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銅鍋煮三江

吃火鍋,是可以檢驗友誼的!

說火鍋,怕是要在國人最喜歡的餐食里排前三了,甚至是第一。尤其在北方,符合北方人熱熱鬧鬧結隊為伍的性格,一桌人圍坐,中間突突冒熱氣,鮮的、辣的、葷的、素的、紅的、綠的、白的、黑的一股腦兒下進去,肉在鍋里翻著,大家熱熱鬧鬧地暢聊,想想就生動。

我猜目前在全國最流行的應該是四川火鍋,就是紅油底料,要多辣有多辣,又辣又香。端上來就油汪汪、紅澄澄,色澤非常好看。四川火鍋的精髓在底料,比如享有盛名的重慶火鍋素來打著牛油底料的招牌,單是炒底料,就得用上十幾二十幾種原料,甚至更多。大家都說川菜首屈一指,而且絕大多數四川人都很會做菜。我猜,這跟他們舌頭的靈敏度有極大的關係,想想幾十種原料混在一起,稍有差池就會走了味道,麻辣生香鮮生百味全在舌頭尖兒上,砸摸砸摸就能辨出來,長久下去,個個都是正宗吃貨!

至少我認識的四川朋友,幾乎個個都會做菜,而且都做得一手好菜。更誇張的是有次一個姐姐在家做了牛肚鍋,完完全全是自己炒的底料,味道絕不遜於正宗餐館。自此,我對川人的燒菜天賦深信不疑。

幾年前我在成都過了一個冬天,也算是正式見識了一下南方冬天所謂的「濕冷」。衣服、床、被子永遠不幹,摸什麼都濕冷冰涼,以至我天天懷疑是不是養的狗跳到床上去尿尿,後來才恍然大悟,就是因為太潮。我二〇〇九年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有個同事姑娘是湖北的,那時她感慨從來就沒過過這麼舒坦的冬天,南方人一到冬天生凍瘡是常有的事。另一個同事打趣她說「一看你這就沒過過好日子」。的確,過冬的話,北方才是好日子!

說來也怪,那時候在成都,一個月能看見太陽的日子也就那麼一兩天,偏偏所有喜事都在這一兩天,想來看黃曆算日子這種事還是頗為神奇的!但剩下的二十八天,就完全是潮濕冰冷的,讓人很是不爽利,尤其對於我這種北方大太陽下長大的姑娘,覺得自己完全潮成了蘑菇,還是長了青苔的!這種冰冷潮濕里,熱辣辣的川鍋尤為重要,簡直是重頭戲,甚至對川人來講必不可少。

關於吃,除了我們常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地特產就地取食外,我在廣州時的一個朋友給了我另一種解釋。他說,各地方吃食最主要的還是要跟各地氣候緊密相關。他說,你看粵菜清淡,因為我們這邊太熱,天天像北方人吃得又重又咸,我們身體吃不消的!

我當時初到廣州,兩周內卻連吃了四次小肥羊!那時剛到廣州,確實吃不慣粵菜的清湯寡水,想尋北方菜最直接的,就是去小肥羊吃火鍋。下午四點,整整一層,除了我一個客人再無其他桌,想來場面也真是詭異。再後來搬了住處,仍是去吃小肥羊,還是一個人,以至迎賓小姐再三跟我解釋說這是火鍋店,我說我知道,她問幾個人,我說一個,她便再強調,這是火鍋店,我說我知道啊!

正是廣州那位朋友讓我改變了對粵菜的看法。我當時跟他說粵菜不好吃,他說你不能這樣講,好吃與難吃,只能同一個菜系甚至同一種菜做對比,你不能以自己北方人的口味批評說南方菜不好吃,只是你吃不慣而已!醍醐灌頂,於是,我開始試著接受南方菜,到後來,我的口味已然更偏南方一些。

成都、重慶則與廣州完全相反,正因為潮濕,所以才少不了油辣,人體需要這些來祛濕禦寒。但總體說來,現在外面吃到的川菜川鍋還是改良過的,川蜀本地的,怕是外人還是吃不慣。至少我在成都時,完全消化不了那種麻、那種辣,身體四處上火,搞得最後只好自起爐灶白粥青筍。

相對川鍋、北方銅鍋、潮汕鍋以及其他地方火鍋,我最中意的還是自家銅鍋。

老北京銅鍋涮肉到現在也一直是本地招牌菜。小時候在東北,其實也是銅鍋涮肉,而且不用到外面去吃,自家就有。

作為一個文青,我覺得銅鍋本身就很有魅力,古樸,有時代感,由此,也更有人情味兒。

小時候一到冬天,家裡常常燒銅鍋,要燒炭,一半紅一半灰的炭火也讓我覺得很漂亮。由此可見,我從小就是「好色之徒」,迷戀一切光線色澤。托盤裡要盛一點點水,然後在銅鍋底部燒炭,上面的通風口可調火勢,都說肉片沾到鍋壁上是不能吃的,我倒真的愛肉片沾到鍋壁上嗞拉嗞拉的聲響。

銅鍋鍋底再簡單不過,最最簡單的單放白開水也行,也可加木耳、蘑菇、蔥姜、紅棗之類。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煮火鍋愛放螃蟹,那種小小的干螃蟹。之後,牛羊肉是基底,其他的,愛放什麼就放什麼吧,蘿蔔、白菜、茼蒿、豆腐、木耳、鮮蝦、各種丸子、土豆、地瓜……放菜要分層次,要先放肉,這樣鍋里才有油,也有了肉的鮮,之後再下其他菜,才更好吃。

那時候是不吃什麼毛肚黃喉百葉的,這些當時在東北還是很少見的。我是長大後吃川鍋才開始吃這些東西,但我始終覺得,毛肚跟銅鍋的麻醬才是絕配。

川鍋精髓在底料,那麼銅鍋精髓就在調料。

最最關鍵的是麻醬!然後才是紅白方、韭花醬、辣椒油之類。麻醬一旦不好吃,滿滿一桌再新鮮也是白搭!而且銅鍋有一個好處,醬完全可以憑自己口味隨便調,哪怕你放蜂蜜兌雪碧都沒人管你。

現在在北京,銅鍋仍是常見,只是大多不燒炭了,改用酒精塊兒。我記得小時候燒炭的銅鍋被淘汰後,就來了插電的銅鍋,味道到底一樣不一樣,說不清楚,但從心理上講,始終覺得是不一樣的。

我想每個人追的、懷念的,或許都是最初的味道。暖的,與生命混在一起的,最初的那種古樸粗拙。如果理性點,隨著用料越來越繁多精細,其實應該是現在的更好吃,但大家都在懷念最初的味道,並深信不疑那才是舉世無雙的好味。

邀人涮鍋,是個很禮儀性的東西。

不太熟的人是不要一起涮鍋的,至少我與不熟的人同吃一鍋是很介意的。

再有,約人談事、男女最開始約會,也不要一起涮鍋,首先火鍋店通常嘈雜,再吃個大汗淋漓,實在不雅。

像我這麼事兒的人,中午是百分百拒絕任何涮鍋的,吃了一身味道,下午無論辦公還是出去見人,都非常尷尬。以此類推,米粉之類的也在此列!

總之,我始終覺得火鍋是個很私人情感的東西,只有那些能貼近你本真熱情的人,才能坐到一起。你不介意跟他同吃一鍋,不介意吃得大汗淋漓,不介意在人聲嘈雜中跟對方扯著脖子說話。至少對於我這類人,吃火鍋,是可以檢驗友誼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