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天涯咫尺 歲末訪中山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四小虎」之一的中山市就出了名。我曾於1995年和1997年兩次到那裡訪問學習。這幾年,中山市的經濟一直保持著穩定、快速的發展勢頭,居民已經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同時,隨著城鄉一體化正在變成現實,廣大農民也已享受到了現代化的生活。

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中山市在小城鎮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又取得了新成績,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等稱號和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以表彰中山市政府在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這些年來我經常想,小康水平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的基礎,所以小康之後,除了還須克勤克儉,努力發展生產之外,還應該重視另外一面,就是進入小康之後的人,怎樣發展現代化的精神文明。中國有句老話: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指生活有了保障以後,人們就有條件考慮怎樣提高生活質量,考慮做什麼樣的人,人生的價值問題就提到必須解決的議程上來了。富裕起來的中山人是怎麼乾的?

恰好,今年底到南方開會,離中山已經不遠,於是抓住會議間隙,抽空去了一趟。雖然只是「蜻蜓點水」,卻學到了不少中山的好經驗。

中山的朋友告訴我,現在他們在抓城市的全面工作時,已經從最初偏重於物質積累,逐漸轉向關注人、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比如更多地關注城市的建設、綠化、美化;市民居住環境的衛生、舒適;全市的環境保護等。特別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上下了不少功夫。

他們說,為了保住家鄉這片碧水藍天,這幾年,除了對有污染的工廠實行關停並轉遷外,還治理了岐江河,並投資3億元興建日處理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市裡甚至還放棄了十多個年產值超過億元的有嚴重污染的項目。

為了提高居民的現代文明意識,他們堅持開展文明小區、文明鎮(村)、文明戶的評比;加快鎮區文化設施的建設,普及提高農村文化;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項健康的活動……中山人就是這樣在逐步實現他們提出的「洗腳上田」和「洗腦進城」。

中山的朋友知道我對小城鎮建設中如何保護和改造舊區的問題很感興趣,就要我去他們的「步行街」上逛逛。

中山市是個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有60多萬人。長期以來,許多華僑把在海外辛辛苦苦賺的錢帶回來,沿著現在叫孫文西路的街道兩旁,按照他們所在國的建築風格,建起了具有濃厚異國情調的店鋪,形成了一條商業街。

市政府在市政建設中,執行「保護舊區建新區,建好新區改舊區」的方針,於1996年,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把這條有800多年歷史的老街,改造成集商業、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步行街,並且要做到「整舊如舊」盡量保持老街的風貌。

12月2日,在主人的陪同下我來到步行街,走在兩旁具有本世紀初歐式柱子、券廊結構和帶有南洋風格的騎樓、裝飾的街上,花崗石鋪的路面潔凈如洗,只見三三兩兩的遊人,悠閑地散坐在廊柱下的長凳上。此刻,我宛如漫步在新加坡熱鬧的、華人聚居的小巷裡。然而,臨街那新建的小廣場、漂亮的綠地和精美的雕塑小品,又使這條古老街道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徵集來的300多幅歷史照片,鑲嵌在街上的柱子上,讓來這裡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主人告訴我,現在步行街不僅是商業中心,也是人們休息、舉行活動的場所。比如每年陰曆大年初七「人日」這一天,中山人聚集在這裡,開始「慈善萬人行」的活動。這一為救助老人和殘疾人募集善款的活動,已經辦了11個年頭,累計收到捐款2億多元。政府把這筆錢用到實處,先後興辦了啟智學校(弱智、殘疾兒童學校)、紅十字中心血站、頤樂樓、博愛醫院、120急救中心等公益設施;還資助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人日」是個什麼日子呢?《中國民俗辭典》的解釋是,「人日」又稱「人勝節」。時在農曆正月初七。唐代李百葯《北齊書·魏收傳》:「魏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魏)收對曰:『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每逢人日,人們以七種菜做羹,用彩布剪成人形,或鏤刻金箔為人狀,貼於屏風,戴於頭上,象徵祥瑞。是漢族傳統的節日。

魏收沒有回答「何故名人日」,依我看,人日就是古人提倡注重做人的工作的日子。中山市的朋友們在這個傳統的老本上,嫁接了新的內容,把古老的節日搞活了,把它作為現代社會裡人們增進團結、改善人同人關係的質量的一個活動;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了他們的精神文明素質,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辦法。

三天來,中山人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們正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回答我心裡的問題。

1998年即將過去,我衷心祝願中山人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邁向新世紀!

1998年12月30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