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第六章 佞臣的用途

五月二十一清晨,石青在鄴城東門送別郗超以及南下和談專使劉群。

「劉大人,此行南下最重要的一點是快,儘早與大晉朝廷締結和議,依靠建康朝廷制衡荊州桓溫……。」

建安驛外,石青、劉群離開和議使團隊伍,在一行青青柳樹下漫步而行,隨意敘話。石青剛從宮中出來,他和麻秋就降晉稱王、諸葛攸豫州之敗以及未來的形勢做了大半夜的暢談,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石某和麻督議定,欲請大晉朝廷賜封麻督『民王』之號。嗯,不錯,這個賜號確是淺顯直白了些,但事不在其表而再其里,石某以為這個賜號不錯。」

石青瞥了一眼驚愕的劉群,娓娓而談。劉群點點頭,示意記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傳國玉璽敬獻一事。這件事其實是樁買賣,可以另外商談,石某所求者,不過是越多越好的布帛、糧食而已,其他並不在意,劉大人需要在這方面留心。石某對和議條款要求不多,唯有一點就是,無論如何三五年內大晉軍隊、政令不能在中原暢通無阻,中原需要時間,石某需要時間,劉大人切切留意!」

「劉群明白。」劉群躬身長揖,隨即招呼和議隊伍辭別石青,翩然南下。

一夜沒睡,石青沒有一點疲憊之感,荊州軍的出現彷彿點燃了與慕容氏罷戰後漸趨熄滅的鬥志,讓他處於極大的亢奮之中。「三娃子!即刻傳楊群、趙韶、趙誨去西苑見我,然後傳令親衛騎,收拾行裝,備妥七日糧草,隨石某去豫州走一遭。」

荊州軍在豫州出現,讓石青不敢有絲毫大意;另外,關中密使向石青轉訴了王猛徵募胡人出關的用意,石青對此很是贊同,所以,他想往豫州走一趟,解決大晉荊州軍的威脅並把關中河西的胡人士卒安置下來。

誰知道石青剛回西苑坐定,豫州新的通傳報到了鄴城。

這份通傳是諸葛攸從堵陽報來的。諸葛攸在通傳里先是請罪,言道自己輕敵冒進,因大意導致大敗,罪不容誅,然後道出了敵軍的動向,說宛城之戰過後,上官恩等敵軍沒在原地駐守,而是匆忙南下,據守新野、樊城、鄧縣三城。諸葛攸道,也許對手聽聞王朗後軍正全面攻略豫州,自知實力相差太遠,所以不敢輕鋝其鋒。通傳末尾,諸葛攸道出了自己的判斷:環顧宛城,能予樂弘、上官恩臂助者,必是荊州桓溫。然,對手不能以力凌之,只能曲意謀劃,設伏偷襲,且大勝而不敢留守,實因事發倉促,力有未逮,先前無備耳。

看罷通傳,石青打消了去豫州的主意。荊州軍北上是臨時起意救援樂弘、上官恩之舉,短時間內可能不會給豫州帶來威脅。這樣的話,從建康朝廷入手制衡桓溫也許更有效。

拿定主意,石青吩咐親衛:「請楊群大人進來說話。」

楊群在青兗任太守期間,勤懇謹慎,轄治有方,石青很是滿意,這次青兗人士大規模進入鄴城,他讓楊群也跟著來,目的自然是為了提拔。

半年的太守生涯過去了,楊群一改昔日落魄模樣,神色間恢複了許多自信。進了營房,他從容對石青施禮道:「征北大將軍,楊群來了。」

「楊大人請坐。」

石青請楊群就座,他自己卻在營房內來回踱步,隨意地問道:「不知楊大人對青兗施行的胡人抬籍一事怎麼看?」

「楊群竊以為胡人抬籍實乃長治久安之良謀。」

楊群先給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然後斟酌著解說道:「自漢以來,胡人開始內遷中原,歷經漢、魏、晉數代,內遷數目已達數百萬之眾。內遷胡人是為了充實邊塞,避免胡人在塞外騷亂擾邊,原本是個好計。然則,中原朝廷歷朝歷代看重胡人之勇武剽悍,喜用其為卒為伍,卻忽視了胡人乃野蠻之人,不受忠義靡勒,沒對其予以王化。國力強盛之時,中原朝廷自然不在意這些胡人,然則一旦國力衰弱,變亂迭起之際,未曾馴服的胡人便容易成為大患。八王之亂後,中原之所以淪落如斯,根本因由便是如此。」

「好。不錯,楊大人見地透徹。」石青揚聲大讚。

楊群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大將軍借抬籍之名,對胡人施以王化,以禮儀羈絆之,去其粗俗野蠻。一旦時日長久,胡人便只能為我中原漢家之鷹犬,再不可能成反目之虎狼。抬籍之根本,就在於此。」

「楊大人之言深得我心。這件事交給楊大人,石某很是放心。」

石青來到楊群席塌前站定,俯首注目楊群道:「石某有意將關中一部分胡人遷至豫州施予王化,並在其中推行抬籍之策。這件事說來容易,若想安穩妥當,不出紕漏,卻大為不易,不知楊大人可否幫石某分憂?」

楊群起身一揖道:「楊群駑鈍,大將軍但有所命,唯盡心竭力耳。」

「能盡心竭力足矣。」

石青點點頭,緩緩交代道:「王朗來報,關中軍進入豫州以來暢通無阻,許昌、譙郡、汝南等地聞風而降,眼下豫州全境已歸入鄴城下轄。石某有意以王朗為豫州將軍,駐守宛城,防禦大晉荊州軍。王朗將軍麾下有徐磋、白犢等部胡人近兩萬,諸葛攸麾下還有毛受部千餘胡人。石某意欲以防禦荊州軍之名,命令關中各部胡人分別駐守許昌、懸瓠城、淮北、宛城等地。待秋後農閑時,令豫州各部胡人家眷部落從河西南遷豫州定居,棄游牧漁獵之習,學耕種植桑之道,治漢家禮儀經學,推行青兗抬籍之策。這便是汝——豫州新任刺史楊大人之職責。」

楊群愕然一愣,隨即有些惶恐。在青兗推行抬籍之策比較容易,因為青兗胡人早被石青肢解的支離破碎,沒有半點反抗之力。可在豫州就有些難了,關中胡人尚未受到嚴厲靡勒,而且數目如此眾多,一旦做起亂來,可不是文職刺史能夠應付的。

楊群的為難神色石青盡收眼底,當下開口點撥道:「楊大人勿須顧慮太多,在豫州推行抬籍之策,一手需要硬一手還需要軟。硬的一手由王朗將軍以軍令靡勒,若有人膽敢抵觸,石某不吝於殺一儆百;軟的一手就是大人的職責,對於心向漢禮的,楊大人可予以鼓勵,對於懵懂不知的,楊大人可點明漢禮的尊榮加以引導,對於抵觸的,悄悄報於王朗將軍即刻。」

楊群幡然醒悟,欣然道:「楊群明白了,有大將軍和王朗將軍依助,楊群定會將抬籍之策在豫州推行下去。」

「抬籍之策若在豫州推行的好,以後可以邀請關中、河西等地胡酋前去參觀,以便在中原各地予以推廣。楊大人切切當心。」

石青密密叮囑了一陣,然後送楊群出去,站在營房門外交代道:「楊大人準備準備,儘快趕往豫州去吧,石某會通知王朗將軍將豫州政務予以轉交,大人任命刺史的正式文誥過段時間再行補上。」

楊群應聲稱是,揖手作別石青。

楊群剛一離開,何三娃就引著趙韶、趙誨兩兄弟過來拜見。

作為和楊群同時被邀請到青兗的關中子弟,趙韶、趙誨兩兄弟的際遇與楊群可是天壤之別,兩人在青兗一直沒能擔任職務,如吏員一般只在軍帥府做些抄抄寫寫的雜事,這種生涯可把兩兄弟急壞了,這般下去如何對得起天水趙氏的名頭?隨軍帥府來到鄴城後,兩兄弟憋足了勁,打算走和天水趙氏關係不錯的麻秋的路子,謀個超不多的職位官爵。只是向他們這等微末小吏想間鄴城第一人麻秋並非易事,來鄴城十餘日了,竟然還未能和麻秋取得聯繫,就在這時候,石青先行派人前來敦請了。

對兩兄弟來說,「姑爺有請」比「麻秋有請」更為重要,一接到通傳,兩兄弟匆匆整理了一番衣飾,然後慌忙趕過來拜見。

「見過征北大將軍,大將軍威風八面,殺得燕軍丟盔棄甲,聞風而逃,真乃神人也,只可惜我等未能鞍前馬後供大將軍驅策……。」

一見面,趙氏兄弟把奸佞名臣的潛質發揮的淋漓盡致,讚詞諛語滔滔不絕,大拍特拍黑雪的屁股。

「好久不見,二位一向可好。」石青微笑著說了一句實話,自從關中回來,他確實再沒和趙氏兄弟見過一面。

趙氏兄弟聞言鼻子一酸,四隻眼睛霧蒙蒙地,竟是有了些淚花。

「好!好——多謝征北大將軍牽掛,趙韶和兄弟一切都好,只恨不能隨侍大將軍身側以效犬馬。」趙韶哽咽作答。

石青點點頭,鄭重說道:「賢昆仲拳拳之心,石某深知。石某並非不願讓二位跟隨,只是前方戰事兇險,擔心傷著了二位啊。」

石青這番苦心著實感人肺腑,趙誨忍俊不住,撲通一聲,跪倒在石青面前,嚎哭道:「能得大將軍如此體諒,趙誨兄弟雖死無憾,肯請大將軍將我兄弟留在身邊,上陣以身擋刃,回營日夜服侍,苦累兇險我兄弟亦甘之若飴。」

聽到日夜服侍一詞,石青腹中一陣翻江倒海,過了好一陣,他強自壓下腹脹的感覺,感慨道:「賢昆仲盛情石某心領了,二位但有此心便可,用不著隨某上陣廝殺;且中原初定,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時,賢昆仲大才,正可為石某分憂。」

話說到這裡,石青重用之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