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善攝生者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人的出生,也就是走向死亡。生的因素,在人的一生中,佔有三成。死亡的因素,在人的一生中,佔有三成。想讓自己生活得好,卻走向了死地的因素,這樣的事,在人的一生中也佔有了三成。

為什麼想生活得好卻走向了死地呢?因為有的人太過於照顧自己的生存、太重視太優待自己了。

據說善於養生的人,走在路上不會碰到犀牛與老虎,進入軍事行動中不會遭遇兵器與攻擊,犀牛沒有地方撞它的犄角,老虎沒有地方抓它的利爪,敵兵沒有地方可以用得上他的兵刃。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沒有進入不可以進入的危險的地方,自身也沒有必死的破綻。

生的因素三成,死的因素三成,過分致力於生反而加速了死亡的因素三成。這樣一個三三定則,是老子的一大發明。

多數學者老師將之解釋為長壽的三成,短命的三成——也許從字面上看這樣的解釋是正確的,竊有疑焉。那個時候,不可能有三成長壽的。今天,所謂長壽者,按現在的標準,起碼也得活過八十多歲,同樣也占不了這樣的比例。我寧願作別樣的解釋,說成六經注我倒也不妨。

生的因素包括主觀與客觀。客觀包括土地、陽光、空氣、水、植被、生態與適宜人類生存的氣候、地理條件等。主觀上則是人的正常的生活能力、調節能力與自我保護的本能,還有免疫力、代償能力??是人的身心的正常運作。

死的因素同樣包括主觀與客觀。客觀包括自然災害、生物威脅、細菌病毒、不利於乃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的氣候或其他環境因素。主觀上則是人的衰老、心理疾病、做事失當、愚蠢、不智、不仁??這種類似自我毀滅的程序,常常會莫名其妙地啟動。

因生致死的做法則包括了爭強好勝、好勇鬥狠、陰暗焦慮、奢靡過度、用力過度、進補過度、醫療過度、練功過度直至煉丹、迷信、長生藥的尋找、秘方的崇拜,等等。

這第三個三成,我的研究體會還不夠深,相信會有更多的內涵,而且是老子此番論述的精華、要點所在。但是我們可以想到一些成語: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揠苗助長、飲鴆止渴、走火入魔、過猶不及??這些表達了中華文明的偉大智慧的成語中包含著類似的意思。

三三定則說明了生的因素只有三成,而另六成是相反的因素,是負面的因素,是死的因素。當然還有一成不確定的因素。說另一成是指善攝生者?亦存疑,因為善攝生應該包括到第一個三成即生的因素當中。

如果不說長壽不長壽,而是說體現了生的活力的人(生之徒)三成,體現了死的危殆的人(死之徒)也有三成,體現了因過分重視生從而背離了自然而然地生存的大道,反而面臨著死的靠近的人(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也是三成,含義差不太多。

這也是一種憂患意識,是符合人生的況味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樣的俗話說的是更高的負面因素的比例,不是六成而是八成至九成。人需要有這樣的準備、這樣的警惕、這樣的謹慎,不能老想好事,老存僥倖心理。

擴而大之,其實不僅是生死的問題、攝生的問題,一切事情,都有個類似的三三定則。兩支實力相當的球隊,遭遇上賽事了,對於每一支球隊,都應該有三成勝利、三成失敗、三成求勝心切包袱太重反而失敗的可能性。正常情況下做一件比較艱巨的工作,同樣也只能有三成把握、三成危險、三成由於急於求成反而做不成事達不到既定目標的可能性。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理財經營、求職自薦、衝擊紀錄、著書立說、文藝創作??莫不如此。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在你基本上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你可能有三成把握。如不具備基本條件,就連一成把握也沒有了。

我的七十餘年的人生經驗證明,三三定則太棒了,完全是真理。總括地說,無論什麼事,求學問、參加革命、做工作、寫作、做一些社會政治工作、承擔一定的義務與責任、追求國泰民安、身心健康與生活幸福等,成功的因素、成功的機遇是十分之三。失敗的因素、失敗的機會是十分之三。而由於激動、由於一個時期的一帆風順、由於對自己估計過高,取得的是相反效果的概率也是十分之三。

例如小時候我功課好,我以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發明家、科學家或者文學家,革命的風暴使我選擇了革命而中途輟學。少年時代我立志做職業革命家,然而事實證明我最多是十分之三的革命家,另有十分之七是藝術氣質、幻想氣質、書生氣質、幼稚與浪漫氣質以及某種自由主義的性情中人。

後來我立志寫作,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達到了我理想的最多三分之一(比十分之三略多一點)。

我希望自己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對於整體、對於全局有更多的影響與貢獻的想法,最多實現了三成,或不足三成。而一切超前的說法與行事,只能是適得其反。

反過來我要說的是,一個人在一生中,在各個階段中,如果時時有三成的成功、三成的果實、三成的效果、三成的進展,烏拉,了不起,祝賀你!千萬不要事事要求百分百。三成了,你應該快樂滿足,你應該感激慚愧,你應該心如明月,你應該心花怒放。相反,過分的貪慾、野心、狂想、大言、美夢,過多的操作、活動、奔走、勞神、焦慮,結果只能是害了自己,乃至自找倒霉、自取其辱,直至自取滅亡。

後邊說的行路不遇猛獸、作戰不怕武器,角、爪、兵器都奈何不了他,這是一種理想,這是一種極美好的審美表述,這是一種大道,這是一幅得道者、善攝生者的美麗風景。或許這種話像是邪教奇功,至少像是武俠小說里的金鐘罩、鐵布衫。然而老子不是這樣的,他絕非在提倡練什麼奇門遁甲。他是說,關鍵在於你是否有死地,你是否進入了死地,你是否向著死亡的負面的因素猛進,你是否在做愚蠢的貪婪的自取滅亡的傻事。也就是說,死不死,傷不傷,不在猛獸,不在敵軍,不在武器,而首先在你自身,在你自身的道行。

這樣的論說必須與前面的說法聯繫起來理解:這就意味著人應該做到無懈可擊。生的因素三成,你應該充分地自然而然地去靠攏,去受用,去發揮,去親近愛惜珍重這三成生。死的因素三成,你應該謹慎對待,趨利避害,不可掉以輕心,不可有亡命徒心態,不可毫無準備與警惕。

尤其重要的是你自身,不應該自生病灶,自見要害,自露破綻,自己搞出、露出與突出自己的軟腹部:例如貪財,例如自私,例如陰謀詭計,例如以勢壓人,例如低俗不堪,例如樹敵傷人。害人者人恆害之,騙人者人恆騙之,毀人者人恆毀之。陰謀家最易落入天羅地網,整人者最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老子強調的是,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被犀牛猛虎甲兵攻擊了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至少是不小心。一些人甚至很多人的不幸的結局,有其自身的責任。此話雖然說得殘酷無情,

有片面性,但對於多數人並非沒有教益:遇事多想自己的責任。多責己,心平氣和,增長見識,提升境界,以至於靠近大道,有助於往後。多責人,則只能是怨憤滿腔,毒化自身與環境,乃至臭己臭人,貽笑大方。

無懈可擊並不是一個技巧問題,問題在於你的境界、你的功夫、你的居心、你的高度、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你的方法論與認識論、你的接近與違背大道的程度。

例如你發表一個看法,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困難的,乃至是心勞日拙的,然而,你超出個人與小團體的偏見與狹隘,超越意氣與一日之短長的爭執,抱著最大的善意,從有利於最大多數的動機出發,發表一個比較高明、比較不帶宗派色彩、不計較誰得誰失、比較看得遠站得高、具有最大的謙虛、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而又提高一步的見解,則是完全可能的。做到這一點,你就少了許多被攻擊的可能。

例如當群體分裂,當各種利益分歧與經驗分歧、背景差異與文化差異造成了尖銳的對立的時候,你做到八面玲瓏、人見人愛是不可能的,乃至是可恥的,因為如果那樣你就成了俗話說的「琉璃球兒」了。但是你不做不實事求是的事,不說過頭話,不企圖討好任何一批人或某種勢力,你時時尋求最大公約數,時時擴大與他人的理解與溝通,這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其完善是無止境的。

無懈可擊者也有被擊倒乃至擊殘擊斃的可能,我對於這樣的個案是無話可說的,但是這樣的個案是相對容易翻過身來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懈可擊者是犀牛用不上角、老虎用不上爪、敵軍用不上刀劍的。無懈可擊者比較有信心,有辦法,有可資審美的風姿,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到處有「金剛力士」相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