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 好水好山看不足

十一好水好山看不足

錢江看潮記

陰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來了兩位親友,和兩個例假返寓的兒女。上午,天色陰而不雨,涼而不寒。有一個人說起今天是潮辰,大家興緻勃勃起來,提議到海寧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著濕毒,行步維艱還在其次;鞋根拔不起來,拖了鞋子出門,違背新生活運動,將受警察干涉。但為此使眾人掃興,我也不願意。於是大家商議,修改辦法:借了一隻大鞋子給我左足穿了,又改變看潮的地點為錢塘江邊,三廊廟。我們明知道錢塘江邊潮水不及海寧的大,真是"沒啥看頭"的。但凡事輪到自己去做時,無論如何總要想出它一點好處來,一以鼓勵勇氣,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說:"今年潮水比往年大,錢塘江潮也很可觀。""今天的報上說,昨天江邊車站的鐵欄都被潮水衝去,二十幾個人爬在鐵欄上看潮,一時淹沒,幸為房屋所阻,不致與波臣為伍,但有四人頭破血流。"聽了這樣的話,大家覺得江干不亞於海寧,此行一定不虛.我就伴了我的兩位親友,帶了我的女兒和一個小孩子,一行六人,就於上午十時動身赴江邊。我兩腳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們後面。

我們乘公共汽車到三廊廟,還只十一點鐘。我們乘義渡過江,去看看杭江路的車站,果有亂石板木狼藉於地,說是昨日的潮水所致的。錢江兩岸兩個碼頭實在太長,加起來恐有一里路。回來的時候,我的腳吃不消,就坐了人力車。坐在車中看自己的兩腳,好象是兩個人的。倘照樣畫起來,見者一定要說是畫錯的,但一路也無人注意,只是我自己心虛,偶然逢到有人看我的腳,我便疑心他在笑我,碰著認識的人,談話之中還要自己先把鞋的特殊的原因告訴他。他原來沒有注意我的腳,聽我的話卻知道了。善於為自己辯護的人,欲掩其短,往往反把短處暴露了。

我在江心的渡船中遙望北岸,看見碼頭近旁有一座樓,高而多窗,前無障礙。我選定這是看潮最好的地點。看它的模樣,不是私人房屋,大約是茶館酒店之類,可以容我們去坐的。為了腳痛,為了口渴,為了肚飢,又為了貪看潮的眼福,我遙望這座樓覺得異常玲瓏,猶似仙境一般美麗。我們跳上碼頭,已是十二點光景。走盡了碼頭,果然看見這座樓上掛著茶樓的招牌,我們欣然登樓。走上扶梯,看見列著明窗淨几,全部江景被收在窗中,果然一好去處。茶客寥寥,我們六人就佔據了臨窗的一排椅子。我回頭喊堂倌:"一紅一綠!"

堂倌卻空手走過來,笑嘻嘻地對我說:"先生,今天是買坐位的,每位小洋四角。"我的親友們聽了這話都立起身來,表示要走。但兒女們不聞不問,只管憑窗眺望江景,指東話西,有說有笑,正是得其所哉。我也留戀這地方,但我的親友們以為座價太貴,同堂倌講價,結果三個小孩子"馬馬虎虎",我們六個人一共出了一塊錢。先付了錢,方才大家放心坐下。托堂倌叫了六碗面,又買了些果子,權當午飯。大家正肚飢,吃得很快。吃飽之後,看見窗外的江景比前更美麗了。

我們來得太早,潮水要三點鐘才到呢。到了一點半鐘,我們才看見別人陸續上樓來。有的嫌座價貴,回了下去。有的望望江景,遲疑一下,坐下了。到了兩點半鐘,樓上的座位已滿,嘈雜異常,非復吃面時可比了。我們的座位幸而在窗口,背著嘈雜麵江而坐,彷彿身在涇渭界上,另有一種感覺。

三點鐘快到,樓上已無立錐之地。後來者無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錢。我們的背後擠了許多人。回頭一看,只見觀者如堵。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著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們所看的,是照舊的一條錢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還是不來。大家倦起來,有的垂頭,有的坐下。忽然人叢中一個尖銳的呼聲:"來了!來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長,但錢塘江還是照舊。原來是一個母親因為孩子擠得哭了,在那裡哄他。

江水真是太無情了。大家越是引頸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這彷彿有的火車站裡的賣票人,又彷彿有的郵政局收挂號信的,窗欄外許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煙。

三點二十分光景,潮水真箇來了!樓內的人萬頭攢動,象運動會中決勝點旁的觀者。我也除去墨鏡,向江口注視。但見一條同桌上的香煙一樣粗細的白線,從江口慢慢向這方面延長來。延了好久,達到西興方面,白線就模糊了。再過了好久,樓前的江水漸漸地漲起來。浸沒了碼頭的腳。樓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時打動了一塊石頭,有時淹沒了一條沙堤。以後浪就平靜起來,水也就漸漸退卻。看潮就看好了。

樓中的人,好象已經獲得了什麼,各自紛紛散去。我同我親友也想帶了孩子們下樓,但一個小孩子不肯走,驚異地責問我:"還要看潮哩!"大家笑著告訴他:"潮水已經看過了!"他不信,幾乎哭了。多方勸慰,方才收淚下樓。

我實在十分同情於這小孩子的話。我當離座時,也有"還要看潮哩!"似的感覺。似覺今天的目的尚未達到。我從未為看潮而看潮。今天特地為看潮而來,不意所見的潮如此而已,真覺大失所望。但又疑心自己的感覺不對。若果潮不足觀,何以茶樓之中,江岸之上,觀者動萬,歸途阻塞呢?以問我的親友,一人云:"我們這些人不是為看潮來的,都是為潮神賀生辰來的呀!"這話有理,原來我們都是被"八月十八"這空名所召集的。怪不得潮水毫沒看頭。回想我在茶樓中所見,除舊有的一片江景外毫無可述的美景。只有一種光景不能忘卻:當波浪淹沒沙堤時,有一群人正站在沙堤上看潮。浪來時,大家倉皇奔回,半身浸入水中,舉手大哭,幸有大人轉身去救,未遭沒頂。這光景大類一幅水災圖。看了這圖,使人想起最近黃河長江流域各處的水災,敗興而歸。

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沒有到桂林時,早已聽見這句話。

我預先問問到過的人:"究竟有怎樣的好?"到過的人回答我,大都說是"奇妙之極,天下少有"。這正是武漢疏散人口,我從漢口返長沙,準備攜眷逃桂林的時候。抗戰節節扔失利,我們逃難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漢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對於山水,實在無心欣賞,只是偶然帶便問問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閑。我在這一閑的時候想像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還優秀。不然,何以可稱為"甲天下"呢?

我們一家十人,加了張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輛大汽車,從長沙出發到桂林,車資是二百七十元。經過了衡陽、零陵、邵陽,入廣西境。聞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國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開在我的眼前。初見時,印象很新鮮。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象西湖的莊子內的石筍,不過形狀龐大,這令人想起古畫中的遠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詩句。至於水,灕江的綠波,比西湖的水更綠,果然可愛。我初到桂林,心滿意足,以為流離中能得這樣山明水秀的一個地方來託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開明書店的經理,替我租定了馬皇背(街名)的三間平房,又替我買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塊桂幣。桂幣的價值比法幣低一半,兩塊桂幣換一塊法幣。五十八塊桂幣就是二十九塊法幣。我們到廣西,弄不清楚,曾經幾次誤將法幣當作桂幣用。後來留心,買物付錢必打對摺。

打慣了對摺,看見任何數目字都想打對摺。我們是六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後來別人問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後,幾乎想補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

漢口淪陷,廣州失守之後,桂林也成了敵人空襲的目標,我們常常逃警報。防空洞是天然的,到處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腳下。由於逃警報,我對桂林的山愈加親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認識清楚了。我漸漸覺得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筍。因為不但拔地而起,與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無一點樹木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覺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並無有山,只是四圍種著許多大石筍,比西湖的莊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對於這些大石筍,漸漸地看厭了。庭院中布置石筍,數目不多,可以點綴風景;但我們的"桂林"這個大庭院,布置的石筍太多,觸目皆是,豈不令人生厭。我有時遙望群峰,想像它們是一隻大動物的牙齒,有時望見一帶尖峰,又想起小時候在寺廟裡的十殿閻王的壁畫中所見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個巨人來,掉在這些尖峰上,一定會穿胸破肚,鮮血淋漓,同十殿閻王中所繪的一樣。這種想像,使我漸漸厭惡桂林的山。這些時候聽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盛譽,我的感想與前大異:我覺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卻不能稱"甲",因為"甲"有盡善盡美的意思,是總平均分數。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風景中,決不是盡善盡美。其總平均分數決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與"奇"兩字混在一起,攪不清楚,其實奇是罕有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