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文版序言

中文版序言

中國——她是"人學"的寶庫。

《中庸》云:"道不遠人。"自古來,人們認為,在中國,真理不遠離於人。對人,始終寄於莫大的關注,並致力於人的探索。

綜觀中國歷代王朝的"正史",唯始於司馬遷的《史記》,竟以全書一百三十卷中的七十卷,用於撰寫個人的人物傳——"列傳"。而且,收錄在書中的人物,並不限於帝王,從哲人、商賈,直至遊俠、刺客。

正如司馬遷本人所記:"述以往,思來者。"本書彙集各種人物傳記的目的,可以說:是在於後世的人們,可從先人的事績中發現人的普遍價值,併當作人生之龜鑒吧。這正是"人學"的先覺者。

這種著眼於人的探索的傳統,同樣顯示在《資治通鑒》、《十八史略》等史書和稗史中,而且它也為盛於明代的歷史小說所繼承。尤其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在日本早有刻本,並出版了據此改編的小說等。這些書籍,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遂成為他們人生的精神食糧。

我的人生導師——創價學會第二代會長戶田城聖先生,常以《水滸傳》等中國歷史小說為教材,給青年們講述人學觀和人生觀。通過由眾多富有個性的英雄、豪傑交織而成的人物形象,學到了人應如何生活的道理。這種領悟後的喜悅,與恩師的慈顏一起作為青春時代的令人懷念的回憶,至今仍深深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在這可謂"人學"故鄉的中國,出版拙著《我的人學》,真是慚愧之至。本書,是以近年來在各地懇談和演講時作為話題的歷史人物和小說的主人公、軼事等為中心,從"人應如何處世、生活"這一視點出發,將其要點加以重新整理而成。

今天,即將步入二十一世紀。時代和社會,都發生巨大的變化;人的意識和價值觀,也呈現出極其紛亂、多樣的景象。但,在這千變萬化的人世間,不是有一條普通而永恆不變的人之道嗎?正是這條人之道,將成為人之所以為人的證明吧。這對於在戰敗和處於混沌狀態的一片焦土中,度過那青年時代的我來講,也是一個不斷自問、探索的人生課題。

我,作為一個祈求和平的佛法者,在實踐中自我思索、斷斷續續記下——我青年時代讀過、並深藏在心中的書的一節;

先人的至理名言;以及與世界領導人、有識之士、市井庶民們接觸中的實際感受。若本書能成為諸位向新的未來、不斷探索人的內面世界的永恆旅程的一個道標,則將十分榮幸。

於中文版《我的人學》付梓之際,由衷地向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麻子英及其他先生,和擔任本書翻譯的銘九、龐春蘭和潘金生三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謝。

池田大作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日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