在這裡,因為是漢王的親兵部隊,就編製而言無視領軍將軍的級別,在大漢朝廷之中,近衛軍領軍軍官一般被視為中央政府的官員,具有很大的臨時性和流動性,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將其調走,就先例來看,比如近衛第一軍少將參謀長慕天顏,本是軍中將領,但也可以領受政務派往他國出使,也正是這個原因;而其他外省軍隊的軍官,則被視之為地方官員,少將級別以上的高級軍官一般都可以算得上是封疆大吏,所以就官僚制度的角度來看,他們可以被稱為「藩將、外官」,而職位一般也相當穩定,如果不是出於非常危險的理由,中央朝廷是絕對不會突然進行撤換的。

林風授命馬進良指揮此次德州戰役,基準也因緣於此。馬進良本人雖然僅僅只是一個上校,但他指揮的部隊卻不遜色於任何一位中將領銜的大軍,近衛第三軍的實力相當雄厚,共編有四個火槍旅、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騎兵旅,另外還有特撥的兩個重炮旅,實際作戰兵員超過一萬六千人,同時還有直隸三府數十州的民團作為輔助工兵和輜重部隊,沿運河機動往返,補給無虞,軍力不可謂不強大。而他面前的敵軍不過三萬人許,而且一旦打起來的話,還未必能夠得到濟南方面的增援,說就戰場形勢而言,漢軍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這時在德州前線於敵軍對峙的是趙應奎的近衛騎二軍和王忠孝的近衛第四軍。

趙應奎和王忠孝關係很好,從兩人的經歷上來,趙應奎和王忠孝都是出身於馬英部隊的遼東馬賊系,在遼東戰爭中表現很好,於是經林風特旨簡拔跳入近衛軍系統,在近衛騎二軍任職,此後又領軍西征葛爾丹,一個在忻州蒙古大營親冒矢石圍攻葛爾丹,一個率鐵騎增援騎六軍力殲怯薛軍,因為風格硬朗、敢於拚命,於此役一戰成名,成為漢軍之中威名赫赫的悍將,所以在回軍之後,林風就立即將兩人調到河間府和廣平府一帶駐守,警戒王承業,威懾楊起隆。

有了兩位著名的悍將衛戍邊界,這段時間邊界上顯得相當平靜,其中這種太平也並非全是有「名將」坐鎮的原因,如今的大漢朝廷兵鋒咄咄,實力強大,山東軍和河南農民軍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求戰慾望,就老百姓的生活來看,現在的三省邊境跟以往沒有任何不同,自從北方戰事消弭之後,流民陸續返鄉,各個省份都顯得很太平,所以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三方諸侯都沒什麼封鎖邊境的打算,老百姓和商人的過往都沒有收到太多的留難。

這種情形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與其他國境線不同,不論是直隸、河南還是山東,原本就是一個國家的人,同文同種,根本沒有任何理由互相排斥,實際上在廣平府和大名府一帶,不少村莊就在軍事分界線之上,老百姓早上起來拾糞,抬腿就去了河南,上午耕田,馬上又到了山東,回家吃飯,又回到了大漢治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強令老百姓嚴守邊界無疑是一件相當荒謬的事情,而且除此之外,許多邊界的村鎮之間關係非常密切,稍微一盤算不是七大爺的兒子就是九大嬸的表侄兒,既有血親又有姻親,就中國的傳統國情來看,阻止老百姓的這種親戚往來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而且老百姓也不可能因為漢王殿下不喜歡趙申橋大人而拒絕走親戚。

現在邊境上糾紛最多的一般都是兩種事情,一種是村莊之間因為農田澆灌問題而發生械鬥,第二種是各自官府為部分地方的稅收權而發生糾紛——這個問題很複雜,就案例來看,比如不少老百姓人住在大漢境內,但田產卻在山東或河南,所以哪個官府有權收稅就成了問題,不過這種糾紛基本上也不會引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一般都是雙方百姓自行武力解決,就以往的經驗來看,漢軍方面的村莊接受過一些軍事訓練,同時還有民團組織,所以打起來往往佔優勢,而且因為民團和軍方關係密切的關係,有時候吃了虧還可以找漢軍里的熟人幫忙,雖然不至於出動騎兵和大炮,但在軍官的默許下,派幾個士兵穿便衣參戰,或者弄兩桿燧發槍進行戰略威懾還是可以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軍各地的駐軍和老百姓的關係還算不錯,當然,所謂秋毫無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漢軍的部隊組織相當落後,內部等級森嚴,士兵的日子也不好過,新兵入伍基本上一進營不論對錯先得挨上一頓,然後就是殘酷的軍事訓練,同時伴隨著一系列的體罰和人格侮辱,比較以往朝代的軍隊而言,除了伙食和軍餉還算公平之外,改變程度不算很大,但幸運的是,這些缺陷並沒有消弭廣大青年參軍的熱情,有時候這種情況簡直令林風很難想像,要知道如果在二十一世紀,如果哪個解放軍軍官膽敢向漢軍軍官靠攏的話,除了上軍事法庭沒有第二條可走,之後花費了很長時間林風才明白這個道理,漢軍士兵之所以能夠忍受這種不公平是因為他們也有發泄的渠道,因為新兵幹了一年之後就成為老兵,於是在軍營里就基本上有了一些地位,反過手來毆打新來的菜鳥,除此之外,還可以借訓練民團的關係毆打地方團丁,同時還可以時不時出去偷雞摸狗、在街上對著大姑娘小媳婦吹口哨說下流話,而且當事人一般敢怒不敢言,因為這屬於中軍人特權的一部分。

這個時代老百姓堆軍人紀律要求可謂相當寬鬆,假若一支軍隊,不胡亂殺人、不姦淫搶劫,不勒索財物,那基本上就可以算做是「岳家軍」,公允的說,漢軍在這幾個方面基本上還算合格,就林風所知,漢軍士兵在地方上偷雞摸狗那是普遍現象,搖骰子賭博是正當行為,還有什麼尋釁滋事、和地方上的不良少年打架鬥毆也不是什麼很少見,軍官和憲兵部隊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殺人、強姦以及勒索卻是非常少,因為犯上了絕對死路一條,沒得什麼情面可講。

就各支部隊的紀律而言,近衛軍內部紀律最差的是騎二軍,基本上隔上幾個月就得搞一次運動,拉幾個倒霉蛋出來亮相;其次就是近三軍,大事不犯小事不斷,在天津城外近衛第三軍駐地周圍,原本是家家養雞戶戶有狗,但經過第三軍持續一年的努力之後,現在老百姓已經杜絕了養狗的壞毛病,同時也習慣在自家的卧室里飼養雞和鴨,唯一值得表揚的是,駐地周圍絕對沒有什麼遊手好閒的少年四處遊盪,任憑什麼背景的黑幫分子都非常之低調,廣大官兵對治安問題一向非常慎重,一般發現有看不順眼的傢伙,立即群起而攻之,為地方官府綏靖治安。

倒是新近組建的兩個軍紀律最好,尤其是馬庄武學出身領軍的炮兵第五軍,可謂是軍民關係的典範,唯一可惜的是,近衛軍系統之中,這兩個軍的戰鬥力是最差的。

對於部隊的紀律問題林風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幻想,不過後來一系列現實卻實在是令人情形,與他充滿理想主義色彩不同的是,並非是紀律越好、與老百姓關係越好的部隊戰鬥力就越強,或者說事實剛好相反,在大漢軍事集團所有的武裝力量之中,紀律最差的是騎六軍——這支部隊若是用「瘋狗」來稱呼那是絕對沒有任何不妥之處,在他們的防區奴爾干行省,這支部隊的名聲比惡鬼還差,屬於可以治療小兒夜啼的良藥,別的地區的士兵打架鬥毆用的是磚頭、木棍,他們打架鬥毆可以全副武裝騎兵衝鋒,如果對手是某個部族而且比較團結的話,甚至還會順手拖出幾門野戰炮,而就算出征之後,對待友軍也是凶神惡煞,就在不久之前的山西戰役之中,這支部隊甚至還有過毆打軍需官,搶劫友軍物資的現象。

其次第二號大爺是趙廣元的騎一軍,這支部隊的名聲雖然沒有騎六軍那麼響亮,但在蒙古大草原上也算是威名赫赫,同時膽子也大得出奇,平日里出去巡哨就是收取保護費,凡是在防區之內的各個蒙古部落必須按天繳納牛羊給諸位軍爺打牙祭,凡是經過防區的漢人商隊也必須在繳納商稅之外,另行上繳一些崗哨費、帶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