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吉田松陰

第四節吉田松陰

人的真正價值是在逆境中放射光輝

我認為人所能完成的最高事業是培養人,造就人才。世間沒有勝過人才的財產。

我一直為培養能承擔時代重任的接班青年而全力以赴。

社會、國家以及團體,其未來均決定於人才。在這個意義上,吉田松陰的一生經常引起我反覆思考。培養出完成明治維新,打開新日本黎明的眾多傑出人物的關鍵是什麼?我對這個問題懷著濃厚的興趣。

人具有無限的多樣性。正因為如此,培養人才不能使用一般辦法。如果硬是按照某一模式對人進行教育,"教"勢必破壞"育",每個人的才能將被抹殺掉。

我覺得松陰作為教育者的最理想之外,是把"教"和"育"不偏不倚地巧妙地結合起來。

吉田松陰,幼名虎之助,文政十三年(一八四○)八月四日,出生於長州(山口縣)萩市東郊的松本村。他是經營山鹿流兵學①師範的叔父吉田大助的養子,因而繼承了兵學師範教育事業。他虛歲11歲時,就已能給藩主講課。安政元年(一八五四),因策劃搭乘培利率領的美國軍艦偷渡美國而被捕。出獄後,創辦松下村塾,專事培育人才工作。由於反對幕府簽訂通商條約,唱導尊皇攘夷,再次被捕入獄。後來又由於安政年間的大案,在江戶傳馬監牢的刑場被處死。那是一八五九年,時年三十虛歲。

①兵學——即軍事學。主要研究中國及日本古代兵法。江戶時代的兵學主要有山鹿流與甲州流兩大流派。

關於松陰的思想,今天受到不少批評。特別有關他對鄰國的看法,有各種意見,也有人指出從他所持的日本觀看,產生侵略思想並不奇怪。他的思想中存在如此眾多的問題,從鄰國的立場看,以日本為中心的色彩過於濃厚,這是不能否認的。

不過,松明雖有上述思想局限性,但他一生在那種劇烈動蕩的時代,如同奔馬一般積極活躍,這點是無一疑問的,而且他早就做好遭受迫害的精神準備,不怕掉腦袋,一心貫徹自己的信念,培養出很多人才,這方面有不少東西值得學習。

其一是他在逆境中發放出人的光彩。

松陰策劃搭乘第二次來到下田海面的美艦,偷渡美國,遭到失敗,被關進江戶傳馬町監牢,後來被押回萩市,關入野山監獄。當時他二十五虛歲。

野山監獄是專門關押武士的,獄中生活比較自由。然而那是一座照明條件極差,遭受嚴寒酷暑折磨的牢房,這一點與其他監牢沒有什麼兩樣。

松陰把此處視為用功的好場所,一心一意勤奮讀書。他從入獄到出獄的十四個月中,共讀了約六百冊書。從史書開始,廣泛閱讀了有關政治、經濟、時事、小說、詩歌等方面的書籍。還寫了相當多的著作,如:《幽囚錄》、《野山監獄文稿》、《回想錄》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除和獄中囚犯們討論時事,把自願者召集起來講授《孟子》之外,還召開俳句會,甚至動員善長毛筆字的人做教師,舉行書法講座。連看守也參加俳句會。他講課時,監獄長也前去靜聽。他還寫了改革監獄的建議,說服獄方給犯人明確刑期,進行"教育",甚至還推進了釋放犯人的運動。

松陰身居苦境,並沒有只是唉聲嘆氣,空度時光。他總能尋找出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意地去做。這正是他作為一個人的偉大之處。胸懷大志者很多,欲為實現理想而生活的人也很多。然而當身處逆境,為困難所阻時,則悲嘆不幸,舍志而去者卻也不少。或者雖未丟棄志向,卻漫不經心地等待時運,徒費時光。

而松陰面對那一刻不停地流逝的"時光",拚命加以利用。

他那不滿三十年的生涯,所以成為歷史上永不消失的光彩,永遠放著光輝,是因為他一生,即便瞬間也不曾停滯、浪費過,他的一生是非常緊湊的一生。

根據記錄,當時野山監獄關押了11個囚犯,其中年齡最大的七十五歲左右,平均年齡約四十五歲,關押時間平均超過十年。松陰是年齡最小的。按牢房生活的傳統,很多雜務必須由他來承擔。

可是松陰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能成為獄中的領導者、受到周圍的尊敬和信任呢?

無須贅言,因為他擁有足以教人的豐富知識。既有在兵學師範時期積累的學業功底,又有旅遊九州、東北、江戶等地時直接耳聞目睹的知識,而且還通曉許多國家的歷史、形勢等。

但是,與其說來自其豐富的學識,不如說主要是由於他的為人和品德。有這樣一個故事,他入獄後不久,知道了曾和他一起密謀偷渡而被捉進岩倉監獄的門弟金子重輔,病死在獄中。這時,"他連續數天,吃飯時不吃湯和菜,省下錢,湊足百疋(一千文),送給死者遺族。"(《吉田松陰》,古川薰著,創元社版)。伙食本來就很糟糕,而從這樣的伙食中又一連數日省出一部分,以悼念其故去的門弟。不難想像,周圍所有人都會為他這種正直、誠實所打動。

獄中的松陰為每個囚犯操碎了心。有人得病,他就自己研究治病方法,盡心治療,他還建議大家為互相幫助,設立零存整取的儲蓄。他為使囚犯們不自暴自棄,有時徵求他們對自己所持見解的看法,有時勸他們傳閱書籍。

松陰,對獄中的人們來說,一定是第一次接觸到的具有真正人的寬容和溫暖的偉大人物。和他交談,使囚犯們陷入孤獨苦悶的心得到寬慰,甚至使他們忘記自己是在可憎的牢房裡。囚犯們那時一定也胸懷希望,進而感到生存的意義。

囚犯們逐漸為松陰那種能體諒人的真心實意所吸引,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素質,願意聽他講話,遵從他的學說,主動要求他講課。

勵志養精,為信念奮鬥

松陰所以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並且充分發揚自己的特長和本領,這與他的信念有深刻的聯繫。

他撰寫的《講孟余話》中有這樣一段話:

"……事君而不逢時,相諫以死可矣,身遭囚禁亦可矣,忍飢挨餓亦在所不辭!身遭此境,功名幾如全無,然仍不失人臣之道,永為世之模範,終必有感念其德風,而奮起振興者。最終其國風必走向統一,賢愚貴賤必皆崇尚節義。"

(《吉田松陰全集第三卷》,山口縣教育會編,岩波書店版)

對松陰來說,釀成下獄之罪的偷渡計畫是出自他的信念,為此他早已做好砍頭、坐牢、忍受饑寒的精神準備。他堅信只有採取這樣的行動,才能廣開人臣之道,成為後世的模範,並且不久將來就能改變全國。他把過去的一系列行動,視為自己必須完成的使命的一個開端。人一旦樹立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會變得堅強有力。

松陰為表示自己的決心,取號為"二十一回猛士"。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經常喜歡使用這個名號。目的是提醒自己負有完成二十一回拼搏行動的使命。他在獄中寫下的《二十一回猛士之說》中闡明了其來由:

"我於庚寅年(文政十三年)誕生於杉家,長大之後過房到吉田家為嗣。甲寅之年(安政元年)因罪下獄。一日夢見神人,賜我名刺,其上曰:二十一回猛士。旋即醒來。"

(《吉田松陰》,吉川薰著,創元社版)

事後,他自釋其義——我生於杉家,"杉"字,表示二十一("木"為十和八,"彡"為三,合計為二十一),養父吉田家的"吉田"也表示二十一("吉"字的"士"為十和一,是十一,"田"字中包含著十,合計為二十一),而把"吉"字的"口"和"田"字的"口"重合起來便成為"回"。另外,他當時的名字叫寅次郎,"寅屬虎,虎之德是猛",以此自稱"二十一回猛士"。松陰說,迄今他已完成三次拼搏。即指:脫離藩屬,遊學東北;向藩主呈遞意見書;策劃偷渡等。他說還要進行十八次這類行動,擔子很重。並說為此要"勵志養精"。他從家族名稱取義,要完成二十一次拼搏行動。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解釋有點"牽強附會"。但這是他希望徹底完成使命的一種心愿的表露。他甚至從家族名稱中尋找出相應的意義,作為奮鬥的"憑依",如此堅定的決心,不能不令人驚嘆。

一生要完成二十一次拼搏,這意味著他在人生道路上要不間斷地進行戰鬥。儘管偷渡失敗,關進監獄,他不僅未一蹶不振,反而更大膽地宣布了新的挑戰。人生是會有失敗的,也會有長期痛苦的時候。但是遠大的目標或理想,靠一、二次行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失敗不足懼,也沒有必要畏懼。要確信:在百折不撓的意志面前,任何障礙總有一天會被粉碎,最後的勝利在等待著我們。

另外,請注意:他說為完成餘下的十八次拼搏,要"厲志養精",志氣是一切的根本。它包含鍛練、努力、研究等等。

所謂厲志,就是要鍛練思想,堅定意志,培養力量,不輕舉妄動,作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光是心情急躁,沒有充分積蓄力量,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松陰關在野山監獄,埋頭用功,好像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