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0章 飛龍炮!飛龍在天!

張准要求的幾個關鍵的要點,都和海軍有關。張准要鑄造的佛郎機火炮,主要是用在海戰上的。這一點,和明軍的鑄造目的,是有所不同的。明軍鑄炮,主要是用來陸戰,大明水師海戰用的大炮,和步軍的大炮,是一個模子鑄造出來的。但是張准不同。張准需要的,是專門的海戰大炮,不需要考慮陸地的使用。

首先,火炮的射程要遠,最少能打兩里,要是超過三里,那就更好了。海戰交手,三里之外,就需要發炮,震懾對方。如果射程不及兩里,那還不如不要。

其次,火炮的射速要快,每分鐘最少能打兩發炮彈,要是能打三發就更好了。海戰大炮的命中率太低,在同樣的時間裡,誰能射出更多的炮彈,誰就有更大的幾率打中目標。

再次,是火炮要輕,不能超過八百斤。因為蒼山船的承載量不大,龍骨也不夠堅固,太重的火炮,容易導致戰船失去靈活和機動,甚至失去平衡,從而傾覆。

再再次,是要求後坐力小。蒼山船的船身吃水比較淺,後坐力太大,容易導致船身傾側。即使不翻船,也嚴重影響操作。因此,佛郎機火炮的後坐力,必須想辦法降低,需要使用專門的特殊製造的炮架。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張準的海軍主力,都是超輕型的蒼山船,排水量只有七十噸,載重量只有三十噸,屬於超輕型的戰鬥船隻。排水量這麼小的船,架設大炮,本來就是小雞拉大車,力所不及。但是,為了戰鬥的需要,不得不如此。

按照薛知蝶的設計,每艘蒼山船的兩側,都只有三個炮位,換言之,全艘船只有六門炮。相對於明朝水師別的戰船來說,蒼山船居然有六門炮,已經是了不起的設計。可是,和西洋戰艦的上百門大炮而言,六門炮完全是不入流啊!而且,口徑也相差太多。總的來說,口徑太小了。

明軍普遍使用的佛郎機火炮,口徑也就是小碗大,折算過來,就是60毫米左右。60毫米的口徑,使用的又是黑火藥,怎麼說都不給力。當然,佛郎機也有口徑在120毫米的,但是,這樣的佛郎機,重量已經接近兩千斤了。

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口徑也就是一個海碗大小(從110到130毫米不等)。這麼重的火炮,架在蒼山船上,實在是太危險了。暫時來說,張准還不需要紅衣大炮。當然,紅衣大炮的技術,也不能完全不管。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衣大炮逐漸成為主流。提前開始研發,未雨綢繆,總是有好處的。

從裝葯的角度來說,佛郎機是後膛炮,紅衣大炮是前膛炮,兩種火炮各有利弊,無法具體說哪個絕對好,哪個絕對差,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言。海戰,追求的是長射程,紅衣大炮顯然勝出一籌。不過,張准現在還沒有戰船可以架設紅衣大炮,只能是重點考慮佛郎機火炮了。

孫勤愷提起自己的專業技術,倒是一點都不木訥。和剛才的麻木、茫然相比,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孫勤愷是有深厚功底的。怎麼說,他也是徐光啟的弟子,跟隨徐光啟學習了十八年的鑄炮技術。他有理論知識,還有實際經驗,甚至還有實戰經驗。他頭頭是道的解說了鑄炮的各個關鍵要素,最後說道:「我們先將樣品鑄造出來,然後再結合蒼山船進行試驗,逐項改進。」

張準點頭說道:「很好!現在,我們確定一下火炮的基本規格。」

周石文和孫勤愷都凝神細聽。

張准要推行的,乃是標準化的生產。

明軍的火器,種類太多,口徑太複雜,光是火銃,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口徑。大炮的口徑,也是相當的多。從幾十斤重的虎蹲炮,到上萬斤重的紅衣大炮,應有盡有。大炮的口徑太多,自然給士兵的操作,帶來很多的困惑。不同口徑的火炮,裝藥量都是不同的。裝少了,打不遠,裝多了,會炸膛。事實上,明軍火炮炸膛的事故,經常發生。

經過研究決定,張准將佛郎機火炮的口徑,定在70毫米。因為使用鑄炮的鋼材,要是生鐵好一些,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口徑大一點,裝葯可以多一點,射程自然遠一點,威力當然也可以大一點。

當然,在研究鑄造佛郎機火炮的同時,還可以順帶研究一下紅衣大炮。畢竟,真正的王道,還是紅衣大炮。等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張准要建造幾十艘的寶船,每艘船上安裝一百門以上的紅衣大炮,到全世界的海洋去耀武揚威,實行大炮外交。

得到張準的強有力支持,有關佛郎機火炮的鑄造研究,全面鋪開。張准專門成立了一個火炮研究所,由孫勤愷帶頭,周石文和其他的工匠配合。孫勤愷的確是有相關知識的,在他們的指點下,工匠們按部就班的做事,很快,第一門的樣炮,就鑄造出來了。

「嗤!」

在火炮試驗場,孫勤愷親自點燃了引火索。

「嗵!」

佛郎機火炮發出一聲巨響。

火光閃耀之後,炮彈落在兩里外的空地上。

這樣的射程,只能算是勉強及格。顯然,還有可以改善的餘地。檢查原因,乃是密閉做的不好。前面說過,佛郎機火炮是後膛炮,是從後膛裝彈的。由於需要從後膛裝彈,炮管就不能完全密封。這個技術細節做的不好,火藥的威力,就要散失很多。

根據實際試驗的結果,孫勤愷很快做了相應的改善。不久以後,第二門的樣炮,又被鑄造出來。同時,被他改善的,還有相關的火藥。根據張準的建議,他在火藥裡面,加入了一些氧化銅粉末,以增強火藥的威力。

「嗵!」

第二門樣炮,首次發射。

一聲巨響,炮彈遠遠的飛了出去。

這一次,炮彈的落點,在足足三里半開外。

三里半!

「嗯,不錯!」

張准當場大讚。

這樣的射程,基本上可以滿足海戰的需要了。

不過,孫勤愷並不滿足。

在第二門樣炮的基礎上,孫勤愷再次做了多項細節上的改進。很快,第三門樣炮被製造出來,同樣拉到了試驗場。

「嗵!」

第三門樣炮發射。

一聲巨響,炮彈遠遠的飛了出去。

這一次,炮彈居然落在了四里半之外!

四里半!

「好!」

張准情不自禁的叫起來。

四里半啊,這樣的射程,足夠佛郎機火炮揚眉吐氣了。

2250米的射擊距離,和後世的火炮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卻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須知道,口徑更大,分量更重的紅衣大炮,射程也就是5000米(十里)左右。在海戰中,四里半的射程,足夠壓倒一般的敵艦了。

當然,有了足夠遠的射程,還不代表足夠的戰鬥力。佛郎機火炮的使用,和炮彈的種類,是分不開的。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炮彈,這是明末火炮的重要特點。因此,除了實心彈之外,還要試驗其他各色炮彈的射程。

「嗤!」

「嗵!」

佛郎機大炮,再次發射。

這一次,發射的是葡萄彈。

所謂的葡萄彈,其實和後世的霰彈有些類似。用一個小框框,又或者是幾根鐵絲,又或者是一個爛網兜,將一堆的小鐵球裝在一起,塞入炮管,然後發射出去,形成鋪天蓋地的彈雨,給目標造成大面積的殺傷。相對於開花彈而言,葡萄彈的可靠性和威力都大得多。要是敵人隊伍密集的進入射程,一炮過去,敵人肯定要倒下一片的。

但是,葡萄彈的致命之處,也是很明顯的:射程很近。一般的佛郎機火炮,只能將葡萄彈打到一百丈(約330米)開外。但是,孫勤愷鑄造出來的火炮,可以成功的將葡萄彈打到一百五十丈(約500米)開外,足足提升了50%的射程。

但是,孫勤愷還不滿足,繼續進行改善,最終,成功的將葡萄彈發射到一百八十丈(約600米)開外。這個距離,基本上是紅衣大炮發射葡萄彈的距離了。相對於佛郎機火炮而言,紅衣大炮還是很稀罕的,除非是大戰役,否則,很難看到紅衣大炮的身影。

這個射程意味著,只要敵人大量的進入這個射程,就可以用葡萄彈直接轟了。一般的騎兵衝鋒,也就是在這個距離。換言之,張准完全可以在對方騎兵發起衝鋒的時候,就直接用葡萄彈覆蓋過去。只要炮彈足夠多,敵人的騎兵,一倒就是一大片。

對於海戰來說,600米的距離,也是相當合適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實心彈基本上打不中,葡萄彈的威力,就完全展現出來了。只要敵船進入600米射程,三門火炮一起用葡萄彈轟擊對方,效果絕對是杠杠的。在裝備了這種火炮以後,蒼山船就算再小,敵船也不敢忽視。

「嗤!」

「嗵!」

在試驗了葡萄彈之後,佛郎機大炮再次發射。

這一次,發射的是鏈彈。

所謂的鏈彈,其實就是兩個用鐵鏈連接起來的小鐵球。當然,大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