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誕生和發展——讀《螺》

啊,精神的誕生實在是一件奇妙的事!這生命的高級屬性是從原始本體裡頭發展出來的,非常直接,卻又有點神秘,似乎同繁殖的慾望有關。本篇描述的就是這個神奇的過程。這也是藝術家創造藝術品的過程。

我有一些細胞,它們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並履行著大致相同的工作。由於我沒有形狀,所以我能夠感覺到我裡面所有的形狀,我也能感覺到我所有的行為,所有的表達,所有製造噪音的可能性——哪怕粗魯的噪音。總之,我的思想沒有限制。其實那不是思想,因為我沒有去想它們的大腦。真實情況是,每個細胞同時各自在想著每種可能的事物,但不是通過意象來想,因為我們沒有我們可以掌握的任何意象。我們僅僅以不確定的方式感覺到自己在那裡,當然我們同樣也可以以其它的方式感覺到自己在那裡。

必須回到原始的狀態才有可能創造出藝術來,那種狀態既不是無也不是有,而是在有與無之間。那是感覺的天地,排除了世俗,在純凈中蔓延。在這種活動中,思想不能直接起作用,只能在場外間接履行職責。感覺就是一切,讓生命之潮來得更猛烈些吧,我這個不確定的存在會在潮水中一次次短暫地獲得對自己的確定感!我在想什麼呢?我在想自己的可能性,這種關於自己的想像可以稱之為「異想天開」。又由於沒有任何參照物,於是我想出的任何東西都是,也只能是第一個東西。我想出來的那些個不確定的事物啊,也許正因為不確定,才散發出原始的、也就是未來的氣息?它們是從我那一張一弛的本能運動中被擠壓出來的。它們屬於我,但又同這個意識得到的「我」無關。我操縱不了它們,我只能操縱自己的身體。那麼,在岩石上貼得更緊些吧,更細緻地感受海浪帶來的信息吧。就在這時我感到了「美」。可是要讓「美」也感到我,我就得將自己從背景中區分開來啊。要區分自己,光是感受還不行,還得「做」。做,就是改變自己,讓這個身體具有精神的標記——那美麗的螺殼。「美」是一位女性,即「她」。

我將所有對她的思念放在這種自我表達之中。我將自己對她的憤怒;對她的熱情的想念;為她而存在的決心;讓自己成為自己、讓她成為她的願望;還有體現在對她的愛當中的對自己的愛——將所有這一切做進貝殼裡的東西繞成了一個螺。

我為追求美而存在了,與此同時美也為我而存在了。創造藝術品就是這樣一種戀愛,如此的生動,有活力,日日翻新,讓人不得不從一而終。在豐饒的大海之中,人除了從事這種美的事業,難道還會想去干別的?我這個軟體動物,就是在那充滿了生殖氣息的海濤的衝擊之下,直接地悟到了真理。真理其實在我內部——我要存在。陽光,還有荷爾蒙喚醒了我體內沉睡了幾萬年的東西。可是真理是說不出來的,我要表現她就只能做一個東西,於是我就做了螺殼,而在做的過程中,對於美的想像是我的動力。她是誰?她就是我,我身上最顯眼的那個部分啊——我於空無所有中純粹憑想像分泌出來的那個部分。當然,這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給我造成的煎熬,我必須集中意念去想她,因為稍有懈怠就會前功盡棄。每一次的分泌,每一圈的纏繞都要一絲不苟……在冥想中敞開,在冥想中讓本能運動向「那裡」延伸,堅持……這就是一切。

啊,我終於在勞動中看到了她在宇宙間的普遍性!她無處不在,但每一個她都同我的手工勞動相聯!也就是說,我做的東西裡頭包含了宇宙之美,並且正是這種終極之美使得我的作品具有了獨一無二的形式。

……然而,貝殼首先是貝殼,這是最重要的。貝殼有著它的特殊形式,它也只能具有我賦予它的那種形式;那也是我能夠、我願意給它的唯一的形式。既然貝殼具有了形式,世界的形式也因此改變了。是這樣改變的:貝殼如今包含了這個世界的形式,而世界的形式已成了新形式,因為以前沒有貝殼,現在有了。

我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改變了世界,這是我沒有料到的。我不是為了身體的需要做貝殼,也不是為了改變外界,我的初衷僅僅是出於對於一種朦朧的美的嚮往,那種嚮往導致了我將自己從環境中區分開來的衝動。

過程仍然是神秘的,最初是先有眼睛還是先有那種有可能造成美麗視覺意象的光波?我認為是先有光波。順序是這樣的:我從內部擠壓出那種波,外部的那些器官接受了我的波,才逐漸發展出視力來的。也就是說,決定的因素是我內部的慾望,沒有它,世界便不存在。所謂外部器官(眼睛等等)指的是直覺。直覺同藝術品發生交流,藝術品又激發出直覺,認識由此深化,藝術品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呈現出起先沒被注意到的目的性。卻原來,儘管沒被自己意識到,我的存在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後來的一切,宇宙在我心中。

我住在這些眼睛的最深處;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我,我的意象之一住在那裡。我的意象同她的最忠實的意象在那裡遭遇。那邊是一個開放地帶,我們穿過虹狀物的半液體的領域;我們在瞳仁深處的黑暗裡,在視網膜的鏡子大廳里;在我們的真實的元素里。這些元素延伸到無邊無際的遠方。

雖然藝術家在創造的瞬間是盲目的,雖然那個時候,他無法「看見」自己的作品的美麗,創造的過程卻是一個大歡喜的過程。我和她(美)在一起,我也和真理在一起,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大的幸福呢?

註:這篇文章分別參考了中文版與英文版的《宇宙連環圖》的版本。中文版是閱讀了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的《宇宙奇趣》,張宓譯,呂同六、張潔主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