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3章 崇禎皇帝也要跑路了……

受降儀式的過程,是非常繁瑣的。楊廷麟第一次擔任禮部尚書的角色,當然是要竭盡所能,要儘可能的展現虎賁軍的威嚴所在。從頭到尾的設計,至少有十二個重要的環節,都是需要全部的嘉賓到場的。

不過,在明眼人看來,這些繁瑣的程序,都是走過場的,都是給不知道底細的人看的。外人能從表面上看到的,都是不真實的假象。事實的真相,永遠都只是聊聊的幾個人知道。

整個儀式,總共持續了三天的時間。皇太極的生命力,的確是非常頑強的。估計是,他還擔心變卦,因此,忍著最後的一口氣,希望完成自己的完美演出。張准需要出席的場合,總共有六個之多。他和皇太極的合作,算是比較成功,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

三天後,皇太極就被人押送著,準備送到內地去進行展覽。遺憾的是,在當天晚上,他就不斷的開始抽搐,然後迅速的斷氣了。大金國大汗的死亡,要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必然是要舉國哀悼的。但是,在這裡,他就像是一個沒有人留意到的乞丐,死了就死了,再也沒有人提起。

皇太極雖然死了,代善、濟爾哈朗、范文程等人還活著。他們還必須被押送到內地,進行遊行和展覽。虎賁軍要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奴酋的悲劇下場。和死去的皇太極相比,活著的人,是否會覺得慶幸,目前還很難說。

將奴酋的事情,都交給人民委員會去解決,張準的心思,落在了遼東的穩定之上。遼東要想穩定,首要的條件,就是遷徙大量的漢人人口到來這裡。沒有足夠的漢人人口,遼東是無法保持長期的穩定的。

當初,朱元璋採取的,乃是強制的手段,將大量的軍戶,都遷徙到遼東。現在,張准決定,採取自願的手段,誘導漢人前來遼東。具體的措施,可以歸咎為以下幾個:第一個,在遼東全面推行均田令上限一百畝的政策,比內地足足多出五十畝。

第二個,每個定居遼東的漢人家庭,人口在三人以上,七人以下的,都補助耕牛一頭。在當時,耕牛絕對是緊缺的牲畜。在一般的百姓中,耕牛的數量,還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田地,都需要依靠人工拉犁。在附帶一頭耕牛的同時,還附帶曲轅犁一把。

張準的耕牛從哪裡來?當然是從蒙古大草原來了。蒙古人的牛群,數量還是很多的,甚至比戰馬的數量還多。儘管蒙古人的牛群,並不適合直接用來耕田種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耕牛還是能夠拉犁的。大量牛群的到來,配合宋應星改善的曲轅犁,遼東的生產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三個,就是每個遷徙到遼東的漢人家庭,都將獲得一萬點的貢獻值,相當於十兩的白銀。如果要張准給每個家庭,都發放十兩銀子,那肯定是沒有這麼多的銀兩的。但是,發放貢獻值就好辦多了。移民們使用貢獻值可以和虎賁軍有關的部門,購買自己需要的物資。

在祭出這三個條件以後,張准相信,日後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漢人,從各地遷徙到遼東。同時,虎賁軍的相關部門,也會有計畫的組織集體移民,儘可能的充實遼東的漢人數量。張準的初步計畫,是將遼東的漢人,增加到一百萬人以上。

除了保持遼東的長期穩定之外,儘快的將遼東變成虎賁軍的後勤基地,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從資源的豐富程度來說,遼東要比山東更加的出色,發展工業需要的各色資源,在這裡都相當的平衡。

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進步,戰鬥,除了比拼人口之外,更重要的,乃是比拼各自的資源,以及利用資源的程度。強大的工業國,本身必須有豐富的資源,又或者是具有強大的獲取資源的能力。

海軍的建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海軍要強大,就要有龐大的艦隊。要有龐大的艦隊,就必須有大量的木材。荷蘭海軍為什麼強大?就是因為他們控制了大量的木材產地,還可以通過海上貿易,從世界各地買入大量的優質木材。有足夠的木材儲備,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製造船隻。

虎賁軍要打敗荷蘭人,在木材的供應能力上,肯定是不能遜色。沒有足夠的木材,虎賁軍海軍根本無法迅速的發展。因此,遼東地區的木材,是虎賁軍海軍目前急需的。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遼東地區的木材,都是支撐虎賁軍海軍戰艦建造的主要基礎。

張准粗略的估計,長白山和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只要砍伐10%的話,就足夠製造一萬艘的大型戰艦。因此,荷蘭人的一萬五千艘船隻,其實並不是最可怕的。要是虎賁軍發狠的話,弄出三萬艘的大型船隻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真實歷史上的英國,為了建設龐大的艦隊,幾乎砍光了所有的樹木。英國境內,只要是適合造船的樹木,都被划上了特殊的標記,任何人不得砍伐。但是,這還不夠。最後,英國人一路砍伐到北美洲的殖民地,將大量的木材運輸回去自己的國內。

要是沒有北美殖民地的樹木,英國艦隊是根本不可能擁有那麼多的大型戰艦的。事實上,在美國人鬧獨立以後,英國艦隊,的確一度有些鬱悶。幸好,英國紅衫軍,又在世界範圍內,佔領了大量的木材產區,這才滿足英國海軍的需要。

除了極力的挖掘遼東的資源以外,改變國人對遼東的普遍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明朝的遼東,總的來說,和中原地區,還是有太多的不同。遼東和中原內地,並不是完全融合的。在心理上,更多的人,都認為遼東,乃是蠻荒之地。無論是遷徙到遼東,又或者是到遼東服役,都是受罪。

明國的朝廷,對於遼東,政策也是搖擺不定的。更多的重臣,之所以重視遼東,僅僅是將其當做是不可或缺的領土,不可或缺的榮耀的象徵。他們保住這塊土地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這塊土地上的利益,而是為了保持國家的尊嚴。至於從這塊土地上,獲取什麼利益,從來都沒有認真的考慮過。

事實上,明朝從遼東地區,並沒有得到什麼像樣的利益。遼東的木材以及礦產資源,基本上都是處於封閉的狀態,沒有得到任何的開發。相反的,明國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保持遼東的穩定,對抗韃子的攻擊。這導致明朝的國力,有相當的部分,是被消耗在了遼東。

張准不同。張準是很現實的。他將遼東控制在自己的手上,是要儘快讓遼東產出戰鬥力的。除了源源不斷的供應木材和鐵礦、煤礦資源外,張准還要遼東,出產更多的戰馬,更多的騎手,更多的勇士。

廣寧府、遼陽府、瀋陽府三府的設置,就充分的體現了張準的野心。西面的廣寧府,資源略微缺乏一些,耕地面積也比較少,張准準備在這裡大力的發展戰馬產業,興建大量的牧場,培訓大量的騎手。

這裡靠近蒙古大草原,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虎賁軍的政策鼓勵下,應該會有大量的蒙古人被漢化,又或者是出現大量的混血兒。這些人,都是虎賁軍騎兵的重要來源。

南面的遼陽府,則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裡地勢平坦,河流眾多,適合發展大型農莊。在楊廷麟的努力下,這裡以及組建了相當數量的大型農莊。農莊的管理者,模仿靈山衛的經驗教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至於北面的瀋陽府,則是準備大量的吸引外來的土著民族,到這裡定居。瀋陽府龍蛇混雜,是典型的多民族雜居點。將土著民族,從深山老林里引誘出來,讓他們處於虎賁軍的控制下,這要比讓他們繼續留在深山老林裡面安全得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才是最可靠的。將腦袋所在沙堆里的事情,張准向來都是不做的。

皇太極被人民委員會帶著離開遼陽以後,張准又開始沉浸到新的事務當中。因為遼陽戰鬥的勝利,還有皇太極的投降儀式,在張準的面前,積壓了相當數量的捷報。這些捷報,要是單獨送來,都會引起張準的特別關注。不過,在皇太極投降儀式的掩蓋下,它們只能是暫時靠邊站了。

九月份,對於虎賁軍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月份。金秋十月,正是豐收的時節。各行各業,都是捷報不斷。在各地,都有連串的喜事發生。除了韃子無條件投降,最引人矚目的捷報,就是來自虎賁軍海軍了。

首先,是在九月初,位於鷓鴣灣的第一造船廠的第五批劍牙艦下水,總共是十八艘。九月中旬,同樣是在鷓鴣灣的第一造船廠,第二批龍神艦下水,總共是十二艘。三十艘戰艦,接連下水,的確讓人興奮不已。

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成績,更大的成績還在後面。在九月底,第二造船廠的第一批勞動成果,總共是五十艘的劍牙艦,下水完成了試航。一次就下水五十艘劍牙艦,這就是第二造船廠的輝煌所在。五十個大型船塢,同時開工建造五十艘大船,這樣的造船能力,早就超過以前的南京寶船廠了。

有這批生力軍的加入,虎賁軍海軍光是劍牙艦數量,就超過了一百三十艘。這還是虎賁軍海軍的大型戰艦,第一次突破一百艘的關口。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虎賁軍海軍的實力,又提升了至少一個檔次。

一百三十多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