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莎士比亞的悲劇 演出前的內心鬥爭

「舞台序幕」談論的既是藝術家內心的困惑、鬥爭,也是藝術家與觀眾的關係,作品與作者、作品與讀者的關係。由詩人內心的情緒一分為三的這三個人,他們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激情和對於生命的精深的理解。

當一件作品問世之際,它就面臨著觀眾的檢驗,這是藝術品得以成立,得以最後完成的前提,也是精神與世俗進行交合的痛苦程序。心高氣傲、無比脆弱,同時又來自世俗、粗俗而強韌的藝術家,讓自己身上的這兩股完全對立的情緒進行辯論,其間又插入一個丑角,以其幽默的評判促使詩人提高對藝術本質的認識。

劇場經理一出場就談到了觀眾的真實狀況。人人都來自世俗,滿腦子全是世俗的觀念,他們能否理解這超凡脫俗的藝術呢?對於這些人來說,是什麼東西將他們吸引到票房門口來的呢?看看這些人的表現,他們顯然同藝術風馬牛不相及。脆弱的、神經質的劇本作者更是沮喪不已。他說:「看一眼他們就會讓我喪魂失魄。」他想到自己創作中的那種境界,越發覺得自己要排除所有的觀眾,甚至就連自己也要排除。俗眾當然配不上詩的境界;至於自己,他要表達的東西即使在創作的瞬間也是種苟合:

「唉,從我們內心深處發源的詩意,從我們嘴裡怯生生念出的台詞,有時念不到點子上,有時也許可以湊湊趣,都將為放蕩瞬間的暴力所吞噬。」

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意境,只好用世俗的語言來湊合,或寄希望於時間的琢磨,將流傳後世作為目標。小丑立刻對詩人的自鳴清高加以嘲弄,他指出詩人談論「後世」的迂腐,並分析道:詩的境界只能在世俗的激情中去接近,否則便是虛妄;人只能以幽默的態度來看待作品的兩面性。接下去充滿了理智的經理又向詩人指出,一定要抓住一切可能性與觀眾發生交流;與觀眾也與自身的世俗性妥協是藝術的惟一出路,只有這樣作品才能存在下去。他們兩人的說教弄得作者既痛苦又憤怒,他用自己心中的崇高境界來反駁他們:

「他用什麼打動所有人的心?他用什麼把每一種元素調遣?可不就是從胸中湧出來、又將世界攝回到自己心中的那種和聲?」

小丑聽了他的申辯就鼓勵他「深入到豐滿的人生中去」,因為正是他所厭惡的人生中隱藏著那種「和聲」,他所鄙視的觀眾的靈魂的結構同他並無不同,只要他不放棄同人的溝通,蒼白孤傲的藝術就會被注滿色彩和激情,這才是他那偉大的藝術得以立足和完成的惟一途徑。不要害怕生命的骯髒與醜陋,也不要害怕世俗的粗鄙,美就是從它們當中誕生的。小丑還勸作者不要為自己的老年而自卑和懊悔,藝術的魅力並不在於青春:

「勇敢而優雅地彈奏著熟悉的弦樂,向著一個自選的目標東彎西拐地信步漫遊,老先生,這才是您的義務……」

經理緊接著要大家抓緊機會,將藝術表演付諸實施,也就是啟動與觀眾的交流,讓停留在心中的藝術想像變成真正的藝術。

作者——詩性精神

經理——理性

丑角——幽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