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天涯咫尺 保安三庄

1986年8月,我去甘肅訪問臨夏回族自治州,7月專程去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從縣名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一個縣境里居住這麼多不同的民族,在全國是少有的,就因為這個特點吸引了我的調查興趣。其實在甘肅和青海的接境地區,人數不多的小民族還不只上述三個。他們的北面還有土族和裕固族。由於這兩個民族不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我這次沒有去訪問。

這幾個人數較小的少數民族按1983年人口數字排列是:東鄉族237858人,土族12567人,裕固族10227人,保安族8325人,撒拉族5116人。從地理位置上說都在祁連山東北麓,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接壤地帶。從民族分布來說,雜處於藏族和漢族之間的回族聚居區里。土族和裕固族和藏族一樣信喇嘛教,在臨夏境內的其他三個民族都和回族一樣信伊斯蘭教。

我訪問的積石山自治縣正處在甘肅和青海的交界上。黃河從青海繞了幾個大麴,向東直下青藏高原,被南北走向的積石山擋住去路,只留一個峽口可以通過。過了積石山就是有名的劉家峽水庫,坡陡水急,落差巨大,是西北的電源。我們在巍峨的積石山高處,俯視黃河滾滾東來,入峽後流進一片起伏的灘谷,正是歷史上著名的河州。時值秋收,禾堆密密地成行排列在坡田穀地上,點綴出豐年的氣象。形如棋局的耕地中間顯而易見的有三個為重重綠樹所包圍的村莊。這些是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稱「保安三庄」。

保安族的族名來自他們早年聚居的地名。據傳說,他們的先人是蒙古軍人,元明時代駐紮在青海同仁縣一帶墾牧,信奉了伊斯蘭教。明朝萬曆年間,在他們的住地修築了保安城,他們就被稱為保安人。清朝同治年間因受當地喇嘛教勢力的欺壓,被迫東遷,進入甘肅,定居在積石山山坡和靠山的谷地上。他們和回族一樣現在已通用漢語。

不到一萬人的保安人還保持著他們的民族特點,主要表現在他們能工巧匠的鍛造技術。他們幾乎家家戶戶製造的「保安刀」是一種牧民用來割切牛羊肉的日常用具,有如漢族每餐用的筷子,暢銷藏族和蒙古族地區。我在他們村子裡家訪時,看到他們鍛造的設備十分簡陋,全部是手工,但製成的刀卻鋒利耐用,精緻美觀,特別是兩把刀插在一個鞘子里的「雙壘刀」,刀把上還用黃銅、紫銅、牛骨加以裝飾,圖案美麗。中外遊客,都以民族藝術品來收購。

晚宿自治縣首鎮吹麻灘,乘興寫了一首紀事詩:

黃河天上來,沖折積石軸。

過峽入河州,起伏多灘谷。

坡田如棋局,麥黃牧草綠。

車繞山村過,兒童競相逐。

遙指三庄落,保安自成族。

首鎮名吹麻,宰羊留客宿。

插刀嵌采玉,蒙藏暢銷速。

富民仗特技,戶戶有餘谷。

揮手依依別,請留多福祝。

1988年9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