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濕地板滑

在哥本哈根街頭漫步,看見櫥窗里掛著一件T恤衫,上面印著一行日文:極度乾燥しなさい。 咦?我覺得奇怪,湊近一看,只見下面附著一行英文:super dry。啊,原來是這句話的直譯啊。雖然意思大致不錯,可這句日文稍微有點不自然,對吧?「請極度乾燥」,說不定還挺適合做後現代小說的標題。

然而這種錯位的語感十分好玩,於是我買下了那件T恤衫,時不時穿著它走在東京街頭。那家店裡還有些同一品牌的印有奇妙日文句子的T恤衫。在歐洲,想必大家覺得日文很圖像化、很帥氣吧,卻不問所寫的內容是什麼。

不過說起乾燥,美國某機場的洗手間里,放著一塊寫有日文「濕地板滑」的牌子,英文是「Slippery whe」,僅僅是對它作了直譯。可是聽到「濕地板滑」,假如毫無心理準備,就像忽然被塞過來一樁難解的禪宗公案,豈不要嚇一大跳?還以為其中有什麼深刻的啟示或內省呢。

如果用規範的日文來寫,應該是:「地板濕滑,敬請注意。」不過這句話用作警示稍嫌冗長,原文那種緊迫感被淡化了。如果這樣思考,漸漸便覺得「濕地板滑」倒是與情景相符的率直的警示,是恰當的日語表達。

其實我想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日語這東西(或者籠統地說,語言這東西)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以前感到有些奇怪的表達,見慣了聽慣了,就會覺得「也許這樣更合我意」,統統吸納到我們的辭彙表裡來,不知不覺便在正宗的日語中佔了一席之地。

最初看到「濕地板滑」這塊牌子,可能會嚇一跳,百思不解:「好奇怪的日語呀!」可經常看到它,它就會慢慢被人們認識,甚至成為理所當然的表達。換個說法,走進洗手間,看到「濕地板滑」之外的牌子,說不定反而會覺得彆扭。

常有人提倡什麼「美麗的日語」、「正確的日語」。可是,美麗的東西、正確的東西存在於每個人心裡,語言不過是反映這種感覺的工具罷了。我們當然得善待語言,但語言真正的價值難道不在於它與語言使用者的關係,而非語言本身嗎?

我一邊如廁,一邊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對不起了。但我是認認真真洗過手的,不要緊。

本周的村上 飛機上提供的葡萄酒,雖然經過精心挑選,可酒溫常常亂七八糟。可惜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