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 第十節

今天天氣很好,堪稱風調雨順,大漢領地再次獲得豐收,之後短短的半個月之內,新近收繳的賦稅填滿了原本因為戰爭虧空的府庫。自林風入主北京以來,這是第三次大豐收了,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旱澇災害,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據林風所知,中國這塊地方就生存條件來講算不上很好,自然災害非常之頻繁,而就在他八旗入關前十多年,這塊土地就像發了瘋似的降災,最後把垂拱兩百年的大明江山活活災掉,但林漢帝國鼎立之後,氣候卻忽然一下子溫和下來,撫慰著這個龐大的農業帝國。

雖然不知道原因,但這並不妨礙老百姓由此產生的安全感,自豐收入倉之後,基本上黃河以北的士林都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十七世紀雖然還有些科技進步,但黑暗愚昧到底還是主流,所以說氣候、天象很容易和國家的統治機構拉上關係,照古老的傳統來看,林風毫無疑問就是所謂的「真命之主」了——雖然從軍事上林漢朝廷已經達到了這個效果,但就一個國家政權來講,她的合法性和人民的接受程度是隨著時間不斷加深的,並非因為一時的軍力強大就等於這個政權的合法性,而這種連續的農業豐收就彌補了這一點。所謂「君權神授」,那絕對不單單只是幾個名望大儒紅口白牙就算數,歸根結底,還得看老百姓家裡的米缸。

與豐收喜訊同時到來的是,大漢帝國數千萬臣民終於有了為之奮鬥的目標——公元一六八六年夏,漢王妃終於為漢王殿下產下一子,過程順當,母子平安。之前林風從來沒有想到,某個孕婦的影響力居然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就在吳阿珂臨產的前天,大漢宰相李光地、漢軍總參謀長、巡檢都御史陳夢雷等一大批文官武將居然放開政務,齊聚漢王府外,等候小王子誕生的消息,而更令林風驚詫莫名的是,李光地這個道學先生居然會一本正經下令挑選名氣大的接生婆,而當小王子順利生產的消息傳到前堂之後,在李光地的提議下,林風坐在上首,群臣三呼萬歲,彷彿贏得了一場戰爭。

接下來的事情就容不得林風拒絕了,李光地大人當場潑墨揮毫,起草了改元詔書,同時大赦天下。

漢軍的此項舉措對中國政局產生了巨大影響,河南楊起隆聞訊後第一個派遣使者道賀,之後東蒙古科爾沁布爾亞格瑪、台灣鄭經、朝鮮李朝的使者亦接踵而來,出乎林風的意料,葡萄牙王國駐澳門總督以及英格蘭王國、荷蘭王國東印度公司也趕來助興,雖然這幫老外的東南亞老闆根本不知道林風生兒子這件事情,所謂的「使者」大多是駐天津辦事處工作人員的湊趣,至於是否真的能夠代表一個國家,在法律地位上還值得商榷。

就當今時代的林漢帝國的外交圈子來看,還沒跑來表達政治立場的只有南周吳三桂王朝、西蒙古准葛爾汗國以及俄羅斯帝國,就以上三個國家來分析,葛爾丹那是敵國,來不來根本無所謂,而俄羅斯帝國與大漢帝國簽訂過友好條約,可以說在對待東北地區事務上結成了半軍事同盟,現在沒來多半是因為地方太遠、路不好走,所以耽擱了;所以真正值得認真揣摩的就是南周吳三桂政權。

據軍械糧秣統計衙門可靠消息稱,南周皇帝陛下吳三桂現在已經卧床半年有餘了,去年的那一次對廣西的大規模戰爭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當南周大軍正式剿滅偽清叛匪的殘餘勢力、將整個廣西省納入囊中之後,這位著名的軍事統帥就立即倒了下來,健康狀況不斷惡化,雖然他的宮廷太醫悉心治療,而且還有許許多多人蔘何首烏之類的名貴藥材進補,但這也僅僅只是讓他苟延殘喘,並不能讓這個老人的身體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好轉,自從去年十月以來,吳三桂陛下已經有八個多月沒有臨朝聽政了,每天保持清醒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時辰,他所能擔負的全部工作也僅僅只是聽聽近臣朗讀一兩本奏章,然後用搖頭或眨眼表示是否用印蓋章。

於是在這種狀況下,南周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沒有進行過什麼大的軍事行動,朝廷裡面因為皇帝寶座的關係,分成了丞相夏國相和上國柱大將軍馬寶兩個派別,分別擁護吳三桂的兩個孫子,各方招兵買賣拉攏大臣,就等著林風的岳父大人咽氣。

因為皇室的直接姻親關係,女婿生兒子這種大事那是絕對不可能不跟岳父打個招呼的,所以當小王子哇哇墜地之後,漢軍朝廷的親使就立即乘船出航,走海路去長沙通報這件喜訊。

盡在意料之中,當吳三桂陛下聽到外孫落地的消息之後幾乎沒有任何表示,使者甚至懷疑他是不是還記得有個女兒嫁到了北方,而夏國相和馬寶兩位大人著與皇帝冷淡的表現截然相反,對漢軍使者表示了高度的熱情,分別向林風傳達了一些模糊不清但異常親熱的訊息,同時皇帝的兩位孫子也給沒見面的「小叔叔」贈送了大批禮物。不過親熱歸親熱,使者在南周大臣哪裡卻受到了冷遇,以至於建交的任務無法達成。

眾所周知,在一年以前,漢王殿下曾經接受過大周朝廷的赦封,所以按規矩來講林風應該是皇帝陛下的女婿兼臣子,對於這個概念南周的幾位飽讀詩書的大臣給出了兩個解釋,一個解釋是「外藩」,大概的意思就是吳三桂相當於歷史上的中原皇帝,林風屬於匈奴單于或者突厥狼主之類;第二個解釋就是外戚宗室,如果從史書上找教材的話可以和梁冀或王莽相提並論,反正總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現在漢王在大周皇朝「如日中天」之時居然還敢建元改號大赦天下,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謀反行徑,理應嚴懲。

這個言論得到了南周朝廷大多數大臣的贊同,雖然其中大部分人對把林風當成「蠻夷」,把中原地區稱為「化外之地」感覺有點匪夷所思,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立場,要知道這個問題就是中國皇權的「正統」之爭,屬於最最核心的原則問題,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妥協的,眾位大臣雖然久受儒家學術熏陶,但畢竟也還是政治家,要知道對於政客來說,良心和學術本身就是用來出賣的,利益才是真正決定判斷的準繩。

不過言論歸言論、立場歸立場,就現在的形勢來看,馬上與漢軍翻臉絕對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就軍事上看,雖然南周的將軍們一貫比較自負,但到底還是沒有那個膽敢拍胸脯保證能打敗漢軍,自林風大敗葛爾丹之後,漢軍的「騎射」名聲就天下皆知,連女真和蒙古都被漢軍閹了,很難想像還有誰能在戰場上討到什麼便宜;而就經濟來看,南周治下的各大行省都在之前的戰爭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目前財政緊張,連安撫流民、勸農開荒都夠嗆,而唯一的招牌商品茶葉貿易也被漢軍的晉徽商會壟斷,雖然之前南周也不是沒想過自行組織商業活動,但在台灣艦隊、偽清殘餘勢力的壓迫下,幾乎沒有收到任何成效。所以這件事情在讓南周朝野舉棋不定,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件本來是很正當的國家大政很快演變成夏國相和馬寶派別攻訐的導火索,到了後來,隨著辯論和爭鬥的擴大,這件事情本身似乎已經不太重要了,完全成了兩派相毆的靶子。

象皮球一樣被踢了幾個回合之後,可憐巴巴的大漢使者只好回到北京,隨同他回來的只有一紙半詔書半私人信箋的外交文件,不可否認,江南地區確實是生產文人的地方,這封信箋就寫得非常之有最准,辭藻優美、平仄公正而且篇幅很長,圍繞著漢王以及漢王妃、小王子和睦美滿的家庭生活進行了熱烈歌頌和讚歎,對於林漢帝國和南周皇朝淵源流暢的友誼進行的極大地祝福,此外就是一些模糊不清的感嘆,真可謂八股典範,不過唯一可惜的別人讀了之後根本不知道寫文章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不過這種小小的伎倆當然不可能難道大漢宰相李光地大人,這封半公文半信箋的東西立即被大漢朝禮部存檔,並且抄送各部,進行一番刪減加工之後,在許多場合公示給前來祝賀的使者閱讀,按照李光地大人的官方解釋,這封口吻親切的「國書」是南周皇帝陛下承認大漢王朝改元建號的合法性,並且表達了林漢朝廷與南周朝「翁婿一體」的親密關係,所以說這封國書與諸位諸侯使者一樣,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對林漢帝國的承認和祝賀。

外交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漢軍上下人人皆知,漢王登基稱帝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而如果一旦林風登基為帝,那絕對不可能象史書里的那種窩囊廢那樣關起門來稱老大,按照林漢軍事集團此刻的軍力和國力,如果林風一旦稱帝,那就至少要讓東蒙古科爾沁以及河南楊起隆、山東趙申橋臣服,將整個黃河以北納入大漢帝國的直接統治之下。

這是一件複雜而難以測度的事情,雖然楊起隆的農民起義軍一向與漢軍關係良好,但這並不意味他會臣服林風,乖乖的當一個大臣,之前楊起隆從來就沒有掩飾過自己的野心,而且公開打出的就是「大明皇太子復國」的旗號,可以想像,現在林風稱王應該就是他所能夠承受的底線了,若是稱帝的話,恐怕大有可能會舉兵相向;此外,東蒙古科爾沁也與帝國鹹淡不清,時好時壞,眼下准葛爾丹未滅,雙方還暫時不會展開大規模戰爭,但這也僅僅只是暫時,現在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能看到,大漢與東蒙古科爾沁遲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