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心理病態與正常狀態 第九章 作為良好人際關係的心理治療

令人驚奇的是,實驗心理學家們迄今仍未轉向心理治療研究這一未被開採的金礦。作為成功的心理治療的結果,當事人的感知、思維、理解不再與過去相同,他們的情感和動機也發生了變化。要揭示與人的表層人格恰成對照的人的最深刻的本質,最好的技術莫過於心理治療。當事人的人際關係及他們對待社會的態度被改造了。他們的性格(characters)或人格(personalities)無論在表面上或者在深層次上都有所變化。甚至有證據表明,他們的外貌變了,身體更健康了。在某些病例中,甚至連智商也提高了。然而,甚至於就是在有關學習、感知、思維、動機、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之類的大部分書籍的索引中,竟然也不包含「心理治療」這一名詞。

簡單舉一個例子,無論如何,毫無疑問的是,學習理論至少會從對婚姻、友誼、自由交往、阻抗分析、職業成功這類心理治療力量的學習效果的研究中獲得裨益,這還沒有涉及悲劇、創傷、衝突和痛苦。把心理治療關係僅僅作為社會或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具體個案(也就是說,作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會使另一個未得到解決的同等重要的問題浮現出來。現在,我們可以給出至少三種患者和心理治療師間的互動關係:獨裁型、民主型、放任型的互動關係,每一種在適當的時候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不過,準確一點說,這三種類型的關係是被發現於兒童俱樂部催眠式的社會氛圍中、在種種的政治理論中、在母子關係中(Maslow,1957),以及在類人猿的一些社會組織中(Maslow,1940a)。

對於治療目標與目的的任何徹底的研究一定會很快暴露出當今人格理論發展的不充分性,對科學中沒有價值席位的基本正統科學信條產生疑問,暴露出醫學中有關健康、疾病、治療和治癒的觀念的局限性,清晰地揭示出我們的文化依然缺少一個適用的價值體系。難怪人們對此問題心懷恐懼。還可以援引許多其他的例子來證明心理治療是普通心理學的一個重要門類。

我們可以說心理治療的進行有七種主要方式:(1)通過表達(動作的完成、釋放、宣洩);(2)通過基本需要的滿足(給予支持、擔保、保護、愛、尊重);(3)通過去除威脅(保護、良好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4)通過洞察力、知識和理解的改善;(5)通過建議或權威(authority);(6)通過直接攻其病症,像在不同的行為治療中那樣;

(7)通過積極的自我實現、個性化或成長。在人格理論更一般的意圖層面上,這也是人格沿著文化和精神病學允許的方向變化的一系列可能的方式。

在這裡,我們特別有興趣去追蹤一下在治療記錄和本書中已給出的動機理論之間的一些相互關係。我們將會看到,基本需要的滿足是在通向全部治療的最終正面目標,即自我實現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也許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還應該指出,只有通過他人,這些基本需要的大部分才可以得到滿足,大部分的治療都必須在一種人際基礎上進行。安全、歸屬、愛和尊重等一系列基本需要只能從他人那裡獲得滿足。基本需要的滿足構成了基本的治療手段。

我本人的經驗幾乎全部局限於較為簡單的治療方面。那些經驗主要在心理分析(深層次)療法方面的人更可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重要的治療是頓悟而不是需要滿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重病患者在他們放棄對於自我以及他人的幼稚可笑的解釋、能夠按其真相感知和接受個人與人際間的現實之前,他們沒有能力接受或同化基本需要的滿足。如果願意,我們可以就這一問題展開辯論,指出頓悟療法的目的,就是使得接受良好人際關係以及與之相隨的需要滿足成為可能。我們知道,只有當這些動機的變化付諸實施之時,頓悟才是富於成效的。然而,現在先把簡單、快速的需要滿足療法和深層次、更加艱難的頓悟療法之間大體的分歧接受下來,會有很大的啟發性價值的。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在諸如婚姻、友誼、協作、教育這些眾多的非技術性情境之中,需要的滿足是可能的。這向所有類型的業餘治療師們打開了一條通向更廣闊的治療技術的理論通路。在目前,頓悟療法確實需要技術,掌握它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對非專業治療和技術性治療兩分法所導致的理論上的後果的不懈追尋將顯示其多種多樣的有用性。

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也可能有些冒險:儘管比較深奧的頓悟治療含有若干附加的原則,但我們如果把對抑制或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後果的研究選擇來作為我們的出發點的話,它們還是可以被人透徹理解的。這與現有的、從一種或另一種心理分析(或其他頓悟療法)的研究中推導出對於短期治療的解釋這一實際情況直接對立。後一種方法所帶來的一個副產品是,在心理學理論中把心理治療及人格成長的研究畫地為牢,使其或多或少自給自足,為特定的或原生的只適用於這一領域的法則所支配。本章明確摒棄這一推斷,一開始就堅信心理治療中絕沒有特定法則。在我們開始的時候彷彿的確存在著這些法則,這種情況不僅可以歸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大多數職業治療師所接受的是醫學訓練而不是心理學訓練,還可以歸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實驗心理學家們對於影響其描述人的本質這一心理治療現象的東西莫名其妙地漠視。簡而言之,我們不僅可以主張心理治療最終必須堅實地立足於健全的普通心理學理論之上,而且還可以主張心理學理論必須拓展自身以適應這一任務。據此,我們將首先接觸較為簡單的治療現象,在本章的後部分再來涉及頓悟的問題。

我們知道許多事實,把它們集合起來會使任何一種純粹認知的心理治療理論或一種純粹的非人格心理治療理論成為不可能,但是,它們卻與需要滿足理論,與治療和成長的人際方法十分相容。

1.巫術治療

只要有社會存在的地方就永遠有心理治療的存在。巫師、術士、巫婆、社區中的老年智慧女性、僧侶、宗教導師以及較近代出現於西方文明中的醫生,他們在一些情況下總是能夠完成我們今天所謂的心理治療。的確,一些偉大的宗教領袖和組織已經認可了總體性、戲劇性的心理病理的治癒,以及更為微妙的性格和價值紊亂的治癒。這些人為這些成就提供的解釋彼此千差萬別,不必認真考慮。我們必須接受這一事實:儘管這些奇蹟能夠被付諸實踐,但是實踐者並不知道他們完成它們的原因與方式。

2.理論與結果的脫節

這一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今天依然存在。不同的心理治療的流派各執己見,有時分歧頗為激烈。然而,在從事臨床工作足夠長的一段時期以後,一位心理學家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人,他們接受過這些不同思想流派的繼承者的治療而得到了痊癒。這樣,這些病人就將成為一種或另一種理論的感激涕零的忠實支持者。但收集每一思想流派失敗的例子也易如反掌。使這一問題更加令人費解的是,我見到過這樣一些病人,他們是由醫生(physis)或者精神病學家治癒的,而就我所知,這些醫生(更不要提學校教師、教堂牧師,以及護士、牙醫和社會工作者等了)從未受到過任何可以恰如其分地被稱為心理治療方面的訓練。

的確,我們可以基於經驗與科學詰難這些不同的理論流派,並且依照相對有效性的大致等級排列它們。而且我們可以期待將來我們能夠收集到合適的統計資料,以表明一種理論上的訓練比另一種產生的治癒或成長的百分比更高,雖然沒有一種理論上的訓練會完全失敗或全部成功。

然而在此刻,我們必須接受這一事實——治療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不依賴於理論而出現,就此而言,它們還可以在完全沒有理論的情況下出現。

3.技術多樣化所獲得的好結果

眾所周知,即使是在一個思想流派的領域之內,例如古典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派,心理分析師們也普遍承認心理分析師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別,這不僅表現在通常意義上的能力方面,還表現在治療的純粹效能上。有些天才的心理分析師們在教學與著述方面貢獻卓著,他們淵博的學識有口皆碑,作為教師或講課人他們深受人們的歡迎,被視為訓練有素的心理分析師,可他們就是常常無法治癒他們的病人。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從不撰寫什麼東西,即便有所發現也屈指可數,可他們幾乎總是能治癒他們的病人。當然十分清楚的是,在成為才華橫溢之士與治癒病人的這些能力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確定的相互聯繫,然而那些例外也有待於解釋。

4.心理治療師的人格

在歷史上,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實例,在這些實例中,某一療法思想流派的大師儘管自己是當之無愧的治療師,但在向其學生傳授這一能力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是失敗的。如果這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一個內容問題、一個知識問題,如果治療師的人格不起任何作用,那麼,如果學生與老師同樣聰明、同樣勤奮的話,最終學生們應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