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興 早餐前的總時間

小時候,我挺不喜歡我爸一個習慣:每天早上醒來,穿了襯衣,靠在床頭,盯著電視機發獃。電視機是關著的,他就那麼坐著不動,也不起,足有半個小時之久,等到我媽把飯菜端上桌子,一遍遍說菜都涼了,他才起身。我問老爸:「每個人早上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兒是什麼?」他猜了刷牙洗臉疊被子甚至穿鞋,我說:「通通不對,是睜開眼睛。」老爸笑了:「我睜開眼睛半小時還沒起床呢!」不意十多年後,我也有了這習慣,而且是老爸的升級版。老爸還要先坐起來,穿上襯衣或毛衣,我卻除了眼睛睜著外,一切和賴床沒有任何區別。

讀研時室友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兩三年的成就,看白天八小時;十年的成就,看晚上兩小時;一輩子的成就,看早上一小時。」可惜他不是名人,不然,我敢打賭這句話會成為經典。

按今天城市人的生活節奏估算:每天睡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吃飯三小時,通勤兩小時,刨開以上,剩下三小時,剛好可以早上一小時,晚上兩小時。

可我問周圍人,早上有空嗎?幾乎清一色沒有。

不過,也有例外。某甲,早上有四十分鐘,遛狗。這相當於晨練吧,但鑒於北京的空氣,效果就不好說了。某乙,早上有一小時,打坐。某丙,早上有半小時,看書。我聽了很敬佩,再仔細問才明白,他看書並不是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而是因為腸道不好,如廁時間太久,需要拿本書消遣。

其他朋友,都是鬧鐘一響,如廁穿衣洗漱,路邊買張煎餅果子和豆漿,就進入早餐時間了。

英語中的早餐叫breakfast,fast是齋戒、禁食的意思。一天之中,首次打破齋戒,就是早餐。這裡頭隱含一個意思:早餐前必然要做點事情,不然一覺睡醒就吃早餐,就無所謂「開齋戒」了。

東方也是這樣。《紅樓夢》里,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早上四更起來理事,一天的大小事宜都安排妥當了,才吃早飯。很有意思,這不是古代人的節奏,而是CEO的節奏。比方說今天,馬化騰也這麼干。據說,馬化騰常常親自回覆普通員工的郵件,騰訊員工有一萬餘人,馬化騰的郵件通常在凌晨三點之後發出,持續到早上七點。騰訊九點上班,上班之後,員工剛好看見領導指示,就可以直接幹活了。

我小時候暑假去鄉下玩兒,他們也有類似的生活節奏:早上四五點起床,下地幹活,天還沒亮,干到天大亮了,七點多,回家做早飯。——白天太熱,早上下地涼快,而且剛睡了飽飽的一覺,精力充沛,干起活自然事半功倍。陶淵明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就常常讓我想起農人的作息習慣。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早餐前的時間也是極其重要的。我的工作是寫稿,寫稿這事兒,既是體力活,又不是體力活。說是體力活,是因為腦子裡有了東西之後,再形成文字只需要費些敲出來的工夫。但腦子裡怎麼有東西,卻不是體力活。我早上醒來盯著天花板,腦子裡思緒紛飛,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若不能用,我就任它飛走;若能用,我隨即起床刷牙洗臉吃飯,再打開文檔把它變成實實在在的句子,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初稿就出爐了,基本不會有問題。極偶爾的時候,會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光顧,一旦光顧,我就抓住它,騰地坐起,翻身起床,牙不刷臉不洗,披了睡袍打開電腦一氣呵成。否則再寫就難了,因為跑掉的不是想法,而是當時的感覺和衝動。常常白天對著電腦冥思苦想一篇文章如何寫,想了一天,勉勉強強敲出來,再看看,還是不行。文章沒有想法,再怎麼修飾,都不會好。

昨天吃飯,和一個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的朋友聊起這事兒,他告訴我,許多人都有早餐前思考產品的習慣。做產品,最重要的是idea,白天諸事繁冗,淹沒在各種事務性的工作中,很難有idea。晚上又吃飯聊天看電視,也不行。唯獨早上,靈感最容易造訪。他還說,靈感就像晨勃,總是在迷迷糊糊剛睡醒的一剎那出現,等起身清醒了,就跑沒影兒了。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可早餐前的時間,有人是零,有人是半小時,有人是一小時或者更多。其間的差異,就將不同人的效率顯著區分開來。大家都有好鋼,卻不是每個人都用在了刀刃上。

我向大家推薦這個方法,即睜開眼睛賴在床上思考。需要強調的是,睜著眼睛很重要,不然,思考著思考著,就變成回籠覺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