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聞香已醉 鹽城藕粉丸子

中國烹飪富於地方特色,言之者眾矣,無須我多說。今天我想給《中國烹飪》寫個簡報,講的是我這次蘇北訪問中品嘗到的一種可稱之為「此處獨有」的珍品。「此處獨有」也等於是說「別地皆無」。它不同於地方特色。因為凡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佳肴,在原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同樣可以吃得到的,雖不失其地方特色,但算不得「此處獨有」。「宮保雞丁」就是一個例子。它原是一家官廚的新創,並辣辣地具有地方特色,但是現在國內各地,甚至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的中國菜館裡都可以點此上桌,於是也就失掉了它的「此處獨有」地位。

我前年訪問蘇北的鹽城時,吃到一種初次嘗到的甜食。我就想寫文為記,事忙未能如願。這次重訪鹽城,舊味重嘗,更覺情深,所以作此簡報。這種鹽城獨有珍品形如彈丸,淡紫色,直徑大約兩厘米,浸在清澈的清湯里,嬌嫩肥澤,粗看去儼然是一顆顆沒有去殼的新鮮荔枝。用雙筷搛夾時,微覺彈性,柔軟豐滿。入口著舌,甜而不膩,厚而不實;不脆不酥,非漿非固。嚼及其核,桂香滿口。我體超重,醫生反覆叮囑,疏甘甜、少澱粉。逢此珍品,這些誡言,全失效用。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我的「保健監督」勸阻才停箸,贊聲仍未絕口。

主人告訴我:這是「藕粉丸子」。起初我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藕粉原是以藕做原料加工而成的粉末。平常總是用開水沖調成一種膠狀的糊或漿;既不是液體,也不是固體,食時不能用筷,只能用匙。藕粉能團成丸子,而且丸子里還能有個桂糖核心,這在我確是件不易想像的事。

其實一講也就容易明白的:先用桂花和糖捏成一小粒做核心。其成分當然不一定是桂花,玫瑰、茉莉都行,取其香而已。江蘇,不論南北,桂花是傳統和普通的調味香料。常吃的桂花圓子,其實只在煮米粉做成的丸子時,在湯里加一些晒乾的桂花就得。可是藕粉丸子所用的桂花卻是和在核心裡的,要口嚼時才聞其香。這種感覺不從鼻孔外入,而由喉入鼻,變成了味的構成部分。

糖有黏性,可以同桂花和成小粒,這是丸子的核心。把它在藕粉的散末里滾動,利用這核心的黏性使薄薄的一層粉末附著在核上。然後放入沸水裡,這層粉末立刻化成膠體。於是重把它在水中撈起,再在藕粉里滾動,又附著一層干末後下鍋復煮。如是者要反覆七八次,外層次次增厚,達到有如鴿蛋那麼大,即成藕粉丸子。四五顆一起盛在潔白的瓷碗里供客品嘗,色、香、味俱全。

我把藕粉丸子列為「此處獨有」的珍品,因為我只在鹽城才吃到過這樣的美味。這當然可能是出於我坐井觀天,所到之處不多,品嘗範圍有限的武斷。但是以我個人而說,不論在國內國外,除了鹽城外確實沒有見過它。我也想到:它的烹調方法並不是那麼難於學習,為什麼在這樣長的歷史年代裡它卻還是「養在深閨中」沒有流傳出去?對此我也無以自解了。我寫此簡報在《中國烹飪》上一發表,也可能從此它就不能再為鹽城人士所獨享了。「此處獨有」的地位,隨之也會消失。如果它果真出閨問世,我希望還能保持其地方特色,留個鹽城的標識,使後世不忘其源,不妨名之為「鹽城藕粉丸」。

1986年10月10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