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竟奔忙 親族中冒名巧頂替

「內中有一個稍為讀過兩天書的,卻是這一班人的篾片,起來說道:『列位所說的幾個字眼,都是很通的,但是都有點不很對。』眾人忙問何故。那人道:『他因為死了兩個字不好聽,才來和我們商量改個字眼,是嫌那死字的字面不好看之故。諸位所說的,還是不免死啊、歿啊的;至於那孤哀子三個字,也嫌不祥。我倒想了四個字很好的,包你合用。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折是要的。』他屈指一算,四個字是二千銀子。便說道:「承你的情,打了對折,卻累我借來的款就打了八折了,如何使得!』於是眾人做好做歹,和他兩個說定,這四個字,一百元一個字,還要那人跟了他去代筆。那人應充了,才說出是『待父天年』四個字。眾人當中還有不懂的,那人早拉了他同去見老西兒了。那人代筆寫了,老西兒又不答應,說一定要親筆寫的,方能作數。他無奈又辛辛苦苦的對臨了一張,簽名畫押,式式齊備。老西兒自己不認得字,一定要拿去給人家看過,方才放心。他又恐怕老西兒拿了借據去,不給他錢,不肯放手。於是又商定了,三人同去。他自己拿著那張借據,走到衚衕口,有一個測字的,老西兒叫給他看。測字的看了道:『這是一張寫據。』又顛來倒去看了幾遍,說道:『不通,不通!甚麼父天年!老子年紀和天一般大,也寫在上頭做甚麼!』老西兒聽了,就不答應。那人道:「這測字的不懂,這個你要找讀書人去請教的。』老西兒道:「有了,我們到票號裡去,那裡的先生們,自然都是通通兒的了。』於是一起同行,到得一家票號,各人看了,都是不懂。偏偏那個寫往來書信的先生,又不在家。老西兒便嚷靠不住:『你們這些人串通了,做手腳騙咱老子的錢,那可不行!』其時票號裡有一個來提款子的客人,老西兒覺得票號裡各人都看過了,惟有這個客人沒有看過,何不請教請教他呢。便取了那借據,請那客人看。那客人看了一遍,把借據向桌子上一拍道:『這是那一個沒天理、沒王法、不入人類的混帳畜生忘八旦幹出來的!』老西兒未及開口,票號裡的先生見那客人忽然如此臭罵,當是一張甚麼東西,連忙拿起來再看。一面問道:『到底寫的是甚麼?我們看好像是一張借據啊。』那客人道:「可不是個借據!他卻拿老子的性命抵錢用了,這不是放他媽的狗臭大驢屁!』票號裡的先生不懂道:『是誰的老子,可以把性命抵得錢用?』客人道:『我知道是那個梟獍幹出來的!他這借據上寫著等他老子死了還錢,這不是拿他老子性命抵錢嗎!唉!外國人常說雷打是沒有的,不過偶然觸著電氣罷了,唉!雷神爺爺不打這種人,只怕外國人的話有點意思的。』一席話,當面罵得他置身無地,要走又走不得。幸得老西兒聽了,知道寫的不錯,連忙取回借據,辭了出來,去劃了一萬銀子給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他還問道:『方纔那個客人拿我這樣臭罵,為甚又忽然說我孝敬呢?』那人不懂道:『他幾時說你孝敬?』他道:『他明明說著孝敬兩個字,不過我學不上他那句話罷了。』那人低頭細想,方悟到『梟獍』二字被他誤作『孝敬』,不覺好笑,也不和他多辯,樂得拿了四百元去享用。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凡是曾經借過錢給他的,一律都拿了票子來,要他改做了待父天年的期,他也無不樂從,免得人家時常向他催討。據說他寫出去的這種票子,已經有七八萬了。」

我聽了不禁吐舌道:「他老子有多少錢,禁得他這等胡鬧!」繼之道:「大約分到他名下,幾十萬總還有;然而照他這樣鬧,等他老子死下來,分到他名下的家當,只怕也不夠還債了。」說話時夜色已深,各自安歇。

過得幾天,便是那陳稚農開弔之期。我和他雖然沒甚大不了的交情,但是從他到上海以來,我因為買銅的事,也和他混熟了。況且他臨終那天,我還去看過地,所以他訃帖來了,我亦已備了奠禮過去。到了這天,不免也要去磕個頭應酬他,藉此也看看他是甚麼場面。吃過點心之後,便換了衣服,坐個馬車,到壽聖庵去。我一徑先到孝堂去行禮。只見那孝帳上面,七長八短,掛滿了輓聯;當中供著一幅電光放大的小照。可是沒個親人,卻由繆法人穿了白衣,束了白帶,戴了摘纓帽子,在旁邊還禮謝奠。我行過禮之後,回轉身,便見計醉公穿了行裝衣服,迎面一揖;我連忙還禮,同到客座裡去。座中先有兩個人,由醉公代通姓名,一個是莫可文,一個是卜子修。這兩位的大名,我是久仰得很的,今日相遇了,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可惜我一枝筆不能敘兩件事,一張嘴不能說兩面話,只能把這開弔的事敘完了,再補敘他們來歷的了。

當下計醉公讓坐送茶之後,又說道:「當日我們東家躺了下來,這裡道台知道稚翁在客邊,沒有人照應,就派了卜子翁來幫忙。子翁從那天來了之後,一直到今天,調排一切,都是他一人之力,實在感激得很!」卜子修介面道:「那裡的話!上頭委下來的差事,是應該效力的。」我道:「子翁自然是能者多勞。」醉公又道:「今天開弔,子翁又薦了莫可翁來,同做知客。一時可未想到,今天有好些官場要來的,他二位都是分道差委的人員,上司來起來,他二位招呼,不大便當。閣下來了最好,就奉屈在這邊多坐半天,吃過便飯去,代招呼幾個客。」說罷,連連作揖道:「沒送帖子,不恭得很。」我道:「不敢,不敢。左右我是沒事的人,就在這裡多坐一會,是不要緊的。」卜子修連說:「費心,費心。」我一面和他們周旋,一面叫家人打發馬車先去,下半天再來;一面卸下玄青罩褂,一面端詳這客座。只見四面掛的都是挽幛、輓聯之類,卻有一處牆上,粘著許多五色箋紙。我既在這裡和他做了知客,此刻沒有客的時候,自然隨意起坐。因走到那邊仔細一看,原來都是些輓詩,詩中無非是讚歎他以身殉母的意思。我道:「訃帖散出去沒有幾天,外頭弔挽的倒不少了。」醉公道:「我是初到上海,不懂此地的風土人情。幸得卜子翁指教,略略吹了個風到外面去。如果有人作了輓詩來的,一律從豐送潤筆。這個風聲一出去,便天天有得來,或詩,或詞,或歌,或曲,色色都有。就是所掛的輓聯,多半也是外頭來的,他用詩箋寫了來,我們自備綾綢重寫起來的。」我道:「這件事情辦得好,陳稚翁從此不朽了!」醉公道:「這件事已經由督、撫、學三大憲聯銜出奏,請宣付史館,大約可望準的。」

說話之間,外面投進帖子來,是上海縣到了,卜、莫兩個,便連忙跑到門外去站班。我做知客的,自不免代他迎了出去,先讓到客座裡。這位縣尊是穿了補褂來的,便在客座裡罩上玄青外褂,方到靈前行禮。卜、莫兩個,早跑到孝堂裡,筆直的垂手挺腰站著班。上海縣行過禮之後,仍到客座裡,脫去罩褂坐下,才向我招呼,問貴姓台甫。此時我和上海縣對坐在炕上。卜、莫兩個,在下面交椅上,斜簽著身子,把臉兒身子向裡,只坐了半個屁股。上海縣問:「道台來過沒有?」他兩個齊齊回道:「還沒有來。」忽然外面轟轟放了三聲大炮,把雲板聲音都蓋住了,人報淞滬厘捐局總辦周觀察、糖捐局總辦蔡觀察同到了。上海縣便站起來到外頭去站班迎接,卜、莫兩個,更不必說了。這兩位觀察卻是罩了玄青褂來的,逕到孝堂行禮,他三個早在孝帳前站著班了。行禮過後,我招呼著讓到客座升炕;他兩個就在炕上脫去罩褂,自有家人接去。略談了幾句套話,便起身辭去。大家一齊起身相送。到得大門口時,上海縣和卜、莫兩個先跨了出去,垂手站了個出班;等他兩個轎子去後,上海縣也就此上轎去了,卜、莫兩個,仍舊是站班相送。從此接連著是會審委員、海防同知、上海道,及各局總辦、委員等,紛紛來弔。卜、莫兩個,但是遇了州縣班以上的,都是照例站班,計醉公又未免有些瑣事,所以這知客竟是我一個人當了。幸喜來客無多,除了上海幾個官場之外,就沒有甚麼人了。

忙到十二點鐘之後,差不多客都到過了。開上飯來,醉公便抬呼升冠升珠,於是大眾換過小帽,脫去外褂,法人也脫去白袍。因為人少,只開了一個方桌,我和卜、莫兩個各坐了一面,繆、計二人同坐了一面。醉公起身把酒。我正和莫可文對坐著,忽見他襟頭上垂下了一個二寸來長的紙條兒,上頭還好像有字,因為近視眼,看不清楚,故意帶上眼鏡,仔細一看,上頭確是有字的,並且有小小的一個紅字,像是木頭戳子印上去的。我心中莫名其妙,只是不便做聲。席間談起來,才知道莫可文現在新得了貨捐局稽查委員的差使。卜子修是城裡東局保甲委員,這是我知道的。大家因是午飯,只喝了幾杯酒就算了。

吃過飯後,莫可文先辭了去。我便向卜子修問道:「方纔可翁那件袍子襟上,拴著一個紙條兒,上頭還有幾個字,不知是甚道理?」卜子修愕然,稜了一稜,才笑道:「我倒不留神,他把那個東西露出來了。」醉公道:「正是。我也不懂,正要請教呢。那紙條兒上的字,都是不可解的,末末了還有個甚麼四十八兩五錢的碼子。」卜子修只是笑。我此時倒省悟過來了。禁不住醉公釘著要問,卜子修道:「莫可翁他空了多年下來了,每有應酬,都是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