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聞香已醉 烹飪上「華味」能否勝過「洋味」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有了快速發展,「大河水漲小河滿」,老百姓口袋也鼓起來了。長期關閉的國門一打開,人們與國外的交往日益頻繁。我們過去沒有接觸過的許多外國的新東西涌了進來。在這種情形下,人們的「衣食住行」不知不覺起了變化。依我看,衣裝是其中變化得最快也是最容易讓人注意到的。不是嗎,如今人們的衣裝一掃過去呆板、單調的樣式,西服、領帶已成了人們喜愛穿著的服飾;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的牛仔服、喇叭褲、緊身衣,如今已穿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姑娘們的時裝更是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令人賞心悅目。不過,現在流行的服裝式樣,絕大多數是「進口」的,我們中國傳統服裝樣式已經很少見了。所以我說在服裝上,「西式」壓倒了「中式」。

另一個讓人感覺變化大的,就是人們的飲食。說起吃,中國素有「烹飪王國」的美稱,烹飪技藝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有各地獨特口味的菜肴,如大家熟悉的粵菜、魯菜、潮州菜、淮揚菜等。

十多年前,偶然見到一位在《中國烹飪》雜誌工作的老同學,為了拉我寫稿,他向我大大地宣傳一番:烹飪之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現已征服世界,五大洲的主要都會,中國菜館都已成為美味中心,無口不嘗,無人不譽。我受他慫恿,這些年來,真的圍繞在「食」上寫了十幾篇短文,後來集成一冊,起名《言以助味》。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的人增多,不少人在國外開了餐館。聽說現在在國外一些中小城市裡,要吃頓地道的中餐,已是很方便的事了。中國烹飪是不是像那位同學說的「現已征服世界」,我不敢斷言,但是,凡有機會吃中國菜的老外「無口不嘗,無人不譽」確是事實,而且也可以說「中餐」大有壓倒「西餐」之勢。

不過,當中國菜漂洋過海的時候,外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漢堡包……也相繼登上了中國大陸,進入大城市。這些洋快餐以它們科學的管理、優良的服務,以及衛生方便和獨特的「洋味」,吸引了中國廣大食客,特別是打動了娃娃們的心。

「快餐」這個名詞最近幾年才在國內流行起來,但是在歐美國家已經風行了半個多世紀。《美國年鑒》說,世界上第一家快餐店是1885年在紐約出現的。我手邊恰好有一本《家庭快餐》,書里說:早在商周時代,中國的烹飪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已經看得到快餐的雛形。到了宋代,在一些城市出現了「逐時旅行素喚」,「嗟咄可辦」的方便快餐。「兼賣酒」之類的快餐店,以「旋切萵苣」「旋炒銀杏」「三鮮面」「炒鱔面」等菜肴招攬食客。有的店家索性把某些快餐菜肴命名為「嗟咄燴」。嗟咄者,叱吒呼喚也,一聲招呼立刻就能端上菜來,自然算得上快。這樣說來,中國的確也稱得上是快餐的故鄉了。

但是中國的快餐並沒有發展起來,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直到我們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後,極大地發揮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生活節奏明顯加快,人們富裕了,在這種新的形勢下,人們需要快餐,然而我國的餐飲業沒有跟上這個變化,以致洋快餐大舉佔領了中國市場。這時候,中國餐飲界的有識之士,不甘落後,積極探索自己的發展進路,要跟洋快餐一比高低。中國「榮華雞」在跟美國「肯德基」「唱對台戲」;「紅高粱」的羊肉面著實紅紅火火。

我是南方人,在北方生活了幾十年,也喜歡上了麵食,但是一家人做麵食的本領卻沒有長進,包頓餃子,手忙腳亂,要費好大的勁兒。如今街對面的副食店裡速凍餃子就有五六種,還有包子、餛飩,連新蒸出來的饅頭、花捲都可以隨時買到。近幾年速凍方便食品的品種越來越多,大大節省了人們圍著鍋台轉的時間。我希望中國的快餐業能夠跟上時代步伐,結合我們民族傳統,越辦越好,在飲食業這個大市場里,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路子。更要從這裡出發,使中國烹飪真的「征服世界」。

我常講,當今的世界由於通信和交通的發達,變得越來越小了,生活在這個「地球村」里的人們,再也不能閉關自守。經濟上,全世界已進入一個分工合作的體系;生活上,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今後的世界裡,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個競爭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東西方兩種文化在生活上的競爭。

從我們大家須臾不可離的吃飯、穿衣中,不是已經可以感受到這個靜悄悄的,然而卻是非常激烈的競爭了么!我想提出一個問題,烹飪上「華味」能不能勝過「洋味」?

1998年11月25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