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胡適說哲學 從歷史上看哲學是什麼

這個題目很重要,從人類歷史上看哲學是什麼,一方面要修正我在中國哲學史上卷里所下哲學的定義,一方面要指示給學哲學的人一條大的方向,引起大家研究的興味。

我在今年(1925年)一二月《晨報副刊》上發表杜威先生哲學改造的論文,今天所講,大部分是根據杜威先生的學說。他的學說原是用來解釋西洋哲學的,但杜威先生是一個實驗主義者,他的學說要能夠解釋中國或印度的哲學思想,才能算是成立。

杜威先生的意思,以為哲學的來源,是人類最初的歷史傳說或跳舞詩歌迷信等等幻想的材料,經過兩個時期,才成為哲學。

一、整齊統一的時期。傳說神話變成了歷史,跳舞詩歌變成了藝術,迷信變成了宗教,個人的想像與暗示,跟了一定法式走,無意識的習慣與有意識的褒貶,合成一種共同的風尚。造成了種種制度儀節。

二、衝突調和的時期。人類漸漸進步,經驗多了,事實的知識分量增加,範圍擴大。於是幻想的禮俗及迷信傳統的學說,與實證的人生日用的常識,起了衝突,因而批評的調和的哲學發生,例如希臘哲人「sophist」(詭辯家)之勃興,便是西洋哲學的起源。「sophist」對於一切懷疑,一切破壞,當時一般人頗發生反感,斥哲人為詭辨,為似是而非。「sophist」一字,至今成了惡名。有人覺得哲人過於激烈,應將傳統的東西保存一部分,如socrates(蘇格拉底)輩。但社會仍嫌他過激,法庭宣告他的死刑。後來經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的調和變化,將舊信仰洗刷一番,加上些論理學、心理學等等,如衛道護法的工具,於是成了西洋的正統哲學。

歸納起來說,正統哲學有三大特點:

(一)調和新舊思想,替舊思想舊信仰辯護,帶一點不老實的樣子。

(二)產生辨證的方法,造成論理的系統,其目的在護法衛道。

(三)主張二元的世界觀,一個是經驗世界,一個是超經驗的世界,在現實世界裡不能活動的,盡可以在理想的世界裡玩把戲。

現在要拿杜威先生關於正統哲學的解釋,來看是否適用於中國。我研究的結果,覺得中國哲學完全可以適用杜威的學說。

中國古代的正統哲學是儒墨兩大派,中古時代是儒教,近世自北宋至今是宋明理學,尤其是程朱的理學。

現在分論古代中古近世三期。

中國古代的哲學原料,詩歌載在《詩經》,卜筮迷信載在《易經》,禮俗儀容載在《禮記》,歷史傳說載在《尚書》。在西曆紀元前二千五百年,初民思想已經過一番整齊統一。一切舊迷信舊習慣傳說已成了經典。

紀元前五六百年老子孔子等出,正當新舊思潮衝突調和的時期,古代正統哲學才算成立。老子是舊思想的革命家,過激黨,攻擊舊文化,攻擊當時政治制度。古代以天為有意志有賞罰,而老子說天地不仁,將有意志的天變為無往而不在,無為而無不為的天,是一個自然主義的天道觀。老子這樣激烈的態度,自然為當世所不容。他很高明,所以自行隱遁。鄧析比老子更激烈,致招殺身之禍,沒有書籍流傳後世,可見當時兩種思想衝突的厲害。

於是調和論出來了,孔子一方面承認自然主義的天道觀,他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方面又承認有鬼神,他說:「敬鬼神而遠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他總捨不得完全去掉舊信仰,捨不得完全去掉傳統的宗教態度。但在一般人看來,他仍然是偏向革命黨。偏向革命黨的蘇格拉底不免於死刑,偏向革命黨的孔子不免厄於陳蔡,終身栖栖皇皇。這是第一派的調和論。

第二派的調和論是墨子,墨子明白提倡有鬼、有意志的天,非命,完全容納舊迷信,完全是民間宗教的原形。但究竟舊思想經過動搖,不容易辯護,於是不得不發明辨證的方法,以邏輯為武器。我們看他用邏輯最多的地方,是《明鬼》和《非命》兩篇。他提出論辯的三個標準:

(甲)我們曾經耳聞目見否。

(乙)古人說過沒有。

(丙)有用沒有用。

譬如說有鬼,第一曾經有人看見過鬼,或聽見鬼叫的。第二古書載鬼的地方很不少,故古人是相信有鬼的。第三我們相信有鬼,則我們敬愛的人死了,我們尚可得到安慰,而且可以少作壞事。信鬼有利無弊是有用的。因此墨子是當時的正統哲學。

中古時代之整齊統一期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秦時,李斯別黑白,定一尊。第二步是漢初,宗教迷信統一於長安,秦巫晉巫各代表一個民間宗教,漢武封泰山、禪梁父,一般方士術士都來了,這是道教與古代迷信衝突時期。

帶上儒家帽子的墨教出來調和,便是董仲舒所創之新儒教。以天人感應為基本觀念,替民間宗教作辯護,可謂古代迷信傳說之復活,故中古期的正統哲學是新儒教。

從東漢到北宋,儒釋道三教都來了,沒有十分衝突。唐時以老子姓李,道教幾乎成為國教。到了北宋真宗,崇道教,拜天書,封禪老子廟。道教之盛,達於極點,以至仁宗神宗時代,產生了許多懷疑派。如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李覯等,對於思想制度古書都懷疑。對於迷信的道教是一種反動,對於極端個人主義的禪宗是一種調和。於是在古代諸大思想系統中找出儒家,以《五經》為舊經典,《四書》為新經典,《大學》里找出方法論,《中庸》里找出心理學。靜坐不是學佛,是求敬,是注意,是為自己的修養。故自北宋以來,正統哲學是理學。理學調和的分子極多,以儒家為根據,容納道家佛家一部分思想,且兼容古代的宗教。為涵養須用敬之「敬」,完全是宗教的態度。

結論:我所以講這個題目,是要使大家知道,無論以中國歷史或西洋歷史來看,哲學是新舊思想衝突的結果。而我們研究哲學,是要教哲學當成應付衝突的機關。現在梁漱溟、梁任公、張君勱諸人所提倡的哲學,完全遷就歷史的事實,是中古時代八百年所遺留的傳統思想、宗教態度,以為這便是東方文明。殊不知西洋中古時代也有與中國同樣的情形,注重內心生活,並非中國特有的。所以我們要認清楚哲學是什麼,研究哲學的職務在那裡,才能尋出一條大道。這是我們研究哲學的人應有的覺悟。

(原載於1925年5月31日《國聞周報》第2卷第20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