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子、同直集賢院正字(從五品內廷官)、德安公主駙馬歐陽和正蹇著眉頭與清使喇可瑪相對而坐著,當然讓這些年養尊處優的他發愁的並不是對方那張喋喋不休的嘴,而是華夏朝最近面臨的一系列的窘境。
當然,歐陽和知道對方已經知道華夏朝在北進時吃了虧,但是還要裝作不知道對方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甚至還要自欺欺人表示出一副知道對方其實不知道什麼僅僅是在胡猜的樣子,這就讓不太善爾虞我詐的他有些發暈了。
不過再怎麼發暈,鄭克臧的旨意還是要執行的:「這些天,貴我雙方在掘河與北進之間孰是孰非的問題上反覆糾纏,委實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歐陽和的示意下,作為副使之一的總督衙門談判委員謝期生不緊不慢的跟對方交流著:「現在我朝願意著眼將來,對過去的一切事體既往不咎,不知道貴使以為如何啊。」
喇可瑪的副手、漢軍正紅旗出身的張順清跟喇可瑪眼神交流了一陣之後,隨即點頭道:「理當如此,若是一味糾纏於過去,恐怕不利於兩國長久的和平。」
「那麼為了兩國的和平,請大清先交出河中,以示誠意。」謝期生看著不動聲色的對方,淡淡的說道。「這不是老生常談,貴國本有撤出河中之意,為何不順水推舟以取信我朝呢。」
「謝大人,你又如何知道我大清有撤出河中之意。」張順清搖頭道。「大人這話,往小了說有欺人之意,往大了說,就是訛詐了,貴朝從戰場得不到的東西,又如何能從談判桌上取得,這不是嘲弄下官與喇大人嗎?」
「本官斷無嘲弄二位使節之意。」謝期生皮笑肉不笑的一呲牙。「兩位大人大概還不知道吧,最近幾日鄭州、禹州等地紛紛反正,舉義的將官已經被貴朝廷的意圖供述的一清二楚,若不是基於兩國和好之意,我朝的兵馬已經開向河南府了。」
張順清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是不出兵,還是出不了兵?」
「就算天寒地凍出不了兵,貴朝以為來年春暖花開之後,我朝還不能出兵嗎?」歐陽和的潛台詞很清楚,就算在清廷掘河中受到一定的損失,但夏軍總體無礙,第二年一定還會繼續北伐的。「除非貴朝廷準備連洛陽一線的黃河都掘了。」
「怎麼可能。」喇可瑪急忙否定道。「掘河乃是地方官所為,如今大阿哥坐鎮洛陽,想來斷不會容許有這樣泯滅天良的事情再發生的。」
「原來貴方也知道掘河是泯滅天良啊。」華夏朝的另一位談判委員丁重冷笑一聲。「恐怕貴朝廷的大皇子不是不想掘河,只是因為洛陽地勢較高,又有北邙山阻擋,掘河之後危害也不會太大了,所以這才不得不罷手的吧。」
「田大人這是臆斷。」清廷談判副使趙傑否認道。「是無稽之談。」
「不管是不是無稽之談,下官就請教幾位大人,貴方到底願不願意交了河南以示誠意。」
對於丁重的逼問,張順清反詰道:「我方讓出洛陽,貴朝廷可願意達成和約了?」
「和約自然可以達成,但交出河中只是先決條件。」謝期生毫不猶豫的頂了上去。「我方是同意以黃河為界的,一切的選擇都在貴方手中。」
趙傑嘲笑道:「也就是說除了河南,貴方還要關中,真是好大的胃口啊。」
「胃口大不大是我朝自己的事情,但給不給可在於貴方。」歐陽和沖著喇可瑪點點頭。「幾年前我朝跟日本簽訂和約,當時主持的大人曾跟日方使者如是說道,貴使只有允與不允兩條而已,如今駙馬也如此奉勸,一切都在貴使的一念之間。」
喇可瑪裂開嘴,無力的掙扎了一番,最終不顧幾個副使反對的眼神,應承道:「河中可以交給你們,但是現在不行,這天寒地凍的,數萬兵馬怎麼撤出,須等到春暖花開之後。」
「好算計,到時候不但貴方已經遷走了大半人口,更有一條黃河阻隔,無虞我朝隨後追擊。」歐陽和鼓掌道。「不過不管你方遷走多少人口,只要你們願意交出河南就好。」歐陽和虛張聲勢道。「那就這麼說定了,來年三月,我朝十萬天兵西進洛陽,若是不想兩國兵戎相見的,就請在之前讓出河南府來。」
「這麼急迫。」張順清差一點叫了出來。「還得容我們快馬給北京及洛陽去信。」
「這是自然的是。」歐陽和輕笑道。「想來貴朝康熙皇帝會做出最明智的決定的……」
胤禔是整個北撤方略的幕後推手,自然是不會反對將河南府交出去的充當籌碼,而且他已經偷偷摸摸的把萬餘部隊及數萬人口撤出了洛陽,若是堅持到第二年的三月,他至少可以完整的帶走幾十萬人,因此對於華夏朝的要求是不會拒絕的。
只是華夏除了洛陽之外還要求關隴,雖然這並沒超出清廷的底線,但卻意外的出現了反對者。事實上,當漢中大屠殺的消息隨著北撤的清軍傳到關中之後,主持關中事務的三阿哥胤祉與四阿哥胤禛之間便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胤祉認為胤禛的所作所為讓清廷喪失人心,關中已經徹底不可守了,應該立刻撤退。但在從漢中返回的胤禛的角度看來,夏軍的反應遲鈍,再加上子午谷、斜谷、陳倉道等秦嶺要隘已經被他摧毀,以五萬多關中清軍未必守不西安等地,沒有必要匆匆忙忙的交出陝西,平白無故的加重關外屯墾的負擔。
兩個都手握聖旨的阿哥誰也說服不了對方,使得陝甘總督席哈納、四川總督華顯、陝西巡撫丹岱以下眾人無所適從,不得已只能把矛盾上交給遠在北京的康熙來決斷。
可康熙的旨意還沒有傳到,胤禛就說服了同樣不願意離鄉背井的西省綠營諸將。
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九日,胤禛挑選三千精騎,以已經身故的一等精奇尼哈番趙良棟的次子趙弘燮為將,頂風冒雪奔襲平涼,將形同自立的平涼總兵馬秉忠擊敗,從而震懾了離心離德的甘肅藩鎮並振奮了川、秦兩部綠營的軍心。
平涼大捷的消息傳到西安,胤禛得意洋洋的向胤祉表態道:「兩省綠營軍心可用,只要稍加振作,便可為朝廷守住潼關和秦嶺,如此既能用秦省財力養川秦二軍,又能以一省牽制兩路海逆,可謂大利,如此大利又豈可輕棄。」
胤祉見到胤禛還準備向康熙上書,於是急忙勸阻道:「朝廷調回川秦並非是守不住漢中、關中,而是為了集中力量應對海逆,如此本末倒置,皇阿瑪處也不好交代。」
胤禛是認死理的人,他回應道:「分化海逆等於朝廷集中了力量,再說,如今黃河南泛,海逆斷無從東路北進之可能,其必陷入關隴而驅山西,如此,在河中棄守已成定局之際,守住潼關便是為朝廷調兵爭取了時間。」
看到胤祉還要說些什麼,胤禛笑著言到:「三哥也是忒過謹慎了,須知道充實關東須得循序漸進,像老大、老八一樣一下子塞過去幾十萬人,北面也是吃得下才是,否則就不是助力,而是禍端了,所以守住西省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有利的。」
胤祉的心思果然被帶偏了,他想了想:「老八也是能幹,不但從山西搞了幾十萬實屯移民,還為皇阿瑪獻了幾十萬兩銀子,這一來一去就是二份功勞,你我是比不上的。」
「所以,我們更要守住陝西,否則回京看他們的嘴臉,我是受不了這個氣的。」
胤祉猶豫了一下,忽然問到:「老四,你是不是也看上那張太子的龍椅了?」
「三哥,我是準備做孤臣的。」胤禛又怎麼可能在胤祉面前承認自己的心思,因此貌似真誠的說道。「其實老大才是最合適的,只是皇阿瑪不喜他,所以三哥你還是有機會的,至於我,到時候,只要能讓我清掃神州妖氛,留一個萬世賢王的名聲就好了。」
「萬世賢王?」胤祉哈哈大笑起來。「鐵帽子王也沒有這麼長久的傳承。」胤祉當然也不會被胤禛的表態迷惑了,只是他要爭那張位子不能沒有人幫襯,所以他考慮再三。「老四啊,你想守住陝西的想法我看還是有些道理的,皇阿瑪那裡我可以幫你分說,只是……」
胤祉拖著長音看向胤禛,胤禛當然明白對方是要他表態,於是他頭一低:「三哥請放心,我和老八他們向來尿不到一壺裡去,今後自然是以三哥你馬首是瞻的。」
「老四你什麼時候學會說這些個粗話了,」話雖如此,胤祉的臉上卻出現了滿意的神色。「好吧,這次我就跟著你堵上這一把了……」
從胤祉的府邸里出來,胤禛繃緊的臉上便露出一絲冷笑來:「三哥,眼睛老是盯著那張位子是沒有好下場的,二哥可就是咱們的前車之鑒呢,現在老大也想明白了,亂世之中只有抓住兵權才是真的,可惜啊,你還糊塗著,不過這樣也好,否則哪輪得到我出頭呢……」