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2章 林丹汗果然出動了!

在場的每個人,都不希望萬曆皇帝借這件事,再次向民間伸手。他們每個人的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民間集體的利益。如果萬曆皇帝向民間伸手,就等於是搶奪他們的財貨,和他們直接爭利。這是萬萬不允許的。白痴都知道,萬曆皇帝的手,伸出來容易,想要收回去,那就難了。當初,他們吃了多大的苦頭啊。

但是,如果不動用內帑的錢糧,寧夏鎮的叛亂,只怕難以迅速遏制。叛軍既然能夠強行攻克寧夏城,說明他們的戰鬥力,一定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怕比當初的勃拜還強大。一旦西北地區糜爛,整個中原也難保。這些基本的常識,他們還是懂得的。

趙南星說道:「原本送往遼東的錢糧,可否周轉用一下?」

周嘉謨說道:「不可。遼東將士,長久駐守苦寒之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如果錢糧稍有拖欠,就會釀成大禍。逆賊努爾哈赤所部,近期頻繁活動,大有聯合蒙古科爾沁部落,搶奪遼東之意,不可不防。又,河南錢糧已經用盡,不可再用,否則,容易生變。」

孫瑋說道:「這個徐逆,偏偏選在這個時候發難。如果到了七月,江南錢糧北運,太倉銀就會寬鬆很多,兩淮的鹽課,也有一筆收入。只是不能再等。坐等兩月,寧夏鎮必然糜爛矣。」

方從哲說道:「啟昧,你意下如何?戶部能否支撐到七月?」

楊東明說道:「如果戰事能夠在六個月內結束,太倉銀或許還能周轉。如果戰事曠日持久,則戶部必然潰散。每年秋季,就是九邊重鎮核算錢糧之日,新帳舊賬,都要清算。如果沒有定額的錢糧發放,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有寧夏鎮的先例在。」

趙南星果斷的說道:「那就不要內帑了,發兵前線吧。」

就年齡來說,趙南星要比楊東明小了三歲。他出生於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47年),楊東明出生於嘉靖二十六年。但是,趙南星是萬曆二年的進士,楊東明卻是萬曆八年的,相差了兩屆。因此,就資格來說,趙南星比楊東明更老。大明朝的官員,都是按照考取進士的年份來排資論輩的。考取進士的年份越早,資格越老。

在場的幾個重臣,除了隆慶五年進士的周嘉謨,就是趙南星的資格最老了。首輔方從哲,乃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在他們幾個的面前,根本就是小字輩。平時,首輔大人在其他官員的面前,還可以擺擺官威,但是,在他們幾個的面前,卻是擺不起來的。正是由於資格老,他才敢當著首輔大人的面,直接要求發兵前線。

書評區有朋友說,明朝的軍戶不許科舉,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到明朝後期,軍戶、商人也可以參加科舉。這個方從哲的祖上,就是軍戶來的,還曾經擔任過錦衣衛差使。不過,由於軍戶的文化底子差,基本上很少有考上的。

方從哲向周嘉謨說道:「漢川公,軍隊方面……」

兵部尚書周嘉謨籍貫漢川,世代居住於天門。他沒有號,在座的人,都尊稱其為漢川公。周嘉謨咳嗽兩聲,如數家珍的說道:「遼東鎮的戰兵不能調,薊鎮的不能調,三大營不能調,宣府鎮不能調,大同鎮不能調,山西鎮不能調……」

眾人不免有些糊塗。什麼地方的軍隊都不能調,這仗還怎麼打?就算是要節省錢糧,也沒有這樣排兵布陣的。單獨依靠西北三鎮的軍隊,想要剿滅寧夏鎮的叛亂,只怕是有難度的。趙南星說道:「漢川公,你的意思,只能在西北四鎮內部調動?」

周嘉謨說道:「目前只能如此。如果調動其他軍鎮,則變數更多。平叛的關鍵,不在於寧夏鎮前線,而在於朝堂之中。這一點,相信諸位都能明白,我就不多說什麼了。」

在場的幾個人,臉色慢慢的變得有點尷尬起來。周嘉謨的話,讓他們感覺到很不舒服。他們明白什麼呢?還不是那該死的黨爭。這是他們每個人都明白,卻又絕對不會承認的。也只有周嘉謨這樣的超級老資格,和黨爭又沒有牽連的,才敢這麼說話。

趙南星本身是頭上鑿字的東林黨。方從哲和東林黨素來不和。楊東明是中立派。孫瑋也是偏中立派,偶爾和楚黨、齊黨都有來往。雖然,在場的人,沒有其他黨派的代表人物,但是,這絕對不代表著,他們的力量不存在。只要有利益的爭奪,就有黨爭的土壤。比如說,平叛,就是黨爭的最好機會。

派誰去平叛?派哪裡的軍隊去平叛?給多少的錢糧?給什麼的封賞?能不能利用平叛的機會,給自己的人弄點好處?又或者是,能不能用平叛的機會,消滅幾個該死的對手?這都是黨爭的重點。打仗,是國家大事,通過打仗,可以獲取很多的利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無論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可以大做文章。

周嘉謨身為隆慶五年的進士,經歷了整個萬曆朝,資格比萬曆皇帝還老呢。連萬曆皇帝上朝,都要稱一聲周翁的。葉向高擔任首輔的時候,見到周嘉謨,也是畢恭畢敬的。因為周嘉謨指點過他的幾篇文章,葉向高還稱周嘉謨為老師。朝廷上發生的什麼事情,他不知道?各位大臣有些什麼樣的心思,他又怎麼會不知道?

寧夏鎮的叛亂報上來,周嘉謨就知道,朝廷肯定又要陷入黨爭的大漩渦了。本來,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有人發動叛亂,出兵平叛就是了,沒有啥好說的。可是,偏偏目前的朝廷……他敢肯定,簡簡單單的平叛,肯定會被這些人弄得一團糟的。重點,不在於平叛,而在於通過平叛,他們能夠得到什麼。為了得到屬於自己的利益,他們根本不會理會前線的真實情況的。

以前,遼東就是黨爭的重災區。各黨為了爭奪利益,在遼東地區,乃至朝堂之上,明爭暗鬥,刀光劍影,一片的烏煙瘴氣。如果沒有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胡扯後腿,遼東的努爾哈赤,也不會崛起得那麼快。前兩年,周嘉謨擔任吏部尚書,狠狠地整頓了一番,各黨才稍微收斂了一些。但是,他隨即就被各黨合力,從吏部尚書的位置,拱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

一個遼東,已經讓黨爭白熱化,現在,加上一個寧夏鎮,只怕是真的國無寧日了。周嘉謨簡直可以預見到,寧夏鎮的平叛戰事,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結束。因為,朝堂上的很多人,都不希望戰事那麼快結束。如果戰事結束了,就少了攻擊敵人的利器了,國家的錢糧,也沒有那麼輕易的落入私人口袋了。他將戰事局限在西北四鎮之內,就是要避免朝廷過分的插手其中。否則,真不知道,會鬧出什麼樣的爛攤子來。

「好吧!就這麼辦吧!內閣會立刻行文陝西三邊總督,全權處置寧夏鎮叛亂!戶部先調撥一批錢糧到西安府,交給黃克纘支配!」方從哲也是聰明人,明白周嘉謨的意思,果斷的說道。

首輔大人既然做出了決定,其他人也就沒有說什麼。會議結束,各人散去,餘音卻是裊裊。有關寧夏鎮的叛亂,還有朝廷的應對方略,很快就在京城裡面流傳。每天深夜,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悄悄的琢磨著,如何從這件事上獲取利益。京城和各地邊鎮之間的快馬數量,也陡然增加,隱約間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

趙南星從內閣出來,心情有點憤憤的。對於周嘉謨的隱約抨擊,趙南星是很不服氣的。他從來不承認,朝廷有黨爭存在。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結黨的行為。他認為東林中人,乃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大明帝國的未來而奮鬥的模範群體。任何針對這個群體的攻擊行為,都是可恥的,卑鄙的,下流的,不可饒恕的。就算周嘉謨的資格再老,都不能這樣針對他。

對於寧夏鎮的叛亂,趙南星可沒有周嘉謨、方從哲這樣樂觀,認為單獨依靠三邊總督的力量,就能夠將寧夏鎮的叛亂鎮壓下去。對於陝西三邊總督黃克纘,趙南星也很有意見。因為,這個黃克纘,時不時的,總是給東林中人找點麻煩。趙南星一直有計畫,要將這個黃克纘攆走,換上東林出身的人擔任這個職位。

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寧夏鎮發生大規模的叛亂,身為陝西三邊總督,總督西北四鎮軍務的黃克纘,罪不可恕。鎮壓叛亂,是他唯一的戴罪立功的機會。如果不能成功的鎮壓叛亂,他就死定了。因此,趙南星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個黃克纘,儘可能的增加一點麻煩。黃克纘不是需要錢糧嗎?嘿嘿,沒有!

朝廷的錢糧,大部分來自東南半壁,只要他暗中弄點手腳,故意拖延幾個月的時間,黃克纘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這一點,甚至不需要趙南星親自動手,只需要請葉向高暗示一下即可。東南半壁的官場,葉向高的眼神,基本等同於聖旨。等黃克纘被逮捕下獄,換上東林中人,江南的錢糧,就會迅速的送到。輕輕鬆鬆的,三邊總督這個不錯的位置,就落入東林中人的囊中了……

當然,有這樣想法的人,絕對不止趙南星一個。寧夏鎮出了這麼大的事,黃克纘肯定是完蛋了。以他的能力,試圖將寧夏鎮的叛亂鎮壓下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在後面拖一拖後腿,那就更加不可能了。在京城的很多角落,都有人在悄悄地商量著,到底怎麼樣,才能將黃克纘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