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6章 憂亂(一)

而遼東半島中北部。

作為這一路偏師先手將的种師中,也騎著馬帶隊走出了莽莽叢山之間。

眼見得遠處的建安州首府,屹立在石城山大片起伏坡地上的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南部),已經是瞭然在望了。

此地又稱高麗山城。因為隨著高句麗亡國而末王泉高藏給執送長安之後,境內最後一股抵抗的殘餘力量,就是盤踞在這裡一隅稱國自立的。

「真是上好的地方啊……」

不由他大聲的感嘆道。

「既有天然的山河險阻,亦有沃壤之野啊……」

光是從建安城的城制上看,就呈一個不規則圓形,中為谷地,四周因山設險築以城牆,多為石塊壘砌,部分用夯土堆築,陡峭處利用石崖作壁,周長五公里多。設有城門三,水門一,險處有望台四。

而城中又有小山丘凸起,當地俗稱為金殿山,是為府衙官邸的所在,居高臨下而自成一體的小內城。

山城的西面就是沿海零星小丘背後的渤海萬頃之波,東面和南面則是山勢疊嶂的憧憧險峻。

而在山城之前,則是北向延伸開來的大片扇形開闊谷地,青綠斑駁的連片良田村邑,一直沿著寬廣的海岸線,延伸到天邊去。光是目測所距,怕沒有兩三百里以上的縱深。

而四方往來的通衢大路,就在這大片谷地南端的城頭,居高臨下的威協和臨懾之中,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輕易加以阻斷和封鎖。

因此,這裡也是封閉或是進入遼東半島,最後一道險要和關礙了。

而前朝大唐滅高句麗而取全境之後,亦在此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下的九都督府之一,建安州都督府。以扼要之首,管領南方整個半島上的各地土藩事物。

而城頭上依舊掛著,代表安東大羅氏的青色馬頭旗,這無疑也讓人安心了不少。

因此,种師中繼續交代道。

「讓人回頭稟告寧兵使一聲……」

「本軍的糧台地已經有了……」

因為,這次負責帶領這支人馬北上援應的,則是有些名不見經傳的第五兵馬使寧志遠。

雖然相比之前的「中流、磨鐵、飛黃、挺擊」等四個帶字頭老牌主戰營出身,他帶出來的第五營資歷要短得多,還是北伐當中於宋州境內才建立起來的營伍。

但他個人的資歷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老軍伍,甚至還在第一兵馬使風卷旗,第二兵馬使張立錚、第四兵馬使楊再興之前,而與副統制韓良臣的從軍之年堪堪相近的。

在羅帥崛起於嶺外之前,他就是出身管桂寧氏的家將部曲,而添為東南路招討行司總管寧沖玄的騎從扈衛之長,奉命帶隊護送其夫人陳氏南下。

然後遇到了羅帥一行人,一路並肩戰鬥輾轉東南各路乃至廣府亟內。後出於某種形勢所迫和強烈要求之下,而暫時轉投羅氏麾下,參與訓練和編練部伍,自此與本軍結下深深的淵源。

後來又經過了梅山行館之戰後,奉原本的主家授命和要求,這才自此轉而宣誓效忠羅帥,而開始了在淮東軍前身和成形時期的種種經歷。

因此,他也是淮東軍中屬於老南朝序列中,為數不多的騎兵官出身之一;故而他的部下,也帶上了某種南朝騎兵的遺風和色彩;

比如以普遍善於騎乘和利用騎馬代步的機動性,而演變出種種戰術變化著稱,一度號稱是各只步隊騎行的典範和樣板。

當然了,這也折射出新軍左廂,在成軍初期的某種無奈現狀。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南朝騎兵,對上北地的馬隊後,是沒有多少優勢的。故而更多時候都被強調和變相當做步卒,而主動下馬結陣迎敵來使用,才能發揮出自己的長處。

因此,在早期嚴重匱乏專業騎兵的情況下,他和他的部伍,常常被拿來充做斷後和護翼的機動部隊用途,或是游擊和策應的預備隊來使用的。

雖然在戰績和名頭上,不如那幾個字頭老營那麼威名赫赫,但卻也是勞苦功高的資深之旅了。

因此,在獨設一路兵馬使之後,同樣被針對性的加強了騎乘的力量,而與其他騾馬化的主戰營相比,擁有更多更大的畜馬比例,來滿足和實現相應的戰術需要和作戰風格。

可以說,這是淮東制置使所轄六路兵馬使之中,機動性和活動範圍最好也最有優勢的一路了,因此,在這一次承當了遼東半島,又隨機北上的一系列任務。

因此,种師中若是想做出些實績和名頭來,就不得不對這位多有仰仗和配合了。

然後,他又對著隨行經歷了長途的奔波跋涉,已經是滿臉疲色的羅藩信使道。

「待到與城中交洽妥當,留下一隊策應後來……」

「其他繼續隨我北上……」

「貴使看來,可還妥當否……」

「是否需要隨隊留下休整一番……」

「如此便好,不用更多勞煩了……」

那名看起來頗為年輕的羅藩信使,趕忙振作精神正色道。

「眼下軍情猶急,一切還是以援赴本家為先……」

「那相應的緇給和勞役,就拜託貴使了……」

种師中也毫不客氣的打蛇隨棍上。

「那是當然的……」

信使有些無奈的點點頭。

「還請將軍稍安片刻……」

然後他就在一小隊騎兵的簇擁下飛馳而去。

而作為先手部隊的一營人馬,也在某種刻到骨子的習慣和紀律的作用下,幾乎沒有多少聲響和動靜的,就依偎著伏倒休息嚼著豆餅和乾草塊的坐騎,在相互幫助下抓緊時間喝水和吃乾糧,檢查相互的武備和裝具,短暫而急促的完成了休整過程。

遠處的城頭上,卻突然迎風傳來了某種騷動和嘈雜聲。然後,就見護送信使的小隊,從城門下有些倉皇的撒腿奔逃回來。

甚至還有一小隊數十騎尾銜著追了過來。

「正將,我們當做如何自處……」

這時候一名負責外圍警戒的隊將,不由對种師道請示。

「當然派人攔截和接應……」

种師中毫不猶豫的道。

「本鎮的名聲,豈是靠口舌之利,爭出來的么?」

「不過盡量留下活口,好辨清情勢就是了……」

攔截的戰鬥來的快去得也快,僅僅是迎面一陣三段排射,就將這一股追敵打倒大半數,然後獵兵什開始收尾了。

「這是叛亂,建安城中已經為逆賊所佔據了……」

齜牙咧嘴著被剪掉身上三隻箭桿,又挑出箭頭來包紮妥當的信使,有些恨恨道。

「我一報出藩主的號令……」

「對方連查驗都不要,就下令發箭了……」

要知道,他身為本家近只的子弟,又何嘗在自己的領地上,受這種待遇啊。

不過,在拷問了那幾名可以被擊殺坐騎,而逮回來的俘虜之後,得到的消息卻讓人有些皺眉。因為那些城中出來的人,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在造反或是叛變,而是奉命追捕假傳藩主口令的不軌之徒。

這個結果,要麼是城中高層的一小撮姦邪,蒙蔽了大多數;要麼就是真的上下都不知情,而被人誤導了。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結果對他來說都不是好事。

不過种師中也由此,注意到了另一件事情。

「你是說,對城中那些人而言,本軍尚未暴露行跡?」

种師中頓然在心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卻又猶豫了起來。畢竟是先手部隊的主官,在這裡折損太多或是耽擱太久,都是屬於節外生枝的行為和相應責任。

但是偏師出征在外,無論是從糧台補給上的考慮,還是後方維持的穩定性上,都不可能隨便放過這個走出半島山區的關鍵和要衝。

只是原本預期的內線支援作戰,眼看就變成了需要攻城拔寨的攻堅戰,難度和局面無意識變得更加複雜了。難道要等後隊前來匯合,才是最穩妥的。

但也意味著他這個先手部隊,就毫無用處和建功之處了。而且這一動手就可能牽連甚大,甚至影響道對那位鎮帥,對於安東的全盤布局……

「還請將軍助且我一臂之力……」

這時候那位信使,卻有些咬牙切齒的沉聲道。

「斷不能就如此了……」

被打斷思緒的种師中,卻是有些內心驚異的看著他,這還有這般主動邀請盟軍,攻打自己領地城池的人么,這可真是……

「不知貴使是如何打算的……」

他不動聲色的道。

「如今大軍隨藩候出征在外,遼東各地守軍畢竟有限……」

信使低聲道。

「似建安州之中,亦不過藩兵千餘……其餘皆是從募的丁壯……」

「只要能出其不意奪下城門的話,那就萬事妥帖了……」

出其不意這個字眼,終於打動了种師中的某種心思。

不久之後,就像是某種重蹈覆轍。重整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